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毕赤酵母摇瓶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工程菌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30℃、接1种量10%、初始pH5.5、初始甲醇含量1.0%;甲醇最佳诱导时间为18h,经优化后,木聚糖酶酶活达到1765IU·ml^-1。该酶耐热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黄曲霉YZC固态发酵所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氮源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 H值、接种量对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质量比3∶2的稻草粉与麸皮,氮源为NH4Cl,其质量浓度为10 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7 d,初始p H值为4.0,接种量为20%。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纤维素酶活的3个因素包括氮源NH4Cl的质量浓度、培养时间、初始p H值进行优化,以期提高纤维素酶酶活。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到滤纸酶活力与这三个因素的最优回归方程,确定滤纸酶活力最大时的最佳组合为NH4Cl质量浓度为8.5 g/L、培养时间为6.5 d、初始p H值为4.5,该条件下滤纸酶活力为10.87 IU/m L,是优化前的2.39倍,并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10.50 IU/m L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荧光假单孢菌高活性木聚糖酶产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盐碱土中获得一样荧光假单孢菌(P.flu.01),研究了该菌木聚糖酶产酶条件。虽然木聚糖为木聚糖酶产酶最佳碳源,但以未处理的玉米芯为碳源,胰蛋白际和酵母混音为氮源时.经60h培养后,木聚糖酶活高达164.OIU/mL,而CMC酶活很低,只有0.29IU/mL。同时该菌对pH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起始pH=6.0-11.0范围内其木聚糖产酶能力相差不大。有机氛胰蛋白股和酵母混音比无机氛更有利于酶活的提高,并且木聚糖酶活力的提高和有机氟含量增加成正比。玉米芯的物理状态即粗细度对产酶影响不大,但玉米芯的含量增加对广酶有强烈的挺进作用。该酶最合适pH值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4.
从青储饲料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丝状真菌,经形态学和26SrDNA D1/D2区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属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碳源、氮源、无机盐、料水比、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菌株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确定最适产酶工艺为:碳源麸皮与稻草秆的质量比6∶4、氮源3%(NH4)2SO4、料水比1∶1.5(g∶m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60h,无机盐KH_2PO_4和MgSO_4对产酶影响不显著,在最适产酶工艺下,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达到251.27U·g-1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现存黑曲霉菌株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为:玉米芯4.0%;酵母粉1.0%;KH2PO40.4%;MgSO40.08%;(NH4)2SO40.4%;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r/min,接种量6.0%,装液量40mL/250mL,初始pH值5.0,发酵周期168h;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56.96IU/mL。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方法对黑曲霉菌株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为麸皮40g/L,(NH4)2 SO4 4g/L,KH2PO4 3g/L,MgSO4 0.8g/L,吐温80 1g/L;初始pH值5.0,接种量8.0%,培养温度30℃;此条件下发酵木聚糖酶酶活达1456.27IU/mL。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xyn11A产重组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并检测其酶学性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起始pH值、诱导剂甲醇添加量、诱导温度及诱导时间对产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重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影响重组毕赤酵母产酶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培养基起始pH值>诱导时间>诱导温度>甲醇添加量,重组酵母产酶最佳条件为:起始pH值7.5,甲醇添加量1.5%,32℃诱导96 h,在此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重组木聚糖酶的酶活性可达228.35 IU/m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5.5,在低于40℃和pH 4.5~7.5的范围内较稳定。结论优化了毕赤酵母产重组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米曲霉菌株Aspergillus oryzae Cs007产酯水解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佳碳源为橄榄油、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表面活性剂为阿拉伯胶;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蛋白胨、KH2PO4、阿拉伯胶;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法(RSM)分析确定了显著因素的最优水平;最后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佳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为:橄榄油1%(体积分数),蛋白胨1.76%(质量浓度),KH2PO40.11%(质量浓度),MgSO40.05%(质量浓度),NaCl 0.05%(质量浓度),阿拉伯胶0.37%(质量浓度),起始pH值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1,培养时间48h。优化条件下所产酯水解酶酶活达6.49U.mL-1,比初始酶活2.8U.mL-1提高了1.32倍。  相似文献   

9.
细菌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栀子果中分离到一株在较高温度下产β-葡萄糖苷酶的地衣芽孢杆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甘蔗渣粉∶麸皮=3∶1)5%,牛肉膏 0.5%,栀子甙 0.2%,KH2PO4 0.4%,MnSO4 0.04%,pH值9.0,装液量20 mL/250 mL,种子液接种量10%,45℃发酵24 h.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的酶活可达到93.48 U·mL-1.  相似文献   

10.
选用响应面法和变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一种海洋黑曲霉生产耐盐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碳源、氮源、温度、表面活性剂、接种量、装液量以及初始pH;随后选择Plackett-Burman(PB)设计挑选出影响滤纸酶活(FPA)的主要成分:麸皮和吐温-80(Tween-80);再通过爬坡实验,使麸皮和吐温-80浓度接近最大酶活区域;接着选择响应面分析快速有效地求得该菌株产耐盐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最后进行了变温培养实验确定适宜的稳定期培养温度。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为:麸皮5.53%(w),玉米浆0.5%(w),磷酸二氢钾0.2%(w),Tween-80 0.197%(w),初始pH 5.0,接种量8%(mol),装液量40 m L,180 r/min,37℃培养2 d后继续28℃培养2 d。优化后的滤纸酶活为0.566 U/m L,与未优化时的酶活(0.283 U/m L)相比增加了94.5%。  相似文献   

