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出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培训,规范洗手行为,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洗手设施,完善防护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手培养形式,调查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的重要性,自我防护知识知晓率。结果: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理论知识匮乏,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落实更是不到位,认识不到手卫生的重要性。结论:保持洗手习惯,良好的依从性可使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率降低,认真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真正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产妇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364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3种、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有关,而院内感染与经产妇、妊娠并发症二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抗生素使用≥3种、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是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抗生素使用≥3种、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是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这二个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综合性医院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儿科院内感染高发的原因,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房,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合理应用,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以控制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针对结合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结论: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对控制儿科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就本院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寻找出医院内感染的主客观印发因素,分析当前在医院内感染监控的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大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胃镜室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因胃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提高胃镜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自律性,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方法:对胃镜室存在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胃镜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完善的工作程序,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结果:对胃镜室进行规范化管理,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等奠定了基础。结论:对胃镜室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一些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好办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建立健全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流程,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培训考核,做好各项监测。结果:通过医院按制度、职责、流程认真执行;对人员的严格培训、考核;对各项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测,使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切合实际的制度、职责、流程,人员的培训、考核,科学的监测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实习护生的培训,增加其防范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将部分实习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先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一周后进入临床实习;第二组为直接进入临床实习,未参加岗前院感知识培训。结果:经过培训后的护生,在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的控感意识远比未参加培训人员的意识强,护生对培训认知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口腔科实施整体护理管理的2010年(干预组)的感染情况与未实施护理管理的2009年(未干预组)的感染情况对比分析,总结护理效果。结果:干预期我院口腔科的感染情况明显下降,感染人数低于为干预期,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口腔科实施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更好的预防院内感染,降低病患的感染率,提高卫生合格率,保护病患安全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1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交叉感染,提高手术质量,降年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我院新建消毒供应中心两年多,从未发生无菌物品被污染的问题。做到了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及保障率双达标。满足了临床及手术室的需要。在医院感染工作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外来器械越来越多用于各医院骨科手术,为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腹产围手术期院内感染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剖腹产总人数中随机抽取140例剖腹产产妇围手术期及传统方法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把患者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治疗组见术前30min~1h将生理盐水100ml,头孢噻肟钠4g快速静脉滴入。若手术超过4h,术中则增加用药1次,术后约7h重复用药1~2次。对照组术前不用抗生素,术后返病房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头孢噻肟钠2g+灭滴灵100(0.5g),1次/日×7天。结果:(1)对照组院内感染率、术后发热均高于治疗组,可能因同时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或过晚停药致菌群失调从而增加院内感染。两组术后切口、宫腔感染,血象恢复情况差异均无明显差异性。(2)两组术后发生院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3例(4.29%),对照组4例(5.71%)。腮腺炎,治疗组2例(2.86%),对照组5例(7.14%)。输液反应,治疗组1例(1.43%),对照组4例(5.71%)。以上病例体温均≥39℃,在统计学处理时将其剔除。两组术后切口、宫腔感染,血象恢复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剖腹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剂量小、疗程短,效果可靠,用药安全方便,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较合理的方法,优于术后多日用药,值得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总结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结果:健全管理组织,开展监测,加强质控,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管理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管理层的重视和管理人员全员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8所医院9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微生物现状及其抗生素治疗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微生物类型以及微生物引起切口感染的原因,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必要的依据,更好的指导切品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5962例产妇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科的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对产科5962例出院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产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1%;产褥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产钳助产分娩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阴道顺产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最低。结论: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鼓励阴道顺产,掌握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围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产科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医院化验室临床检验水平标志着医院医疗的专业化程度,对临床的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但是基层医院化验室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健全、生物安全隐患、工作环境设置不科学、质量意识淡薄等质量控制问题。本组研究针对基层化验室的质量问题,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等各方面措施,提高基层医院化验室的质量控制,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通过规范患者的收治、疑似患者的排查、住院患者床位安排、院内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病区人员感染防护管理、病区物资配置、病区环境消毒、就餐及饮食护理等,制定了10个规章制度和12个工作流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5日共收治患者503例,其中择期手术219台次(恶性肿瘤患者168台次),急诊手术52例,日间化疗患者232例。期间排查3例疑似患者,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患者综合满意度98.7%。结合科室自身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通过科学管理、专项培训、专家指导、病区科学布局等,让疫情爆发期间妇科病区能安全运行,解决妇科患者看病和住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门诊妇科治疗室的感染隐患,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调查门诊妇科治疗室的感染隐患,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结果:门诊妇科治疗室感染管理工作尚不规范,在管理制度执行、人员培训、监督机制、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理念、无菌操作、洗手依从性、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医院感染隐患。结论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肿瘤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K—B纸片扩散法检测主要细菌药敏。结果:2010年7月—2010年12月,96例下呼吸道感染肿瘤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5株(48.2%),革兰阳性球菌15株(13.2%),真菌33株(28.9%),革兰阴性球菌11株(9.65%)。检出居前四位的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9.3%,大肠埃希菌13.2%,卡他布兰汉菌9.65%,铜绿假单胞菌7.02%;18例同时合并2种菌感染,占15.8%;MRSA阳性率为33.3%。结论: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建立完善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保证病人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院开展微生物控制和监测,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合理用药依据,跟上医学院发展的步伐。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至少有50多万种之多,在人体生要存在于皮肤黏膜、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分微生物可以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一些条件致病茵可能引起医院内的感染。因此,对医院内耐药菌株进行监测,防止耐药菌株感染,是基层医院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孕产妇及新生儿所发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认识 ,经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会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人民医院决定于2 0 0 4年第 4季度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全国围产期母儿感染专题研讨会暨学习班”。大会将根据当前存在的围产期母儿感染问题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进座 ,内容包括 :( 1)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 2 )妊娠期霉菌、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治 ;( 3)妊娠合并TOUCH感染 ;( 4 )妊娠合并肝病 ;( 5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 ;( 6 )新生儿院内感染 ;( 7)新生儿抗生素的应用 ;( 8)新生儿复…  相似文献   

20.
<正>口腔门诊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当患口腔疾病进行就诊时,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沾有血液、唾液的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传播,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口腔治疗中的医院感染,保证口腔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已经成为现今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1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和存在的问题有1.1医院感染观念不强: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无菌观念不强,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