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的热处理加热多以平衡组织做为原始组织,而不用非平衡组织(马氏体,贝茵体等)直接加热奥氏体化,长期以来认为非平衡组织加热会造成晶粒粗大即所谓组织遗传,但近年来发现直接加热非平衡组织如控制得当可切断遗传,并使奥氏体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23SiMnNiMo钢预淬组织、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对其临界区加热后组织形态、晶粒及断口遗传的影响.试验表明:慢速加热虽然利于组织形态遗传,但粗大晶粒和断口亦发生遗传,因此应采用较低温度预淬.  相似文献   

3.
对25Si Mn NIV钢亚温淬火组织观察分析表明:慢速加热有利于获得针状γ,条状α组成的纤维状复合组织,但晶粒遗传现象严重.中速加热时虽然只能获得部分纤维状复合组织,却可使晶粒细化。采用亚温淬火工艺时,要注意组织形态遗传和晶粒遗传的不同影响,以便充分发挥(α+M)复方组织的强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厂OFD齿轮箱中的蜗杆,材料为45钢,技术要求为硬度22~28HRC;跳动≤2mm;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6级、硬化深度≥10mm。工艺流程为:下料-锻打-锻打后余热淬火、高温回火-校直、回火-粗加工-精加工。这种工艺流程一直沿用了十余年,今年12月,在粗加工后发现有断裂的现象。经过对断口的宏观分析、钢材的化学成分、钢材的低倍组织和蜗杆的金相组织分析,均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我们知道如果断口呈深灰色而粗造的状态。则是由于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或原始组织粗大所造成的。若是裂纹仅仅出现在钢件的尖角或是结构突变的部位,因没有上述现象存在,就足以说明裂纹是预热淬火操作不当、防止裂纹的措施不周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2.8%Ni-Mo-V钢组织遗传与晶粒细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650℃回火和770℃退火可使该钢的粗大奥氏体晶粒细化,淬火回火后获得较高的冲击值  相似文献   

6.
以板条马氏体为原始组织,慢速加热可使粒状贝氏体继承原组织特征.小岛平行排列,具有方向性,尺寸细小,分布均匀.从而使粒状贝氏体机械性能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钟毅  卓见  黄怡 《太原科技》2015,(1):114-116
通过扫描电镜断口、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支撑辊辊面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支撑辊硬化层硬度不均匀,辊面硬度满足指标,断口微观形貌为准解理形貌,金相实验显示有较多非马氏体,且马氏体粗大,碳化物偏析,组织不均匀,产生附加内应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GCr1 5SiMn轴承钢 840℃油淬火后 ,分别在 2 60℃、 35 0℃、 45 0℃、 5 5 0℃回火 ,得到不同的原始组织 ,再进行激光淬火 .发现 2 60℃回火状态 ,表面组织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 ,硬度值低 ;而 35 0℃、 45 0℃、 5 5 0℃回火状态 ,表面组织为“隐晶马氏体” ,硬度值高 ,其中 35 0℃回火表面硬度值高达Hv =1 0 96,淬硬层深度可达 1mm .  相似文献   