11.
拟青霉E7蛋白酶发酵条件及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产蛋白酶的淡紫拟青霉E7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利于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以2%大豆粉为碳源、2%麦麸及1%硝酸铵为氮源,pH值7.0,28℃,1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 mL,培养时间72h.对该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在40 ℃热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10.5,在pH值9~11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酶活与耐碱性.  相似文献   

12.
毛连山  勇强  姚春才  余世袁 《现代化工》2005,25(Z1):151-153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为产酶菌,研究了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对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木聚糖和亚硫酸盐纸浆混合作为碳源有利于木聚糖酶的合成,碳源中随着亚硫酸盐纸浆含量的增多,合成的木聚糖酶活先上升后下降,当碳源为粗木聚糖(5g/L)与亚硫酸盐纸浆(2g/L)的混合物时,木聚糖酶活最高,与单独用7g/L的粗木聚糖为碳源相比,木聚糖酶活提高了56.66%.混合氮源的产酶效果比单一氮源的产酶效果好,其中尿素、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作为氮源产酶效果最好,木聚糖酶活达138.56 IU/mL,单一氮源中有机氮源产酶效果比无机氮源稍好.随着碳氮比的增加,木聚糖酶活值先上升后下降,以粗木聚糖为碳源,里氏木霉合成木聚糖酶的较适碳氮比为7.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对一株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S1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氮源为1.5%NaNO3,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液体种子接种量6%、培养温度35℃、初始pH值6.5、培养时间4 d.  相似文献   

14.
木聚糖酶产生菌XY1432液体发酵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响应面法对短小芽孢杆菌XY1432液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用单因素试验,选出最佳的碳源为玉米芯 麸皮,氮源为碳酸铵,pH为8;然后用Plakett-Birman法对12个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选出3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碳源,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做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产酶区域;最后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使酶活性由638IU提高到1882IU.  相似文献   

15.
通过优化从长蛸胃肠道筛选得到的产蛋白酶菌Planomicrobiumsp.L-2菌株的发酵条件,提高其产蛋白酶的活力。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以及最佳发酵条件,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0.73%、蛋白胨0.68%、酵母膏0.15%、磷酸高铁0.01%、海水,培养基初始pH值8.0,接种量8%,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3.5d。优化后,所产蛋白酶的最高酶活力为1 457U·mL-1,比优化前提高约2倍。  相似文献   

16.
从腐朽的竹子上分离得到一株产木聚糖酶侧耳真菌Pleurotus sp.GH196,研究了其液体振荡培养的产酶条件。适宜碳源是1%稻草粉与1%麸皮组成的复合碳源,氮源是0.2%NH4NO3。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三步纯化得到木聚糖酶的一个主要酶活组分A。该木聚糖酶在40~50℃、pH 4.0~5.5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酶活最适反应条件是温度55℃、pH 4.5。  相似文献   

17.
对黑曲霉WB-1固态发酵产单宁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外加碳源对黑曲霉WB-1产单宁酶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单宁酶的储存稳定性以及最适反应温度、pH值。结果表明,黑曲霉WB-1产单宁酶的最佳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分别为28℃和96h,外加碳源有利于单宁酶的产生,且以甘油为外加碳源时效果最好。所产单宁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6,且具有一定的低温(4℃)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产低温脂肪酶工程菌Cl02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培养基中酵母氮源含量、pH值、甘油含量和甲醇含量对酶活的影响,确定产酶的主要影响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Box-Benhe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综合考察各因子对低温脂肪酶酶活的影响,建立低温脂肪酶酶活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培养基中酵母氮源含量、pH值和甲醇含量对酶活的影响显著。最适产低温脂肪酶条件为:酵母氮源含量7.3 g/L、pH 6.0、甲醇含量9.1 g/L,在此条件下,低温脂肪酶酶活可达42.25 IU/ml,比优化前(28.0 IU/ml)提高了50.9%。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可显著提高工程菌的产酶能力,为规模化生产低温脂肪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蘑菇培养基质中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将其命名为SAISA10,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菌为真菌Hypocreales sp.。发酵产酶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d、发酵温度40℃、pH值4.0、m(羧甲基纤维素钠)∶m(麸皮)=1∶1(g∶g)、(NH4)2SO4含量0.8g·(100mL)-1。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45~55℃、pH值4.0;最佳稳定条件为:温度40℃、pH值4.5。菌株SAISA10是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在高温和低pH值下仍有高活性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L-6(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浓度、初始pH值)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GL-6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碳源浓度为20g·L-1、有机氮源浓度为0.5g·L-1、初始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菌株GL-6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对含油废水中浊度、石油类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4%、62.1%和20.0%,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