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末年初,书市上有本书很火:《主编死了》.书名很吸引人. 它给人的期待不亚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弗兰克·施尔玛赫的《网络至死》和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技术至死》.作者们试图用一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效果,来唤醒公众对“娱乐工业主义”、“互联网中心主义”或“技术至上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在《主编死了》一书中,作者陈序则对“网络冲击传统新闻业”的空前危机表现出了一名传统媒体人的无力和身为知识精英的忧虑.  相似文献   

2.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3.
万历刊本“三刻五种传奇”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四十年代,郑振铎自陶氏处得署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的“传奇五种”,其中《浣纱记》卷首附《三刻五种传奇总评》,自是始知有“三刻五种传奇”之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后又有《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四种,是为“初刻”五部;此后三四年内又相继刊刻《荆钗记》、《明珠记》、《玉玦记》、《绣襦记》、《玉簪记》五部,和《浣纱记》、《金印记》、《香囊记》、《锦笺记》、《鸣凤记》五部,是为“二刻”和“三刻”.“初刻”五部时,书坊也许并无刊刻十五部规划,因销路好,才继有“二刻”与“三刻”,合计十部此谓广义上的“三刻五种传奇”.所含十五部传奇皆非李贽亲批,伪托者可能为叶昼一人所为.  相似文献   

4.
何源堃 《青年记者》2017,(32):104-105
近年来,学界多将《人在囧途》《心花路放》《后会无期》等中国公路喜剧片归结为“治愈式’旅途片”①的类型,它通常使用一种回归式的结构,即“对国产公路喜剧而言,旅途景观更像是一场狂欢,狂欢之后,剧中人物甚至包括观众都要重新回归”.②但是,从2014年的《心花路放》《后会无期》到2015年的《港图》和《横冲直撞好莱坞》,再到2016年的《绝地逃亡》和《大闹天竺》,我们发现在这一系列公路喜剧片中,许多区别于传统“治愈式”旅途片的元素不断出现,某些“本土化的类型特征”③逐渐显现,一种既符合大众娱乐诉求和商业需求又兼顾“人性表达”④的中国式公路喜剧电影悄然成型.  相似文献   

5.
“总有一种思念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关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激情让人浑然忘我,总有一种结合让人守候终身”这段话很熟,依稀记得好象是南方一家著名媒体的广告语,读着挺让人冲动的。但是,最近看到这段文字却是在一套“家庭书架”上,由期刊杂志界的一面旗帜——家庭期刊集团编辑推出的“家庭书架”,包括《婚姻物语》、《恋恋风尘》、《绝对诱惑》、《性趣盎然》等分册。“这里有最感人的故事,这里有最动人的情感”,无疑,“感动”是“家庭书架”的主打词,所以有评论:家庭书架——久违的心灵感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匮…  相似文献   

6.
听说书名原本打算用《浴足》,后来又定做《润身》。《润身》也好,《浴足》也罢,都好像充满了澡堂里的雾气,给人一种想看清却又看不清的憋闷感。一直在想为什么最后还是用“润身”来做书名,一方面这个颇为文气的词和主人公刘美好、包大平的“土气”好像有些出入.  相似文献   

7.
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著名作家刘白羽同志说,"使我感到惊奇的,听说编这样一套书就一个人,花了近十年的时间.一个人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埋头工作,我很感动." 这"一个人"就是我的父亲吴早文,这"一套书"就是他一人策划编辑的《将帅传记回忆录》丛书. 首先问世的是《刘伯承回忆录》,之后是《刘伯承回忆录·二》和《刘伯承回忆录·三》,《徐海东将军传》、《艰苦岁月》、《往事沧桑》、《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千万里转战》(粟裕)、《非凡的年代》、《征战纪事》、《第二野战军纪事》和《记刘帅》.此为丛书第一辑12种.  相似文献   

8.
戴震(东原)所著《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等义理之书,肯定了人欲的积极意义,并强调理想的统治模式应以“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为目标,并以“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重新诠释了“仁”这一儒家伦理范畴.其说近情切理,有助扫除伪善之风,也有助遂生之道的畅达.人皆有私心、私欲,一种合理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应当在正视人的种种自然欲望的前提下,建构起一套适度宽容与有效制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在《中国人》里曾作如此幽默的妙论:外国人竟提问“中国人有幽默感吗?”这无异于阿拉伯商队问人“撒哈拉沙漠里有沙子吗?”看来,中国人是幽默的人种。兴趣所及,我曾研读了几部关于中国人的著作,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传统与中国人》、《中国民族性》、《中国人的人生曲线》等,每翻完一部,却觉中国人的背上又添加了一座沉沉的山。中国人,你这幽默的民族,竟然活得这般滞重、苦涩、艰难……偶得一本《中国人的软幽默》,乃“中国文化风情丛书”之一种。著者薛宝琨先生以大度宽怀写下的文字所呈出的畅然笑意,则充满对自己的民族的自信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王利芹 《青年记者》2017,(32):14-15
2017年1月以来,我国网络剧的热播掀起一轮轮收视热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人民的名义》(以下简称“《人》”)、《欢乐颂2》(以下简称“《欢2》”)、《楚乔传》(以下简称“《楚》”)……这些网络热播剧在丰富人们闲暇生活的同时,也传递着门第观念和阶层观念,存在严重的阶层固化传播倾向. 网络热播剧阶层固化传播倾向的表现 1.故事人设美化优势阶层角色 人物设定简称“人设”,原指动画片中对人物的多角度绘制,甚至涉及人物发型及配饰的细节绘制.延伸到电视剧中,则表现为剧本和创作者对影视剧作中人物的整体设定.  相似文献   

