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垃圾渗滤液对厌氧氨氧化混培菌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复合床,经自养型反硝化过程转化,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共耗时165d。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容积负荷达到了0.17kg总氮/(m3.d),NO2--N与NH+4-N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垃圾渗滤液的亚硝化出水对厌氧氨氧化混培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基质(NH+4-N~60mg/L,NO2--N~60mg/L)条件下,垃圾渗滤液亚硝化出水对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了微弱的影响,氨氮的平均抑制率为10.73%,亚氮的平均抑制率为11.71%。  相似文献   

2.
提出厌氧复合循环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的新型反应器理论.通过引入分级三相分离器,使悬浮床反应器上部处理区液体和沼气的上升速度大大降低,创造了污泥颗粒沉降的良好环境.底部利用高负荷产生的沼气形成内循环,同时设置外回流系统,内、外循环实现了进水与颗粒污泥间的充分接触及保持了良好的反应条件,创造了大幅度提高CODCr容积负荷的条件.对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和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去除效果和悬浮流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厌氧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可在负荷30~40 kg CODCr/(m3·d)条件下稳定运行,最高负荷达57.2kgCODCr/(m3·d),平均CODCr去除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混合接种启动UBF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共耗时165d。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容积负荷达到了0.17kg总氮/(m3·d),NO2--N与NH4+-N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3%。在此基础上进行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梯度实验,研究其在不同有机物浓度下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NH4+-N和NO2--N的去除率随有机物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当TOC浓度小于100mg/L时,厌氧氨氧化运行稳定,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达80%和95%以上;当TOC浓度大于200mg/L时,厌氧氨氧化反应减弱,体系中出现了明显的异氧反硝化反应;当TOC浓度大于500mg/L时,厌氧氨氧化反应几乎完全停止。由于该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多为难降解的大分子,具有毒性、易降解,有机物的含量较少,因此认为其对厌氧氨氧化的毒性抑制远比竞争性抑制大。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作为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启动,现有研究多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本文以猪场废水为对象的研究,利用ASBR为反应器,接种反硝化污泥培养厌氧氨氧化细菌,在NH+4-N与NO-2-N浓度均为100 mg/L的条件下,运行125 d,经历启动初期、过渡期、系统稳定运行期三个阶段,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NH+4-N的去除率达91.70%,NO-2-N去除率92.0%;NH+4-N的容积负荷为36.90 mg/L.d,NO-2-N的容积负荷为37.55 mg/(L.d),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该研究成果对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工程实践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目前最经济简捷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本文以两种普通污泥分别接种两个UASB反应器,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培养获得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工艺运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以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物以及河底沉积物分别接种启动运行两个小试UASB反应器,以含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无机配水为进水,分别经过115 d和210 d的运行,两个反应器均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氨氮去除率分别达50%和70%,氨氮去除负荷达0.35和0.29 kgNH3-N/(m3·d),相应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55%和67%;(2)在两个反应器随后146 d和306 d的稳定运行期间,工艺性能逐步上升,氨氮去除率分别达86%和95%,氨氮去除负荷达0.71和1.20 kgNH3-N/(m3·d),相应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83%和92%,所产气体中氮气含量高于96%;厌氧氨氧化工艺对进水负荷的突然变化有一定抵抗能力,但温度和溶解氧对工艺性能影响较大;(3)在两个反应器中均获得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约为0.6~1 mm,VSS/SS为0.6~0.8,颜色多呈棕黄色,也有少量小粒径颗粒呈红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颗粒中的优势菌为不规则球菌,与文献报道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类似;(4)在对颗粒污泥内部微观结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蜕变附着生物膜机理、无机晶核附着生物膜机理和自凝聚机理;(5)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其最适温度在30~35℃之间,最适pH约为8.2,溶解氧对工艺的抑制作用很强,其浓度应控制在0.01 mg/L以下,由河底污泥培养获得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在上述最适条件下,最高氨氧化速率可达0.184 mgNH3-N/(mgVSS·d);(6)进水中一定浓度的有机物会对厌氧氨氧化工艺产生较大影响,有机物的引入会导致反硝化反应,产生基质竞争性抑制,进水中有机物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污泥中异养细菌的生长,对厌氧氨氧化工艺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型摇动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鹏  杨乃鹏  黄霞 《给水排水》2007,33(8):19-23
采用新型摇动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获得了较好的CODCr和NH3-N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1.1 h时,CODCr进水负荷最高可达5.5 kgCODCr/(m3·d),平均进水负荷为3.65 kgCODCr/(m3·d),出水CODCr平均浓度48 mg/L;氨氮进水负荷最高可达1.2 kg NH3-N/(m3·d),出水氨氮平均值低于5 mg/L.摇动填料内生物膜硝化活性高于降解有机物活性,且上部生物膜活性普遍高于中部和下部.系统污泥产率系数为0.15 gSS/gCODCr,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污泥产率.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基质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其运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浓度基质条件下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NAMMOX)的启动试验,先培养好氧硝化生物膜,然后转向厌氧环境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经过294天成功启动反应器.在ANAMMOX稳定运行期,NH3-N的去除量:NO-2-N的去除量:NO-3-N的生成量为1:1.38:0.4.反应器的脱氮性能随着进水TN负荷的增加而提高,氮素去除负荷最高达到0.431 kg/(m3·d),并与进水TN负荷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在上向流反应器中,NH3-N、NO-2-N浓度随水流沿滤柱高度不断降低,同时生成NO-3-N.沿水流方向至滤柱高120 cm处NH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7%和近99%,TN的去除率达到85.4%.CODCr也随水流不断下降,pH则沿程上升.  相似文献   

