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南汇区1952—2006年55年来疟疾流行概况,总结疟疾防治经验,巩固疟防成果。方法从建国初期始,阐述了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相应防制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疟疾发病率,控制其暴发流行,直至达到基本消灭,嗣后进入监测阶段。结果基本消灭疟疾后继续采取卓有成效的监测措施.使疟疾疫情始终保持稳定,巩固了疟防成果。结论55年来南汇区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几年来由于流动人口带来的输人性病例仍时有发生,疟疾防治工作仍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流动人口疟疾流行与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当前我省控制疟疾的主要问题之一,1992年~1996年在粤桂琼流动人口疟疾联防区广东省高州、信宜、雷州和徐同四个县(市)进行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研究。通过联防,近五年这四个县(市)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96年为0.51/万。5年来共血检140914人,发现疟原虫阳性4299例,阳性率3.05%,其中外束流动人口占总数的29.1%;对58717位回人员进行血检,疟原虫阳性1084例。阳性率为1.85%,其中海南回归的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36.5%,广西回归的占15.0%,广东省内回归的占41.2%,其它省份占7.3%。疟疾发病与职业的关系,调查2625例患者,以从事种植业和农、林业者疟疾发病最高,分别占32.3%和31.7%,其次为建筑工,占15.2%。因此.对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和管理,应针对高危、重点人群,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措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疟疾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保山市2003—2008年共有确诊的疟疾病例15762例。发病率为108.63/10万,占总报告传染病的36.95%,位居报告传染病之首;死亡31例,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1.97%。其中间日疟11128例,占总发病数的70.60%;恶性疟3675例,占23.32%;混合感染93例,占0.59%:未分型866例,占5.49%。发病以外源性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4.87%。发病最高的是腾冲县,共发9021例,占全市发病数的57.23%,发病最低的是昌宁县,共发37例,占0.23%。2005年发病最高,共发3940例,占各年份发病总数的44.58%。通过认真完成“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疟疾项目”和常规疟疾防治的各项工作内容.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从2003年的2585例下降到2008年的1116例,下降率为56.83%。结论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自2005年回升以后每年都有所下降,说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继续按照目前这种主要围绕血检、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根治、流动人口管理、主动病例侦察、内源性疫点处理、重点人群发放预防药和进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防治,以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德清县55年来的疟疾防治成果,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和分德清县疟疾流行趋势、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结果德清县疟疾发病率从五、六十年代的1000/10以上逐步下降到1979年的10/10万以下,并持续保持低水平。目前,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患者以外地输入为主。结论德清县在不同时期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以防止疟疾的死灰复燃和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长寿区1951—2008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长寿区20世纪50年代疟疾暴发流行.1954年年发病率高达622.90/万。主要分布于晏家、龙溪、双龙、石堰等9个乡镇。经过约10年的普查、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对有疟史者根治、健康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83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1985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部颁标准。结论经过监测,证实长寿区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今后应加强监测,加强疟疾流动人口管理.向消除疟疾标准迈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部军事人员自杀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某部实施综合性自杀干预措施,使用相同的调查工具和调查流程,对2001年与2004年同一样本人群的自杀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及评估。结果2004年与2001年某部的总自杀率分别为1.12‰和4.63‰,自杀死亡率分别为0和0.13‰,自杀未遂率分别为0.14%和0.66%,自杀行为发生率分别为0.28‰和1.32‰,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0.70‰和2.51‰,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干预后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自杀率显著下降。结论自杀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分析十年(1981~1990)虹口区围产期Ⅰ中死亡围产儿共1753例,死亡率为14.04‰。围产儿死亡前三位原因是缺氧、早产、畸形分别占37.53‰;14.83‰;13.92‰,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是早产、缺氧、肺部疾病。死胎、死产死亡主要原因:缺氧和畸形。对防治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2003—2007年中山市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市2003—2007年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市疟疾的监测数据和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来确诊疟疾80例,其中间日疟76例,恶性疟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5/万。输入病例占总病例数78.75%,发病为散在分布,病例波及90%镇区。结论近年来,疟疾呈平稳下降态势,病例以外来输入为主。提示应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同时应加强对来自重点疟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分层系统整群抽样方法对青州市8个乡镇1个办事处0-7岁23052例儿童进行了遗传病(含先天畸形)调查,发现疾病63种,总数219例,占0-7岁儿童的9.50‰。其中单基因病3.42‰,多基因病5.24‰,染色体病0.21‰,其它与遗传无关的疾病0.60‰,并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2012年境外输入性疟疾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2012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探讨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方法收集整理合肥市2012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合肥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1例,年发病率为0.55/10万。