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儿疫苗接种后应答不良。该文作者评价流感免疫前应用VitA治疗是否可增强血清学应答并改变HIV的病毒量。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芝加哥儿童医院治疗且未接种流感疫苗的HIV 感染患儿,排除鸡蛋过敏、近期发热、近2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及近4周接受其它预防接种者。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第0、1天分别服用VitA20万IU和安慰剂,第14天接种灭活流感疫苗。(HINI,H3N2),第0、42天检测CD4及CD8 T细胞计数,第0、 14、 28、 42天检测 HIV病毒量,第 0、 …  相似文献   

2.
对我科1998年5月~10月患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及免疫复合物(IC)花环的测定,以期了解该组患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与健康同龄儿作对照,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呼吸道感染患儿25例,年龄7月~7岁,平均3.5岁;男18例,女7例;住院前病程1天~7天,平均2.5天。入院前均未使用过激素及免疫制剂,不合并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热25例,咳嗽20例,热厥10例,咽部充血25例,肺部干湿性罗音15例,伴吐泻5例,头痛3例。胸部X线检查肺内有渗出性病灶10例,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大便常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英]/MenendezC…//JClin Microbiol-1999,37(7).-2333—2336庚型肝炎病毒(HGV)常在血源途径感染者和肝病患者中检出,全世界献血员HGV的感染率为0.9%~10%.尽管个别的由母婴传播HGV的事实已由分子水平证实,但母亲均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GC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象和方法西班牙巴塞罗纳临床医院对133例坦桑尼亚孕妇和HGV感染母亲所生的18例婴儿中的15例(其余3例中失随访2例,死亡1例)检测HGVRNA.检测时间:11例在5月龄…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包涵体病的临床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1992年9月至1994年3月我科收治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34例。部分阳性患儿同时检测母亲PCR-HCMV-DNA阳性率为80%,说明患儿HCMV感染与母亲有明显关系。本文采用了聚合链式反应(PCR)检测患儿血HCMV-DNA的方法,并与血清免疫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反应周期短,不存在交叉反应,是目前临床检测HCMV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受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期中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干扰素对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用DNA探针斑点原位杂交,酶兔方法检查HCMV抗原,尿中分离HCMV3种方法诊断HCMV肝炎。用IL-2活性测定、T细胞亚群测定检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将患儿分为干扰素加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γIFN)和仅用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非γIFN),连续观察3个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HCMV肝炎患儿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且临床症状缓解后部份免疫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干扰素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恢复和第1月与第2月的痊愈率明显优于无干扰素治疗组。黄疸消退平均提前14.9天(P<0.05);肝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8.4天(P<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9天(P<0.01)。两组的第1月与第2月痊愈率分别为48.6%与20.6%、88.6%与47.1%(P<0.05)。结论HCMV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且不能随症状好转而立即全部好转。干扰素能使HCMV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消退。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4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DNA,同时作病毒分离及HCMV-IgG、IgM测定。结果表明:HCMV-DNA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32%;而病毒分离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8%;HCMV-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提示:(1)部分ITP患儿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2)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对ITP患儿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病毒性肺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对137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同时对56例重症病毒性肺炎患儿进行了胸腺肽和常规对照治疗观察。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时,CD3、CD4均有明显下降,CD4/CD8比值下降,比例失调,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和临床变化。胸腺肽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肽对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与免疫学机理。方法 设IVIG治疗组(n=2)及常规治疗组(n=2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HIE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同进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及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还观察IVIC在体外对患儿PBMC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HIE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变化,对HIE患儿3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颅内动脉动态监测,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脑血流速减低23例(657%),增加9例(342%);部分血管流速增加,部分血管流速减少2例;正常1例。生后3天HIE患儿血速增加组及减少组脑血流速均增高,生后7天两组脑血流速均恢复正常。且发现脑血流速减少组多为临床轻度HIE患儿,脑血流速增高多为临床中、重度HIE患儿。结论:对HIE患儿TCD检查可做为临床判断病情、治疗效果的一种应用指标,也可作为了解新生儿脑血管机能状态的一种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IgG型抗体及其亚群在HC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6例输血后HCV感染患儿的92份急、慢性期血清和32份α干扰素(αIFN)治疗后血清进行抗C22、抗C33C和抗NS5及其亚群的检测。结果表明,急性期抗C22和抗C33C检出率高,分别为98.43%和100.00%;而抗NS5在急性期检出率仅为53.12%,明显低于慢性期(91.67%)和同期抗C22和抗C33C检出率(分别为96.88%和100.00%)。三种抗体IgG亚群在急性期的检出率和抗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慢性期。抗C22IgG1为该抗体的优势亚群;而抗C33C无明显优势亚群;抗NS5IgG1及IgG3至慢性期才显示其优势。66例患儿中,13例接受αIFN治疗,其中5例复发患儿在HCVRNA再次出现时,抗C22IgG1呈现有意义的下降,而抗C22总水平并无明显变化,而接受αIFN治疗4例有效和另4例无效患儿无类似变化。提示抗C22和抗C33C是诊断急性HCV感染的敏感指标;抗C22IgG1可能有助于评价αIFN治疗HCV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DNA及间接发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早期抗原(EA)。71例AL患儿,其中初诊组39例,阳性4例,感染率10.2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32例,阳性12例,感染率37.5%,后者与对照组及初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阴性的17例随访观察2~14个月后,10例转为阳性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能使免疫缺陷儿童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该文通过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分析,观察下呼吸道重度RSV感染在免疫缺陷和免疫正常儿童中的不同表现。 对象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1997年3月~1999年3月南非某医院下呼吸道RSV感染的患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筛查采用第三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结果又通过ELISA 确证实验。RSV通过鼠抗-RSV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其亚群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受检儿童还进行血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胸部X线片…  相似文献   

