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加拿大肉牛育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美.96%以上的牛肉是杂交肉牛生产的。注重品种选育.普遍实行经济杂交匙c美肉牛生产的一个特点。而另一明显特征就是全面利用杂交母牛来生产杂种肉用犊牛.既充分利用了个体杂交优势.又充分利用了母牛杂交优势。杂交优势的系统利用大幅度提高了肉牛的生产力。目前.商品群已基本上实行了杂交化。在我省乃至我国.肉牛业生产刚刚起步.阳历肉牛育种工作基本上是由繁育站、种公牛站或条件比较先进的种畜场来进行的。有关种质资源的合理与系统利用尚未进行或刚刚开始。阿尔伯塔肉牛现代育种工作.经过了几十年漫长历史。走出了一条成功…  相似文献   

2.
前言 肉牛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肉食畜种,肉牛养殖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拿大的肉牛养殖以严格的检疫制度,优良的种畜、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安全加工工艺、高效养殖管理、废物综合处理及环境质量检测,在国际上享有较好的声誉。其肉牛生产是以全方位生态畜牧业为主导的无公害“绿色”牛肉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加拿大的肉牛业在国际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1 肉牛业生产现状及其经济地位 加拿大的肉牛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60年代初肉牛业已经具备了专业化生产特征,形成了两大独特的经营体系,(1)放牧肥育:(2)围栏肥育。肉牛业生产综合了自然地域资源和放牧的优势,加拿大的肉牛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来源。据2002年统计肉牛的总收入达到75.7亿加元。肉牛的饲养数量居世界第20位。仅占有世界肉牛饲养头数的1%,但在世界肉牛生产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3.
2013年,甘肃省肉牛牦牛产业继续以20个肉牛产业大县(含3个以牦牛肉生产为主的大县)为主保持平稳发展。据甘肃省辖区86个县市统计,2013年肉牛存栏509.2万头,出栏肉牛181.3万头,牛肉产量达19.3万t。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牛种资源之一,存栏118.73万头。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国家商品粮基地肉牛产业区、陇东地区肉牛产业区和依靠天然草场的牦牛产业区为优势的肉牛生产基地,甘肃省肉牛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以西门塔尔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效果最为明显,已成为甘肃省肉牛生产的主体。文章从甘肃省肉牛生产概况、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与甘肃省肉牛产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以助力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肉牛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世界肉牛生产大国,其肉牛业发展经历了农牧产业小分支到肉牛生产大国的转变,在肉牛品种、饲养技术、产品质量、生产体系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分析了2006年以来美国肉牛的生产、消费、贸易情况,总结了美国肉牛业发展在品种培育、生产技术运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牛肉分级体系制定、节本增效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肉牛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优良肉牛品种对本土牛杂交改良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莱、利木赞等优良品种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性能、产肉性能、繁殖性能、胴体品质、抗病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表现,旨在总结中国肉牛的杂交改良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肉牛杂交改良体系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肉牛业是秦皇岛市的畜牧主产业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牛品种改良收到显著成效,原来的役用牛经过用西门塔尔牛、荷斯坛牛的杂交改良,形成了以黑白花、红白花为特征的肉用或肉乳兼用杂交牛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杂交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牛肉品质。需要按照国内外牛肉市场需求趋势,进一步调整肉牛品种改良方向,应用安格斯、海福特等中型早熟肉牛品种或日本和牛等优质肉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7.
引进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黄牛,提高其肉用生产性能,是我国牛肉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杂交组合大多是用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夏洛来、皮埃蒙特和比利时蓝等与本地黄牛杂交,并且改良牛在育肥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肉用价值,但是哪个杂交品种在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上更具有改良优势,更能适应黑龙江垦区肉牛业的发展形势?为此进行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二代以上的优良公牛育肥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肉牛业生产正掀起一个质量和规模发展的新高潮,牛肉产量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04年我国的牛肉消费量和牛肉价格仍将稳中有升,这将促进农民饲养肉牛(尤其是杂交牛)的积极性。各地农牧民在选择饲养肉牛的品种、类型或选择杂交公牛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资源、肉牛业生产社会化基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9.