8.
ABR处理淀粉废水的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楠  胡训杰  石强  王玫  任娜 《给水排水》2006,32(10):57-61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启动阶段在不同的水力条件和容积负荷下,对有机负荷为1.2~3.6kgCODCr/(m3·d)淀粉溶液的CODCr去除率,以及ABR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中低负荷反应条件下①HRT12h、CODCr600mg/L、容积负荷1.2kgCODCr/(m3·d);②HRT12h、CODCr1200mg/L、容积负荷2.4kgCODCr/(m3·d);③HRT8h、CODCr1200mg/L、容积负荷3.6kgCODCr/(m3·d),ABR反应器对CODCr均有较高的去除率。运行稳定后,ABR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在80%左右,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各隔室中的微生物以球菌为主。研究表明ABR工艺是一种运行稳定、高效率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两相厌氧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两相厌氧膜生物系统(MBS)处理淀粉配制废水。结果表明:在进水负荷为4kgCOD/(m3·d)~24kgCOD/(m3·d)的情况下,系统COD去除率达到972%,并有一定的总氮去除率。在运行过程中,膜组件起到了强化处理效果并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的作用。探讨了MBS系统膜组件运行周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低浓度氨氮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凌  操家顺  蔡娟  许明 《给水排水》2006,32(11):34-37
对低浓度氨氮(12mg/L)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SBR在5个多月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并培养出了颗粒污泥。在稳定运行期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4.5%和97.4%;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1.4g/(m3·d)和11.1g/(m3·d)。  相似文献   

11.
坡面植被分布对降雨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黄土高原约15°的自然荒草坡面上,对两个坡面小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其中一个从坡顶向坡底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另一个从坡底向坡顶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分别对破坏过程中各种植被面积下的降雨产流产沙量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相同面积条件下,位于坡底的植被比位于坡顶的植被保水作用高2.4倍,保土作用高2.8倍;随着植被面积的减少,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呈不均匀的增加趋势,在不同的植被面积变化范围,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增幅不同。  相似文献   

12.
罗丽文  金丽 《吉林水利》2010,(12):26-27
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影响含气量的诸多因素,为了使混凝土含气量达到设计要求,在使用引气剂时应注意其它因素对引气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涵洞由于结构设计缺乏较合理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导致了高填方涵洞结构不安全或过分保守浪费,本文主要介绍了沟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波浪斜向入射对斜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国内、外对波浪斜向入射时,斜坡上所受的最大波压力及其作用点的研究,尚未见成果,而工程实践又急需理论指导。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拟合出的经验公式和三维曲面图直观地表达了单宽斜坡上最大波压力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以及随波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波浪正向入射对斜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深入研究了波浪正向入射时,光滑斜坡上最大波压力的变化趋势,拟合出的变化规律与前苏联规范公式基本吻合,而且对两者的差别也作了合理的解释。同时,首次找出了最大波压力随波长变化的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致毒效应,微囊藻毒素不仅损害肝脏,还可导致其他组织(肾脏、心脏、脑、腮等)病变。另外还能引起机体的氧化损伤和血清酶的改变。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致毒机理可能是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和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石梁河新建泄洪水闸闸墩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朱岳明  黎军  刘勇军 《红水河》2002,21(2):44-47,61
对石梁河新建泄洪水闸闸墩整体结构混凝土温度场和徐变应力场的有限单元法多工况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裂缝成因,基本上弄清了闸墩混凝土温度变形,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与干缩变形和基础底板的约束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此,提出一些避免这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工程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变压器保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软件设计方面2种常见的算法——半波差分积分算法和半波付氏及差分算法,给出了保护软件的设计框图。介绍了硬件设计方面各种硬件插件,讨论了保护CPU插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在石化行业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的效能,为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当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6mg/L、接触时间为35min、BAC吸附时间为30min时,系统对色度、氨氮、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5%、36%、64%,出水浊度<0.5NTU。试验证明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基本不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