14.
柯萨奇病毒B组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104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血清免疫印迹方法进行柯萨奇病毒B组(CBV)感染监侧,检出CBV特异性IgM阳性者32例,阳性率30.8%,与同期特异性CBVIgM阴性病例比较,CBVIgM阳性组发热,腹泻和皮疹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分别为36.0%和50.0%。提示北京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部分病例病原可能与CBV有关,并提示冬季也可发生CBV流行。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脑性瘫痪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脑性瘫痪18例临床分析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儿科(221600)杨召华我科从1987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480例,其中发生脑性瘫痪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根据H...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发病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研究者发现RSV感染患儿存在着一系列免疫功能紊乱。本文用APAAP技术对RSV感染患儿淋巴细胞CD3、CD4、CD8、CD23、CD25、CD57、IFNr、HLA-ABC、HLA-DP和HLA-DR等表面标记进行检测,并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R  相似文献   

17.
沈蕾  林梓 《临床儿科杂志》1997,15(5):330-332
应用扩散免疫测定法检测7例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患儿血清IgG亚类。结果,所有病例血清IgG均低于正常值2~4倍,IgG3亦均低下,5例IgG4均在正常范围,认为CVID患者血清IgG在缺陷与感染有关,其感染易感性与IgG各亚类的综合变化有关,对CVID患者血清IgG亚类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其临床易感性及各病例中的异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D)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对19例2~18个月的HD患儿(经病理证实)的血清、尿和组织块用病毒分离和DNA探针杂交方法进行CMV检测。结果:19例HD患儿分离CMV的19份尿标本中2份污染,在17份尿标本中7份阳性,阳性率为41.2%;正常儿尿标本阳性率为14.4%(P<0.05)。19例HD血清中,CMVIgM抗体2例阳性,阳性率为10.5%;正常儿阳性率为8.0%(P>0.05)。19例HD痉挛段组织块中无一例CMV阳性,但6例HD痉挛段组织块CMV-DNA探针杂交全部阳性,其中2例强阳性,阳性率为100%。说明婴儿HD与CMV感染关系密切,CMV感染可能是包括HD在内的一些先天性畸形的重要致畸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摘     
文摘巴西垂直感染儿童中免疫复合物解离p24抗原诊断HIV[英]/NielsenK…∥PediatrInfectDisJ.-1995,14(1).-67~69发展中国家,儿科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因涉及高昂特殊实验设施而受阻。该...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4例经手术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CBA)患儿的新鲜血、尿、术中肝组织、肝门淋巴结及其母亲血、尿标本做巨细胞病毒(CMV)的检测,以14例非肝胆疾病患儿的血、尿标本作为对照。14例CBA患儿中,9例CMV感染阳性,其中7例肝组织CMV感染阳性,CBA患儿CMV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CMV与CBA关系密切,可能是其病因之一。母亲和患儿同时阳性7例,有可能母亲感染CMV对患儿有垂直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