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眼和下眼睑外翻是麻风常见的眼病之一,系面神经受累眼轮匝肌部分或完全麻痹所致.其发生率达34.42%,致盲者占麻风病人的70%~80%[1].麻风性眼病多隐袭性发生,初期时几乎症状常被忽视,当发展严重病变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麻风眼轮匝轮病变与角膜病变、视力下降的关系,从而更合理地确定兔眼防盲优先对象。方法:作者对187只麻风兔眼眼轮匝肌、角膜及视力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眼轮匝肌大部分为不完全性瘫痪,以轻闭眼时睑裂宽度为2mm-8mm居多,占74.87%(140/187),眼轮匝肌病变兔眼角膜病变率44.39%(83/187),视力下降率为27.81%(52/187)。兔眼角膜病变、视力下降与眼轮匝肌病变程度及角膜暴露和蔼呈正相关,尤其在角膜感觉正常兔眼最为明显。角膜感觉障碍兔眼占31.55%(59/187),其角膜病变率达到66.67%(22/23),视力下降率达到45.45%(15/33),较无眶部受螺兔眼有显著性差异;下睑外翻在兔眼中发生率为24.06%(45/187),其角膜病变率达到88.89%(40/45),视力率达到73.33%(33/45),较无外翻兔眼角膜病变率及视力下降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为经济使用有限麻眼病防治资源,对轻闭眼时有角膜暴露兔眼、有角膜感觉障碍兔眼、有眶部眼轮匝肌受螺兔眼及有下睑外翻兔眼应在防治中予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兔眼是麻风常见的眼病之一,其发生率达34.26%,致盲率约45.64%。眼轮匝肌由三部分组成:眶部(外轮匝肌)为有意识眨眼肌。面神经损害后,此肌呈不完全性瘫痪,用力眨眼仍可使眼睑闭合。如病人用力闭眼仍可见睑隙或紧闭5~10秒又慢慢睁开,  相似文献   

4.
观察以改良颞肌束移位术矫治的麻风性兔眼的12例,发现手术后闭眼时睑裂宽度<mm者3人3眼,1-3mm者6人9眼,疗效优良占66.7%;闭眼时睑裂虽为4-5mm,但较术前有明显改革者4个6眼,有效率100%。改良颞肌束移位术是对颞机束移位加筋膜条悬吊术的改良,区别在于上股筋膜条通过上睑缘皮下隧道后缝按于上睑内中1/3交界处的睑板上,而并非缝于内紫韧带上,其优点是有利于调节和力,避免上下筋膜条因牵引与  相似文献   

5.
麻风性兔眼是麻风侵犯面神经,使眼轮匝肌麻痹,致眼睑闭合不全。它可使结膜和角膜暴露,引起炎症甚至失明。及时治疗,可避免兔眼所致的后果。我院1992年11月在中国麻风中心康复研究室的协作下,为17例兔眼患者做了颞肌束移位  相似文献   

6.
对住院的128例麻风病人调查眼病发现,患病率为82.81%,其中免眼和下睑外翻各占眼病的29.07%和25.47%,因此二者及其后遗症致盲者占48.15%。可见矫治兔眼及睑外翻是防治麻风性眼盲的关键。1988年11月和1990年11月我们对院内病例10人15眼做了兔眼及下睑外翻矫正手术。其中男8人11眼,女2人4眼;多菌型4人、少菌型6人,年龄39  相似文献   

7.
1984~1992年中国麻风中心眼科调查了三省28间麻风院(村)的2692例病人,97.7%的人有眼病,其中兔眼和下睑外翻占34.42%,因此致盲者占麻风盲人的70~80%。 麻风可侵犯面神经和三叉神经。面神经颞支麻痹可致眼睑闭合不全(兔眼),颧支麻痹可致下睑松弛性外翻,二片常同时存在使角膜暴露;若  相似文献   

8.
麻风患者同于面神经受侵,眼轮匝肌部分或完全瘫痪,不能闭合眼睑,睑裂增大,形成兔眼,使眼睑的保护作用丧失,如伴有角膜感觉障碍则易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或穿孔,严重危害视力。麻风兔眼十分常见,危害巨大,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扬州及东台11个县市14257例麻风中2114例兔眼。单侧兔眼1214例,双侧900例,共占病人总数的14.83%,占麻风眼损害的72.92%。兔眼组中下睑外翻、暴露性角膜病变及视力丧失,明显高于无兔眼组。年龄、型别和病期与兔眼有明显的关联。少菌型患者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不超过4年者占58.93%,以单侧为主(972/1500);多菌型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超过10年者占69.95%,以双侧为主,(371/609)。双侧发生兔眼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之内的占90.88%。兔眼与面瘫同时存在者占72.23%。60%的兔眼发生于不知不觉之中。作者强调兔眼引起的暴露性角膜病变及失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0.
颞肌移位治疗麻风兔眼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illies颞肌移位术及其Johnson氏改良法,矫治21例麻风患者的30只兔眼,受治者中男18例,女3例,年龄33-54岁;T型12例,B型7例及L型2例。术后随访10个月-15年。平均7.2年,术前闭眼时眼裂3-9毫米,术后3只眼眼能闭合,21只眼闭眼时眼裂小于2毫米,4只眼大于3毫米,2只眼与术前一样。作者认为原法之疗效相似,但改良法之切口较小。受病人欢迎;术后3周就应训练患者咬牙,以增  相似文献   

