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菊香 《兰州学刊》2007,1(1):73-75
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是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关键.落后国家必须发展自己特有的历史条件,并以西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为前提,才能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积极成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必将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目的就是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政治发展的根本力量,其关键在于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制度现代化既是改革的成果,也是巩固改革成果的根本保证。制度现代化要着眼于人,充分挖掘并发挥每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潜力,是人的现代化实质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丁建定  谌基东 《东岳论丛》2024,(2):145-150+192
社会保障制度是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西方现代化成果在社会领域的集中体现。社会保障制度嵌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推动因素,也是西方现代化走向成熟的重要尺标。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阶段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阶段契合,其目标与功能的阶段性特征与总体趋势与西方现代化的阶段特征与整体趋势相一致,推进了西方现代化进程。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国别特色,强化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别特色。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是以反思现代化的形式出现的 ,它的发展也是与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密不可分的。本文概括分析了文化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思想倾向 ,即文化进化论、文化相对论和文化进步论 ,并对在它们指导下出现的不同的现代化模式进行了剖析 ,以期揭示以往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温勇 《东岳论丛》2003,24(6):32-35
邓小平的发展观可分为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发展战略、思想观念四个层次,其中指导思想是主线。邓小平多层次发展观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规律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规律。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思考的深化和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李良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92-94
档案收集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档案编研是对档案资料的深加工,产品以成果形式与市场接轨,最大化地实现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编研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档案编研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实现档案编研现代化,可从提升档案编研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创新理念、正确确立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快档案编研成果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谢名家文化,是既古老而常新的人类思想的灿烂成果,又是人类未来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的基本课题。在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又是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和观念,是企业赢得竞争的重要条件.推行管理现代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加强对其成果的评价和管理,则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一、管理现代化成果评价的意义(一)、管理现代化成果评价的概念管理现代化属于软科学范畴,其成果是指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方面有改革、创新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应用软件.管理现代化成果具有进步性、可行性、效益性.进步性是指该成果符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是正确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完成的,相对于本单位原有方法和手段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可行性是指该成果不是一朝一夕所取得的简单方法或手段,而必须是在本单位应用半年或一个周期以上,实践证明可行者;效益性是指应用该项成果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以上三项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获得的最重要思想创新成果、最重要制度创造成果和最重大实践创新成果之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以历史思维探析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与演进逻辑,以系统思维分析其核心理念和理论体系,以创新思维凸显其核心价值和比较优势,以比较思维探析其创新智慧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国际文明六个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和谐、富裕、公正、民主、自由为基本价值,致力于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与文明和平共济、国家与国家和睦共赢,具有鲜明的共享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国人民更好共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两难矛盾。近现代以来,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致力于探索中国发展之路的中国人,许多关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大争论都由此产生。就现代而言,落后国家在发展形式上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不等于在内容上已经解决了发展的难题和矛盾。我们所面临的是,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后现代的问题又已逼到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利用西方现代化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一条更为合理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吸收借鉴世界现代化文明成果,扎根于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得来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由被动转为主动,走出了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之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模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四个全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在更加注重实践性、科学性、全局性和时代性以及中国特色等方面继承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它又在中国现代化阶段性战略目标、"第五个现代化(制度设计)"、根本保障和战略布局等方面发展了中国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品格,贯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其中,承载人民现代化期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探寻人民性的根本实践动因;强化人民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契约关系”、加强人民政党现代化建设是维护人民性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筑牢现代化实践的人民内核是保持人民性的根本指导思想;维持人民共同体的团结、提升人民的现代实践能力是发展人民性的根本实现途径;增进人民福祉、保证人民享有现代化成果是检验人民性的根本评判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实现了现代需要驱动、先进政党领导、科学理论指引、主体力量创造以及成果归属评判的“五维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文化思想理论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时代所确立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基本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文化综合素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成果,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我们党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肖霞 《理论界》2008,(11):6-7
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国内外正反两方面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敏洁 《理论界》2007,(4):21-2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体现,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借鉴国际经验,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启示和实践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既是人类文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要解放思想 ,消除在对待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上的某些误区 ,在批判、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建设好以高度民主和健全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