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未发生器质性异常者。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反复性大,治疗棘手,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其辨证论治方面,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妇女常见病 ,祖国医学对其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历代中医学中痛经的论述较多 ,近年又有许多新的进展 ,现将有关文献资料作一概述。1 痛经的辨证论治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痛经的传统方法。辨证要点多结合痛经发生的时间及兼证 ,辨虚实、性质及部位 ,如经  相似文献   

3.
血瘀痛经的辨证施治葛孝萍(徐州市百货大楼卫生所221003)关键词痛经,血瘀,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临床以青年妇女为多见。其发病原因较多,主要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血脉不通,所谓“不通则痛”,临床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及月经的周期...  相似文献   

4.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有着要的影响,中医在治疗痛经时注重辨证论治,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代科研人员以严谨的科研思路方法研究,证实中医治疗痛经效果肯定。该文着重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四个方面对中医辨证治疗痛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痛经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胀痛或腰骶坠痛,重则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症状。依据有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笔者在临床上用自拟的痛经方内服、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妇科疾病,西医治疗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及口服避孕药等对症止痛治疗。中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其基本病机,治疗本病立足于辨证论治,主张分型治疗,专方专药,亦有针灸等外治疗法,以调理冲任气血为治疗原则,标本兼顾,虚实并举,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室女痛经是中医妇科门诊常见病之一,自1998-2004年,笔者以《金匮》温经汤化裁治疗室女痛经;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的病例均来源于门诊,对160例室女痛经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成《金匮》温经汤治疗组(100例)和吲哚美辛对照组(6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性及痛经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依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名诊断标准:妇女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伴有其它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可诊断为痛经。痛经分度标准…  相似文献   

8.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或经期下腹剧烈疼痛,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笔者近几年用中药和针刺治疗痛经,效果肯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痛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辉  王琳 《黑龙江医学》2004,28(4):303-303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疼痛或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这种症状称“痛经”。它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给妇女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严重影响,为便于探讨痛经机制及提高疗效,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痛经病因病机痛经病机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对痛经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王氏认为“寒为痛经之根”病机分虚实两大类,实寒为寒邪客于血脉,血液凝滞致痛经;虚寒可因气虚和肾虚导致胞脉失养而致痛经;黄氏强调:气血不和,精血不足又兼气血瘀滞可出现痛经;舒氏等阐述了气滞痰滞,血瘀痰湿,肝郁亏虚等原因引起痛经…  相似文献   

10.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其临床主症是指妇女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或腰骶疼痛、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影响正常工作或日常生活。笔者从1996~1999年对60例痛经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青春期痛经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5.6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年,疼痛持续时间最短者1d,最长者7d。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寒凝型[1]。1.2 治疗方法治以散寒逐瘀、温经止痛为主。主穴:任脉的中极、腰骶部次及脾经…  相似文献   

11.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痛经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多见于青年妇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年龄最大50岁,最小1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2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经期小腹胀、冷痛、拒按,疼痛可引起全腹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伴胸胁乳房作胀,经色紫黯有块,量少,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质黯或有瘀点,脉沉弦,妇科检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症状主要表现为妇女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 ,伴腰部酸痛 ,痉挛性疼痛、乳房胀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甚至晕厥或虚脱等症状[1] 。 2 0 0 3年以来 ,笔者采用中西药配伍治疗未婚女青年原发  相似文献   

13.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痛剧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器质性2种。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好发于青年妇女和青春期少女。笔者运用针灸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目的:讨论中医治疗痛经.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湿热下注型痛经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气血虚热型痛经治法:益气补血止痛;肝肾虚损型痛经治法:益肾养肝;寒湿凝滞型痛经治法:温经,散寒,止痛;气滞血瘀型痛经治法:理气,化瘀,止痛;阳虚内寒型痛经治法:温经,暖宫,止痛.  相似文献   

15.
《傅青主女科》论治痛经思想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为主证。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调查表明,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即功能性占53.2%。西医对于功能性痛经的治疗多用前列腺素抑制剂,治标而不治本,且随用药时间的增加易降低患对药物的敏感性而降低疗效。祖国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对证施治,治标亦治本,常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独一味胶囊治疗医学女生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指女性月经期间下腹部疼痛严重,不能忍受,以致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病症。临床上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的发生,西医学认为多与子宫内膜和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多见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已婚未孕的年轻妇女。笔者2004年1月-2005年6月,采用独一味胶囊治疗医学女生原发性痛经42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证伴有其它不适以至影响工作及生活者称之为痛经。病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妇女中的发病率为3315%,另有报道青春期约有50%的女孩子发生痛经(1),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目前西医多应用阿司匹林、乙酸氨基酚或避孕药等缓解轻度不适,对于严重的痛经则应用可待因或其它强效止痛镇痛药,然而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彻底治愈,且有很多副作用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近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1.辩证治疗郑纯等应用病经停袋泡剂(根据仲…  相似文献   

18.
提拿法治疗痛经53例许建明,岑春华(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科210029)主题词痛经/治疗,按摩疗法(中医)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发生【部疼痛及其他不适的一种病症。临床中我们发现部分痛经者有股内收肌群出现程度不等的酸胀牵痛,触之痉挛.压病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组4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月经前1周给予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于月经来潮当天停止治疗,并与对照组41例于月经前1周给予妇女痛经丸口服,至月经来潮当日停止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0.7%,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6.8%,总有效率为75.6%(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短波于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当日停止治疗原发性痛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痛经的中药临床应用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据调查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1]。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我们对近30年国内中医药类杂志发表的有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