9.
低碳钢中微细非平衡组织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同一成分的钢经过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和再加热淬火RQ两种工艺处理后在500到700℃回火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演变.经过RPC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不明显,在600到650℃温度回火时硬度还有所回升;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回火前硬度虽然较低,但软化速度非常快.回火前两种钢板组织均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复合组织,经RPC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提高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只是一些板条出现合并现象,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很快消失最终演变成多边形铁素体,硬度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微细非平衡组织的热稳定性与其热历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钢在加热时的组织遗传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并分析了加热速度、加热温度、原始组织、合金元素以及回火程度对组织遗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种切断"遗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硫钢中硫化物对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高硫钢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铸态组织中球状或纺锤状硫化物分布于珠光体与铁素体枝晶之间,且靠近硫化物处为铁素体;热处理之后基体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硫化物周围基体碳含量较少,淬火后形成板条状马氏体,且880℃淬火后形成的马氏体较850℃淬火后的粗大;低温回火后基体组织转变成回火马氏体,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表面喷丸处理在Super304H钢表面制备出大塑性变形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X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对喷丸表面及塑性变形层不同深度的组织和硬度进行表征,并对试样在喷丸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uper304H钢经喷丸处理后,表层通过塑性变形产生高密度的位错、层错并细化晶粒,同时获得形变诱发马氏体,从而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剧烈塑性变形层。随着喷丸时间增加,晶粒越细小,马氏体相越多;喷丸处理后表层硬度显著提高,是原始试样硬度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验研究证明:三种渗碳钢在渗碳一次再加热等温淬火处理后比通常渗碳一次再加热淬火回火处理具有更高的多次冲击弯曲抗力。当等温温度较低时,多次冲击侧向压缩抗力也较高。这就为进一步提高渗碳钢强度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强化工艺措施。试验分析指出:多次冲击抗力的这些变化规律是与载荷性质,金相组织(马氏体组织形态,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对量)及残余应力沿渗碳层分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快速加热循环淬火法对3 Cr 2 W8V钢进行了一系列相变超细化的试验,证明该钢经900~1100℃快速加热循环淬火2次以上即有明显细化晶粒的效果,可使其热轧退火态下的11级晶粒度细化到14级以上;其中通过1000℃快速加热2~3次可使晶粒度细化到15级以上.在快速加热循环淬火之前,增加一次1100~1160℃的固溶处理,还可使钢中的碳化物进一步得到细化.但固溶处理的温度接近或超过1200℃时,则会引起钢的晶粒显著粗化,而对随后的循环淬火组织产生遗传性.经过2次快速加热循环淬火,而后再经正常淬火回火后,钢的强度极限可有显著提高,而冲击韧性毫不降低.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张烨 《科技资讯》2010,(20):107-107
本文研究GCr15轴承钢在脉冲电场的作用下淬火回火的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得到良好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同时,又使组织得到了细化,并降低了温度,又缩短加热和保温时间,是一种高效、低能、绿色环保的热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在线淬火–回火(DQ-T)和再加热淬火–回火(RQ-T)对NM500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强化机理.发现试样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后在较高的强度下均能保持良好的韧性.由于位错密度的增加和更细的马氏体板条束尺寸,DQ-T试样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明显高于RQ-T试样,但是强度的增加并没有造成韧性和塑性急剧的降低.再加热淬火温度对RQ-T试样的强度影响较大,当淬火温度较低时,马氏体板条束得到细化,这种细晶强化作用有效地提高了RQ-T试样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系列冲击试验,显微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形貌观察,结合俄歇谱断口成分分析,研究了微量镓对中碳钢内磷在晶界偏聚的影响及其对钢的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镓(含量在万分之几以上时)能够一定程度地阻止磷在晶界偏聚,(改变马氏体的形态)延缓回火过程;使得中碳钢不出现低温回火脆性,且具有较低的冷脆转折温度。  相似文献   

18.
张兰 《燕山大学学报》2005,29(5):433-437
以00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材料固溶处理、冷轧、变形前加热过程中以及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金相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使得热轧后的组织得到改善,但其晶粒依然很粗大,所以冷轧就成为进一步改善材料微观组织的重要手段.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δ和γ的细小等轴双相组织的大量出现,为材料获得超塑性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原始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和“回火冷轧马氏体”的10Mn CrNi Mo V钢亚温退火过程中奥氏体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奥氏体形成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奥氏体优先在位于铁素体晶界和铁素体板条界上的碳化物处形核。奥氏体长大,在较低的亚温退火温度下,由晶界扩散控制,而在较高的亚温退火温度下,则由体积扩散所控制。亚温退火过程中发生锰的再分配,在奥氏体/铁素体界面上锰浓度有极大值,而在邻近的铁素体中的锰浓度有极小值,它减慢奥氏体的长大速度并控制显微组织的均匀化。奥氏体形态对原始组织很敏感,当原始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时,奥氏体为纤维状和半网状的混合形态;当原始组织为“回火冷轧马氏体”时,奥氏体为等轴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仪,研究了-196℃深冷处理与常规热处理工艺组合对M42高速钢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所采用的组合工艺包括:淬火+深冷处理,淬火+深冷处理+回火,淬火+回火+深冷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后深冷处理24h的工艺能明显细化晶粒,提高M42高速钢的硬度,促进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及碳化物析出并弥散分布,并改变了马氏体的形态.在回火前对M42钢进行深冷处理可降低二次硬化回火温度,峰值温度由525℃降至450℃,硬度值为998.2HV,较未深冷处理提高了5.0%.回火后深冷处理工艺对M42高速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