发病数占首位的是肥东县,占全市的65.9%;发病人群以青、中、壮年为主,均为男性境外劳务派遣人员,首位的劳务派遣国是非洲国家安哥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就诊及时性与有无既往史有关。不同级别医院确诊疟疾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76,P=0.000)。结论随着境外输入性疟疾发生,合肥市疟疾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大劣按蚊及疟疾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年4月~1992年3月在海南万宁县北大乡进行了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防疟试验。在现场选择10个自然村6126人为实验区。浸帐前一年进行了流行病学基本数据调查,1990年4~5月和1991年4月分别用二氯苯醚菊酯500mgai/m2剂量浸泡蚊帐,浸帐率98.2%,两次药帐人口覆盖率分别为73.6%和73.5%。实验区浸帐前(1989年6~12月)平均月发病率9.96‰,浸帐后分别降为3.45‰(1990)和2.07‰(1991),比浸帐前同期分别下降65.4%和79.2%。其中恶性疟下降尤其迅速而明显。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二氯苯醚菊酯浸泡蚊帐对大劣按蚊自然种群密度及疟疾传播均有明显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何茂林 《医学信息》2018,(4):120-122
目的 分析我县疟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综合防控策略,总结消除疟疾的经验。方法 收集1952年~2016年我县疟疾疫情发展的有关数据和防控的具体措施,对取得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及评价。结果 我县的疟疾的年发病率由1964年的1352.2/万下降至1984年的3.2/万,1988~2004年均未发现疟疾疾情报告,全县基本实现了消除疟疾的总体目标。2005~2011年均发现有散落的病例报道。2012~2016年共收到3例国外输入性的疟疾病情报道。结论 我县运用的综合性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理想的防治疟疾效果,达到了消除疟疾的目的。输入性疟疾及其二代疟疾病例我县今后预治疟疾病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深圳控制疟疾爆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及蚊的种群分布。方法分析深圳控制疟疾综合防治的措施,对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群使用氟氯氰菊酯缓释剂型防蚊蚊帐预防疟疾感染,利用金标层析试纸条快速筛查来自疟疾流行区人群,筛选传播疟疾蚊媒遗传标志并建立传疟蚊媒分子诊断技术;利用多基因遗传分析系统监测蚊媒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深圳市疟疾的年发病率从1981年的1097.89/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10万以内,在1985-1990年疟疾高度流行期间制作防蚊蚊帐148万顶,保护了60多万暴露在疟疾感染下的人群,金标层析试纸条检测与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筛选了ITS2基因用于快速鉴别不同蚊媒的种类。结论疟疾控制必须采取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媒介监测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996年广东省报告疟疾病例,分别为7987、4742和2530例,均为间日疟,年发病率分别为万分之1.21、0.70和0.370近三年来,以月报告病例最多的是1994年8月,有1377例,最少是:1996年2月仅86例。近三年共镜检发热病人1181556人次,发现疟原虫用性者33186例,阳性率为2.81%。在疟疾病例中,本省居民占49.4%,外来人口占47.0%,输入病例占6.6%;疟疾与职业的关系抽样调查显示,以建筑民工最多,占21.3%,当地居民次之占18.9%,种养殖者占16.1%。以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的地区发病率最高选4.14/万,微小按蚊区次之0.65/万,中华按蚊区最低仅0.14/万。总之,近三年我省疟疾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全省网报疟疾疫情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疟疾3 570例,发病率为0.12~0.31/万,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67%,其中输入性疟疾106例(间日疟54例、恶性疟50例、卵形疟2例),占疟疾发病的2.97%,嗜人按蚊分布区发病占全省病例的82.58%,中华按蚊分布区占17.42%。6-9月,疟疾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57.96%。35~55岁年龄组疟疾发病占发病数的48.11%。2009年,仅枣阳市、广水市疟疾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上,发病数占全省病例的38.90%。近年来全省疟疾防治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局部高发点同时采取药物浸帐灭蚊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下降态势,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桐山县1985─1992年疟疾流行态势的数理统计分析张忠学,娄培安为探讨灭疟后期疟疾疫情的变化规律,指导今后的疟疾防治工作,我们试用数理统计法对铜山县1985─1992年的疟疾发病率下降趋势及其在空间、时间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材料铜山...  相似文献   

17.
1995—1996年在湖北省的江陵、仙桃两县市进行低疟区简化病例侦查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每个发热病人的血检费用为1.78元,以二热病人为血检对象的简化病例侦查方案,原虫检出率为9.45%,一次血检检出的阳性人数占总阳性人数的95.38%,检出每个阳性病例的费用为18.86元,而以四热病人为血检对象则费用要增加180倍,且两种病例侦查方案在降低疟疾发病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综合评价,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价的低疟区,以二热病人为血检对象的病例侦查方案,大幅度减少了血检数量,提高了措施的针对性,可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海军医疗研究中心(NMRC)Hoffma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一份研究:研究中一些志愿者被用DNA疫苗进行免疫.产生了很好的免疫耐受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这些DNA疫苗来源于恶性疟疾虫的基因.此为导致疟疾的四种疟疾虫属中的一种.根据Hoffman所述,此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保山市1981-2009年疟疾防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科学评价防治成果。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采用效益成本比值法对疟疾防治工作中投入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1981-2009年共投入疟疾防治成本8237.84万元,产生总经济效益为322031.46万元,净效益313793.62万元;效益成本比值为39.1:1;平均每年净效益为10820.47万元。趋势分析显示,随着年限的推移,内源性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rs=-0.515,P=0.004)。结论 29年来的疟疾防治工作为保山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疟疾免疫诊断是疟疾综合防治措施之一。以单克隆抗体(McAb)提取纯净抗原或取代多价抗血清,建立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是改善疟疾血清学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并达到标准化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利用抗恶性疟原虫(Plasodium falciparum)McAb作为诊断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