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顾征太 《吉林医学》2011,(24):5043-504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经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12例发生HbeAg/HbeAb血清转换,32例HBV DNA转阴;而对照组只有6例发生HbeAg/HbeAb血清转换,16例HBV DNA转阴。治疗组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HBV DNA转阴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状态,同时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HBV DNA转阴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住院治疗的14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治疗1年以上。结果 治疗组在服用阿德福韦酯1年后,乙型肝炎DNA转阴率为87.1%,HBeAg转阴率为18.2%,肝功能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减轻或阻止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均给予护肝及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B组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及血清和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A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B、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俊荣  胡俊  鲍福全 《吉林医学》2012,33(16):3432-343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联合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治疗,另有16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连续观察48周。三组均给予保肝、对症等基础综合治疗。结果:联合组在治疗48周后,生化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转阴率(80%)高于对照组(37.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伴有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每3个月评价1次,疗程12个月。结果: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阴转率,于治疗3、6、9、12个月,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未发生耐药变异。结论: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V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耐受性好,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疗程为96周,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96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变化,明显改善生化指标,且不易产生耐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同时增强抗病毒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兴辉 《吉林医学》2012,33(6):1192-119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都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ADV)10 mg,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ADV)10 mg和拉米夫定(LAM)100 mg口服,两组均治疗3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及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分级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恶化及其他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对照组出现肝昏迷2例,经治疗后缓解。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显著抑制HBV DNA的复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缓解病情发展,并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张艳萍 《求医问药》2014,(15):211-2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ALT、ALB的水平,HBV-DNA的水平、Child-Pugh分级的评分及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ALT、ALB、HBV-DNA的水平和Child-Pugh分级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为82.5%(33/40),对照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为60.0%(24/40),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HBV-DNA的转阴率,改善其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而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例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拉米夫定治疗组,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生化指标及HBV—DNA定量检测。结果: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在肝脏生化指标改善及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用可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肝功能检测、Child-pugh评分、血清学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降低(P<0.05),两组患者ALB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LB、HBe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过敏反应、腹痛腹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呋定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使用拉米呋定抗病毒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护肝以及阿德福韦10mg/d联合拉米呋定100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予以护肝,对症支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血清生化学指标、HBV-DNA水平、肾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YMDD变异后改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chind—pugh积分≤7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25例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4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且能很好地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阻止肝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为81.3%,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6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52.1%,对照组为2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5.8%和9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 YMDD变异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肖基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26-142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均处于失代偿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拉夫米定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等。结果:(1)观察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电解质平衡紊乱2例,肝性脑病1例,肝肾综合征2例,其中3例多脏器衰竭死亡。两组预后及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ALT、TBIL、ALB、PT以及Child-Pugh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ALT及TBIL较治疗前改善(P<0.05),ALB、PT以及Child-Pugh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3)观察组HBV DNA转阴22例,HbeAg转阴9例,HbeAg血清转换6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2例和2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不良反应以肝区不适为主,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异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抗病毒作用明显,提高早期病毒学应答,促进HBeAg/HBeAb血清转换,持续抑制HBV DNA复制,防止严重并发症,长期治疗有可能进一步稳定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洪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31-203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65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HBV-DNA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3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照组32例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24、48周肝功能和HBV-DNA定量。结果:48周时观察组的ALT恢复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观察组的血清HBV-DNA复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中未发现与服用阿德福韦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Telbivud ine LDT)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每日600 mg,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替比夫定治疗组观察24个月。所有患者治疗3-6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腹水消失。替比夫定治疗组1年内血清HBV-DNA转阴率94.1%(16/17),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总胆红素均有下降,Child-Pugh评分减少,2年生存率达94.1%,并发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结论:替比夫定治疗能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黄旭美  朱宇佳 《华夏医学》2012,25(4):510-51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的影响.方法:16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应用阿德福韦酯和苦参素胶囊,对照组8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疗程均为12个月,每3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其中40例患者(每组20例)进行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HBV D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CHB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吴荣 《河北医学》2012,18(6):754-75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拉米夫定给药12个月,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给药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ALT的变化、HBV DNA血清变化、HBV血清学标志、病毒变异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血清HBV 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与HBeAg阴转率、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病毒变异情况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