杂交改良是20余年来我国肉牛业的主要实践,杂交是育种的方法之一,但它同正规的充 工作是有界限的。人们在进行杂交时一定要明确目的,是搞一般的经济杂交,还是进行育种,从育种的要求看,不可在一个小的地域内搞“多品种杂交系列”无计划无控制的杂交会打乱牛群的遗传基础。我国肉牛发展的出路在育种,如果人们在这几方面形成共识,我国肉牛业发展就有了崭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肉牛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中国肉牛业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肉牛业生产中存在的3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中国肉牛业发展的5个对策,即继续开展肉牛改良,加快肉牛良种培育和扩繁;提高肉牛饲养管理水平,促进优质肉牛生产;提高牛肉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化生产;实施牛肉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皮埃蒙特肉牛引进及中国肉牛育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并缺乏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致使中国黄牛产肉性能较低,至今中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因为优越的产肉性能和与中国黄牛互补的体型,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被引进中国,对中国黄牛有了很大程度的遗传改进。然而要想增加中国肉牛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培育自己的专门化肉牛品种。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的培育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我们应立足于本国现有的遗传资源,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先进的育种技术,建立专门的育种组织,健全品种登记制度,系统地培育中国专门化肉牛品种,促进中国养牛业的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提供优质健康的牛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素以历史悠久、动物遗传资源丰富而著称。本文把中国黄牛作为一个整体,透过其选育的历史线索,评述中国黄牛在过去的数千年间经历的从肉用到役用的历史选育过程;通过与现代育种理论体系比较,剖析黄牛历史选育过程中的目标、手段和组织,理性认识黄牛的历史选育效率,以助深入理解高效动物育种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重要性,为我国现代黄牛的选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肉用选育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产肉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产,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变化入手,对秦川牛作了评价,回顾了它的选育历史,指出了现时期秦川牛肉用选育方向的紧迫性。在分析了秦川牛的优点及其与国外著名肉牛品种相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秦川牛选育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和建立核心群、建立健全秦川牛的选育体系、建立选育协作组、开展联合育种、导入适当外血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快秦川肉牛的分子育种等,以早日培育出秦川肉牛新品系,使所形成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在秦川牛现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改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肉牛产业化发展。这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全国各地肉牛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也开始将产业重点向肉牛养殖业调整。对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肉牛品种、饲养管理、产业发展和肉牛交易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该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肉牛品种改良方案。该方案分为2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为基础母牛安格斯化:利用红安格斯牛作为父本,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实现基础母牛群体安格斯化;第2阶段为两品种轮回杂交:选用另一专门化肉牛品种与红安格斯牛为主要父本品种,开展两品种轮回杂交,建立优质肉牛高效繁育技术体系。通过制定该技术方案,以期为北方非传统肉牛养殖区开展黄牛改良和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肉牛产业是玉溪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地黄牛约占玉溪肉牛存栏的70%~75%,本文通过对品种特性、当前养殖模式及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性的提出本地黄牛提质增效技术措施,为提升本地黄牛养殖效益,促进玉溪市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及贫困地区肉牛产业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张掖市自然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良种化程度高、发展模式先进、服务体系完善等肉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以张掖市30年来肉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以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肉牛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在规模扩展、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水平,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装备肉牛产业,大力发展肉牛饲养业,努力把张掖打造成中国西北肉牛产业第一大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升,我国的肉类消费结构正在逐渐升级,人们对牛肉的消费需求开始不断增加。然而,近年来国内牛肉的产量增幅不大,且供需缺口巨大,这为肉牛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肉牛企业应当瞄准市场需求,不仅能够弥补国内牛肉供应市场的短板,而且可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从肉牛产业链中的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和牛肉消费市场3个层面对国内肉牛产业链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探讨中国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肉牛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川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具有优良的肉用品质,做好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我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秦川牛的选育、改良及存在问题,秦川牛未来的育种方向,技术路线和措施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近来我国以黄牛改良为特点的肉牛业蓬勃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应处理好养牛经营形式千家万户与规模牛场相结合、黄牛肉用与肉役兼用相结合、黄牛改良选育与杂交、保种及利用相结合、高精料强度肥育与低精料适度育肥相结合等几个问题;并就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对提高繁殖成活率、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日增重的要求和影响规模牛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养牛科技水平等问题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区几代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奶、肉牛品种改良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在肉牛品种改良上效果尤为明显,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种群数量庞大、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肉牛新类群,为甘州区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良的种质资源。本文全面详细的阐述了近年来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