11.
一部《红高粱》让许多外国人误以为中国家庭多是三妻四妾,一部《卧虎藏龙》又让他们误以为在中国大街上随便拦住一位就是武林高手.当“非主流”占据了西方关注中国的“主渠道”时,“主流”就沦落为跑堂的“小二”.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主题和人文精神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风之谷》到《幽灵公主》,生态意识和人文精神几乎已经渗透入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中.宫崎骏受日本人的生态观念和个人成长经历影响,在其动画电影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人文主义.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人文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观点,本文将“生态意识”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探源充满奥妙的宫崎骏动画世界.  相似文献   

13.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从李宗吾的《厚黑学》问世以来,特别是前几年又从故纸堆中再次掘印出来以后,各种有关“厚黑”的书层出不穷.诸如《新厚黑学》、《西洋厚黑学》、《东方厚黑学》、《现代厚黑学》、《反厚黑学》等等.此类书,虽然有些于揭露“厚黑”中有授人以“厚黑”之嫌,但其基本立场,却大抵还是对“厚黑”持贬斥态度的.然而最近看到一本由北京某正规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发行的《厚黑智慧大全》,却令人惊愕不已.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社交盛行的今天,电影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电影情节的推进中,更多人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嘎达梅林》《冰山上的来客》《茶马古道》《黑骏马》《刘三姐》《穆斯林的葬礼》等,这些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特殊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文化内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组成.新中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一种“被表述”,构成了一组“汉族/主体/中心主义/看”与“少数民族/客体/边缘/被看”的对应关系.“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体现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功能则是巩固民族团结,增进国家认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少数民族电影在“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指导下,为增进新中国的国家认同而创作和生产,承担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少新媒体制造一种畸形的注意力经济繁荣盛况,这种下沉式的迎合,虽然繁荣了市场,却“沙化”了人性的“草场”. 最近,网上传出《京华时报》停刊的消息,其员工将并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深夜发微博“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的忍耐,不抱怨,不解释”.《京华时报》的品质和口碑在中国媒体圈有目共睹,其如今的境遇让人唏嘘.另有消息称,《新京报》将划归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不过,《新京报》微博辟谣说:绝无此事!即便《新京报》“易主”的传闻未能“变现”,也不能改变纸媒下沉的趋势.此前那些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纸媒,诸如,《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如今的日子都不好过.北上广这几家纸媒曾代表中国媒体向上的力量,在传媒圈内素有美好的声誉,但在新媒体病毒式扩张的今天,这些曾风光无限的传媒骄子却愁云惨雾,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读报中,经常发现“下里巴人”被作为“人”来使用,或者说当做“乡下人”来使用.实际上,“下里巴人”并不是“人”. “下里巴人”这个成语,源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之……客有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唐代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相似文献   

17.
“防患未然”意思是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语本《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例如宋·周必大《王仲行尚书札子》:“然抑兼人而举其偏,防患未然,最为政之要务.”明·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臣闻防患于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李劫人《大波》三部七章:“为了秉承大人意旨,防患未然起见,所有来信,全予销毁,无一字漏出.”钱锺书《围城》六:“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得,为防患未然起见,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  相似文献   

18.
一.丛书的兴起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指“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题以总名者”。叶德辉《书林清话》说丛书的性质是“统群书为一书”。《中国丛书综录》的编者(上海图书馆)前言称:“丛书是汇集许多种重要著作,依一定的原则、体例编辑的书。”《辞源》则称:“凡汇刻各种书籍於一编,或集一人各类著作为一集的,都叫丛书”。以上这些表述,认为丛书是属于汇编性质的书;它们包括的书应是多种,而且是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把一本杂志办得雅俗共赏简直难上加难,丰富的社会层面决不能由一本容易有限的杂志所涵盖,于是一本与读者相融合“白领杂志”诞生了.《时尚》走向市场有人称《时尚》是贵族杂志,创办《时尚》的人却喜欢称自己的杂志为“白领杂志”.  相似文献   

20.
窦锋昌 《青年记者》2017,(31):47-49
8月30日,知名财经自媒体“蓝鲸”发布一条消息:《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的经营后勤部门即将合并,三报的采编业务也将于2017年年底合并.《重庆商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都隶属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是三份各有特色的都市类报纸.果真如此的话,重庆报业将会出现一次大洗牌,而“合并”会成为近年来与“休刊”“变轨”并列的第三种报刊“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