11.
颞肌移位术矫治兔眼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9~10月,以Johnson氏颞肌移位矫治22例兔眼者(共31眼)兔眼病程2-40年(平均19)其中单侧13例,双侧9例,术后6个月随访,20只红眼和23眼溢泪于术后大部分消失或改善;轻闭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7.74mm(2~12mm)缩减到3.76mm,重闭时还从平均6.10mm缩减到0.63mm术前有下睑外翻21眼,术后5眼消失,6眼改善,2眼不变,8眼加重,还新发1眼,手术并发症主要  相似文献   

12.
对麻风病人的眼睛,主要威协就是兔眼、角膜麻木和虹膜睫状体炎。兔眼可见于各型的麻风,但文献中提到麻风病人其它面部肌肉瘫痪的不多,只是常讲到面神经的颧枝受侵影响眼轮匝肌。研究面肌瘫痪有些特殊的问题,例如额肌瘫痪时,病人没什么不方便感,但所有面部肌肉均参与表情的动作,对社交很重要。检查面肌的轻瘫很  相似文献   

13.
对24只犰狳接种麻风菌、感染11个月后摘除其右眼,然后分为二组,各进行DDS或MDT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处死动物,解剖,取出左眼、内脏和皮肤的麻风瘤。分析动物感染的情况、麻风瘤的病变。以及治疗前后两只眼之病变的差别。发现在用几种治疗后,动物肝脾内的含菌量,均与未治疗的两个对照动物的类似,都在每克组织内有10~6个菌的水平。治疗前后其麻风瘤的大小并无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别。在所有动物中,有8只动物的瞬膜和眼睑病变属于重度,有4只的瞬膜和限睑内有明显的泡沫细胞浸润,而且在炎性细胞间见到抗酸菌。眼内组织的变化都很轻微;除一例外,在眼内都没有找到抗酸菌。这使人考虑到麻风眼内病变也有可能经由外眼局部病变传播而来。因此,在用药物全身治疗麻风时,如果在眼局部加用药物,或许能阴止和减轻麻风眼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良颞肌移位术对麻风性兔眼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2例有兔眼的麻风病人(68只眼),用詹逊氏改良式颞肌阔筋膜悬吊术加以矫正,手术前闭眼时眼裂为2-10毫米,1992年4月到1993年2月做的手术,于1993年11月随访,距手术日为8个月至1.5年,发现闭眼时眼裂不到1毫米的有16例,1-3毫米的有36例,效果良好,术后56只眼的流泪现象有改善,作者强调应尽早矫治兔眼,以保护角膜。  相似文献   

15.
对四川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现在的现症麻风患者和治愈者随机抽样调查,在2145人中发现1570人患有各种眼病(73.19%),其中麻风性眼病465人(21.68%);最常见的是角膜感觉障碍和兔眼,与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及诊断时的年龄和麻风病期、型别、细菌指数与麻风反应等密切相关。对白内障的分析证明,本组患者的白内障与麻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卡里吉里(Karigiri)麻风管辖区占地1822平方公里,人口53万。1981年麻风患病率为19‰,病人总数为9950人,已登记的有6099人。为期8周让麻风病人到“麻风研究和训练中心”门诊部的眼科,检查眼的并发症和畸形。受检的共143人,有91人因麻风而引起各种眼病,其中男性75人,女性16人;年龄9~60岁,50岁年龄组最多(31例);病期长者眼并发症亦多。91人中LL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广东省惠阳地区的麻风病人进行了眼病调查,所查443人中有眼病的339人(90.07%)。眼病率的高低及轻重程度与病期的长短、麻风反应次数的多少有关,多菌型病人患眼病率最高,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男39.64%,女91.43%)。眼病种类以脱眉、脱睫、结膜炎症和晶体混浊最多见,巩膜和眼底极少受累。调查发现麻痹性兔眼、睑外翻和虹膜睫状体炎致盲率较高,应作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麻风眼损害     
麻风常侵犯眼。眼并发症约20~25%。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000000麻风患者失明。麻风患者的失明是一个不可逆的双重悲剧,因为他们既失去视力又失去触摸时的感觉。所以,眼的损害严重影响了麻风患者的生活,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极大的痛苦。眼的前半部比其后半部温度低,是麻风最常侵犯的部位。损害限于角膜、结膜、眼  相似文献   

19.
兔眼是使麻风病人失明的原因之一,它是由于面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麻痹,致使不能闭合眼睑。根据Diwan氏进行的观查,面神经受累的发病率大约占所有病人中的3%。面神经属第七对颅神经,为混合神经,由运动、味觉、感觉和植物神经纤维组成。  相似文献   

20.
麻风与眼耳鼻喉畸残(附34例调查报告)何瑞康(贵州瓮安县医院五官科550400)李福祥(瓮安县防疫站皮防科)550400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及周围神经,导致皮肤溃疡及四肢畸残。亦可继发眼耳鼻喉麻风,引起相应的病变和畴残,对病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