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置钉方式的不同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4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组(40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9(19.14±6.3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皮组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O-A1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胸腰椎AO-A1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Cobb角。末次随访时采用腰椎功能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5~80(60. 4±15. 6) min,术中出血量40~120(85. 0±36. 5)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4例患者出现腰背部轻微疼痛,口服药物后缓解。VAS评分、Cobb角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根据腰椎功能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 11%。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O-A1型骨折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2):2099-2102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腰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2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伤椎前缘高度、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经皮组手术具有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平均住院日少的特点。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且在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但是两组之间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与微创组在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能较好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缓解症状,纠正畸形。微创组与开放组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开放组,21例)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经皮组,21例)。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术前、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带支具离床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内固定破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椎体恢复较开放组好。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胸腰椎骨折,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47.5±8.6)%恢复至术后(90.3±5.8)%,Cobb角平均从术前(17.6±6.20)°恢复至术后(2.0±1.30)°,微创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开放组(91.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开放组(1.9±1.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94.0±21.3)min,与切开组(98.5±16.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4.4±12.6)mL,与切开组(289.1±2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开放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两组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可达到开放复位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脊柱外科2018-01-2020-01间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24例;年龄32~56岁,平均44.12岁.T1229例,L125例.以伤椎中心入路,C型臂X线机透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63-1668
[目的]探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切开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神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切开组(P0.05);经皮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随访24~50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经皮组患者术后1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而术后1、6和18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置钉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减小,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后经皮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均显著低于切开组,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大于切开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经皮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切开组出现1例断棒,行内固定取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创伤小,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单节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以及2组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可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4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8-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且无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22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期对照组的22例患者行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中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影像学指标中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术后1月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术后6月、12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疼痛评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术后1月疼痛较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月、12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可用于治疗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26例T11~L2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90(64.9±8.5)min;术中出血量30~120(64.6±23.0)ml;住院天数6~11(8.6±1.5)d;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21.7±4.3)个月。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维持良好,随访期内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对伤椎直接复位及固定、在即刻固定、改善和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方面有明显优势,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Denis三柱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指针明确。在C臂机定位下行椎弓根穿刺,透视穿刺针,正、侧位片确认位于椎弓根内合适位置,切开皮肤约1.5 cm,依次攻丝,植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和固定。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Cobb角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5~80(60±15)min,术中出血量40~110(85±1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2个月。VAS术前7.8分±1.1分、术后2.0分±0.6分;Cobb角术前45.1°±3.5°、术后6.3°±3.6°;两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内固定取出后复查X线Cobb角为7.8°±1.4°,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1个月ODI评分8.0分±0.6分,取出内固定ODI评分6.5分±0.8分(P0.05)。术后12~26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内固定断裂患者。结论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适合无需减压(或椎管探查)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42例采用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万向钉治疗(经皮单平面组),34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传统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44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经皮单平面组均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术后3 d经皮单平面组较传统开放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钉技术(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椎弓根置钉方法分成MIPPSF组(A组,36例)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OPSF)组(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价内固定失败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评分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和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治疗效果与OPSF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总共随访到96例病例。28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68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侧伤椎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其中38例植骨材料为人工骨,30例为自体髂骨植骨。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严重性评分标准(thoraco lumbar injury severityscore,TLIS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胸腰段后凸Cobb′s角,前后椎体高度比,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比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组高度丢失多,术后Cobb′s角的矫正能力差,应用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固定重建了椎体的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稳定性,可有效的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48例单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AO分型A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67例)、B组(采用Wiltse入路置钉,45例)、C组(采用传统开放置钉,3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B组少于C组(P<0.05),X线透视次数A组多于B、C组(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A组大于B、C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A组低于B、C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均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经皮椎弓根置钉和Wiltse入路置钉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腰部疼痛程度轻的优点,但经皮椎弓根置钉术中医患放射线曝露时间长,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恢复略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