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不浸酸聚丙烯酸助鞣剂的制备,并将其应用于猪灰皮的不浸酸鞣制中,从pH值和收缩温度随鞣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出了该PAA的最佳施加时间.  相似文献   

2.
不浸酸铬鞣剂在羊皮鞣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C -2 0 0 0是一种适用于不浸酸鞣制工艺的特殊铬鞣剂 ,研究了其在山羊皮工艺中的应用。浸酸鞣制和不浸酸鞣制对比试验表明 :不浸酸鞣制成革干燥后面积收缩、颜色较深。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试验中在不浸酸鞣制前采用了不同预处理的方法 ,并与不预处理鞣制进行对比。试验表明 :与对比样比较 ,采用ART -1树脂预处理后不浸酸鞣制的革 ,颜色较浅 ,三氧化二铬吸收率较高 ,柔软性较好 ,但物理机械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不浸酸铬鞣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占光  陈武勇 《中国皮革》2002,31(11):19-22
通过对不浸酸铬鞣剂 C- 2 0 0 0溶液的耐碱稳定性、不同电荷的铬配合物的组分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及鞣制过程中皮内 p H值及皮收缩温度随鞣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不浸酸铬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绵羊酸皮为实验对象,使用新型有机鞣剂艾力特AT分别在常规浸酸和不浸酸两种工艺体系下进行鞣制,通过坯革的收缩温度、纤维形貌及其热力学性能等分析测试,主要考察艾力特AT鞣剂在浸酸与不浸酸工艺体系下鞣制性能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工艺体系中,鞣制工艺条件的变化对鞣制效果产生了相似的影响;在艾力特AT鞣剂用量6%时,两种不同工艺体系下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都可以达到89℃。此外,鞣制坯革粒面饱满,毛孔清晰,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基本接近。因此,艾力特AT鞣剂在浸酸与不浸酸工艺条件下,基本鞣制效应差异性不明显,这对于推广和应用基于艾力特AT鞣剂的无铬鞣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浸酸铬鞣工艺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制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皮在软化后直接用其进行鞣制,成革粒面紧实,但柔软度稍差。为使该鞣剂适用于轻革生产中,对不浸酸铬鞣工艺平衡进行了探讨。采用加强复灰的方法,平衡浸酸工序对胶原纤维的作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强复灰5~6h后,用C-2000进行鞣制,成革柔软性、面积变化与常规鞣制相当,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比常规鞣制略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7.
荷兰 TNO 皮革研究所工艺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鞣制过程中一些变化对成革质量的影响。曾将短时间浸酸与平衡浸酸在大牛皮面革质量方面进行了对比。用甲酸钙与硫酸进行两小时的短时间浸酸后,用含 Cr_2O_3约25%的铬鞣剂在浸酸液中进行鞣制,鞣制开始30分钟后,用1小时的时间提高碱度并继续转动5小时半,接着  相似文献   

8.
以猪皮酸皮为原料,采用新型不浸酸无铬鞣剂F-90对其进行鞣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考察了鞣剂用量、鞣制时间对成革收缩温度的影响,优化得到了最佳的鞣制工艺参数:鞣剂用量10%,第一阶段鞣制时间2 h,第二阶段鞣制时间2 h,第三阶段鞣制时间4 h;对鞣制后猪皮服装革的感官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甲醛含量分别进行了评估和测定,结果表明:F-90鞣剂的鞣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猪皮服装革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不浸酸铬鞣剂C—2000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试验的C-2000铬鞣剂是一种专为浸酸鞣制而研制的新型铬鞣剂,它适合于各种鞋面革在软化后直接进行鞣制。本文在研究鞣剂一般性质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和常规的鞣制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所得革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000鞣剂的鞣制开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也能顺利渗透,整个鞣制系统的pH值在很短的时间内降至3.5-4.0,并且保持稳定。与常规的鞣制方法相比C-2000鞣剂不浸酸鞣制革中铬含量高,分布更均匀。该鞣剂鞣出的革的丰满性、弹性比常规工艺鞣的革好,尤其边腹部的松面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铬的吸收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用C-2000鞣剂实施不酸鞣制不但简化了工艺操作(去掉浸酸工序提碱操作),而且降低了成本,彻底解决了制革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同时降低了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不浸酸铬鞣剂在牛皮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小试及中试,将不浸酸铬鞣剂C-2000用于牛皮的鞣制,并且与常规浸酸铬鞣方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牛皮鞋面革的制造中,不浸酸鞣制方法可使成革的松面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铬的吸收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工艺得到简化并且能显著降低铬和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无盐浸酸与铬鞣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了高pH值铬鞣、无浸酸(助剂)铬鞣、常规浸酸铬鞣及无盐浸酸铬鞣4组鞣前准备条件不同情况下的铬鞣。结果发现无盐浸酸铬鞣后革结合铬(Cr2O3)量最大,最小的最高pH铬鞣。无盐浸酸铬鞣的革有合格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常规浸酸、甲基磺酸浸酸、芳香族磺酸无盐浸酸三种浸酸方法对铬鞣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三种铬鞣废液直接循环利用过程中废液中铬含量、氯离子等的变化及其对铬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相比,甲基磺酸和芳香族磺酸浸酸铬鞣均能使铬鞣废液铬质量浓度从1142 mg/L降低到153.5 mg/L以下;铬鞣废液被直接循...  相似文献   

13.
祝铭池  陈金芳 《皮革与化工》2012,29(6):16-19,24
以人工养殖杂交鲟鱼皮为原料进行制革时,浸水工序有时会出现烂面事故,并且在浸灰和无盐浸酸时皮的柔软度变化不明显,理解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改善鲟鱼皮制革工艺。用制革理论分析出可能的因素有浸水工序的碱性蛋白酶的加入量、水洗工序使用30℃温水浸泡和用6%戊二醛溶液涂刷皮面、浸灰工序厄灰特的用量,通过设计单因素对比实验的方法来寻找每个问题对应的原因。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的用量超过了0.6%且作用时间超过了15h是导致烂面的主要原因,也间接导致了浸灰和无盐浸酸过程皮的柔软度变化不明显。建议在水温6oC左右时,鲟鱼皮制革浸水工序的碱性蛋白酶的使用量最好不超过0.6%且作用时间不超过15小时。  相似文献   

14.
用高浓度的植物鞣液鞣制裸皮,不会发生过鞣现象;同理,高pH值状态下的高浓度铬鞣,也不会产生过鞣现象。故可以不浸酸铬鞣,达到省盐、省酸、省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浸酸铬鞣剂的研制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封对常规浸酸锚蹂方法中的一些缺陷,在常规锚寐剂的合碗基础上,对真作进一步改性而制备出不浸酸锚蹂剂,并对锚辑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试验证明了用该锚蹂剂遗行不浸酸锚寐,可以明显提高锚辑剂吸收率,使锚辑剂在革内分布更均句;蓝革厚度增加且面帜增大;减少路污染,杜绝锚辑引起的氯离子的污染;有效改善革的松面情况;简化制草工艺,减少制革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