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所发明的复合镀层以钴为基质金属,在该复合镀层中钴的质量分数为50%以上,其余为固体微粒。在固体微粒中Cr3C2的质量分数在50%以上,微粒直径在4~12μm的占一半以上。该复合镀层可以用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制备。可以应用于在高温下工作的耐磨损零部件如气体透平发动机、轴承表面、火箭喷嘴以及运送带有磨料物质的管子和喷嘴。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预成膜二流式喷嘴用于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过程以获得良好的雾化与传质效果。采用预成膜雾化的SEDS(SEDS-PA)过程对胡萝卜素、麻黄素及黄芩甙进行了超细和聚合物包覆实验以考察该法制备药物微粒和载药聚合物微粒的有效性。通过SEM及光学显微镜照片分析微粒形态,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药物在聚合物微粒中的含量。实验表明,通过SEDS-PA过程可成功地对天然药物超细化,并用聚合物对其包覆,从而制备药物微粒及载药聚合物微粒。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RESS过程的原理及其在制备药物微粒方面的应用,重点综述了操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喷嘴结构、喷射距离、助溶剂及产品收集环境等参数对制得粒子形貌的影响,讨论了近年来RESS过程制备药物微粒的新进展。此外,还分析了RESS过程在实用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体饱和溶液微粒形成技术实验装置,分别用超临界N2和超临界Co2制备三棕榈酸甘油酯微粒,探讨压力、温度以及喷嘴大小等工艺参数对微粒(粒径、粒径分布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2辅助过程得到的微粒基本为球状;预膨胀压力越高,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窄;100μm喷嘴下制得的微粒粒径最小,且分布较均匀。CO2辅助过程得到的微粒部分为球状,部分为针状和片状;预膨胀压力越高,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窄;喷嘴直径大小对微粒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影响不大;预膨胀温度升高,颗粒的粒径稍微增大。CO2辅助过程得到的微粒粒径比N2辅助过程得到的微粒粒径稍大,但两者的粒径分布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快速膨胀技术制备超细聚苯乙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军  王靖岱  阳永荣 《塑料工业》2003,31(11):52-53
以丙烷为超临界溶剂,运用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成功制得了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粒,并考察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过程中溶液浓度、预膨胀温度、喷嘴结构和接收距离等对微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粒形态良好、粒径分布较窄;当其它操作条件保持不变时,增加溶液浓度、降低预膨胀温度、增大喷嘴直径、减小喷嘴长度以及降低样品收集距离,都能有效地降低粒径。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法制备超细HMX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预膨胀压力、HMX丙酮溶液初始浓度、取样停留时间及其他因素对制备HMX超细微粒粒度和晶体性质的影响.制备的超细HMX微粒平均粒径在350 nm以下,一部分微粒粒度小于100 nm.结果表明,预膨胀压力对HMX颗粒尺寸的影响较大,压力增加,HMX平均粒度变小,粒度分布变窄;HMX丙酮溶液初始浓度对HMX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有很大影响,初始浓度越小平均粒径就变小,粒度分布变窄.停留时间及喷嘴尺寸对颗粒粒度、粒度分布及其形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新的超临界流体技术-气体饱和溶液微粒形成技术(PGSS)及其典型的工艺流程、研究进展。着重介绍由于高分子和脂类物质过冷而形成颗粒的PGSS技术用于制备微细颗粒;评析该PGSS过程中操作压力、温度、流量、喷嘴尺寸等对制备微细颗粒的影响。介绍PGSS过程的最近理论研究进展,特别是结晶雾化模型的研究结论,指出基于该理论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制备超细微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ESS)是一项近10年发展起来的制备超细微粒的新技术,它将溶解有饱和溶质的超临界流体在非常短的时间内(10^-8-10^-5s)通过一个喷嘴(25-60um)进行减压膨胀,利用强烈的机械扰动以达到极高的过饱和度(约10^6)和均相成核条件,从而产生纳米至微米级粒径且粒径及形态分布均匀的超细微粒,该方法已经在制备药物微粒,聚合物微粒和纤维,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与陶瓷先驱物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不仅可以制备单组分的形态不同的微粒或纤维,还可以制备双组分的包覆型微粒,但理论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能准确解释装置结构参数和操作条件对最终产物形态的影响,在此主要就超临界流体的性质,RESS方法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化学工程》2021,49(2)
超临界流体的快速膨胀(RES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粒制备技术,RESS技术可以应用于陶瓷、聚合物、生物聚合物、药剂学和有机化合物等材料的加工过程。为了充分了解RESS过程的特点,有必要对该过程的流体动力学,以及微粒形成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研究。这项工作重点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RESS过程在毛细管喷嘴附近流体力学和粒子流的建模和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纯流体流场模拟中,工艺参数(温度、速度、密度和马赫数)在流场中具有明显的变化,且在毛细管出口处变化最为显著;在粒子流流场模拟中,实验追踪的最大粒子数为26 553,最小微粒的直径为8μm,其细小微粒占比达43.39%。  相似文献   

10.
<正> 对喷雾干燥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喷嘴喷雾干燥器的声誉与日俱增。与圆盘喷雾干燥器相反,用喷嘴喷雾干燥可直接生产出微粒和粉末产品。尽管喷嘴喷雾干燥方法历经了五十年之久,但很少介绍有关直接用于工业实线所必需的计算理论,绝大多数文献论述的是  相似文献   

11.
对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的表面包覆进行了研究 ,以实现细颗粒中关键成分的有效控制释放 .实验研究了含有包覆剂———石蜡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通过微细喷嘴快速膨胀到装有细颗粒的流化床中 ,膨胀射流中所产生的微核在细颗粒表面均匀沉积 ,形成细颗粒表面薄层包覆 .结果分析表明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前的温度是包覆过程的关键参数 ,通过控制操作过程参数可以获得良好的包覆结果  相似文献   

12.
W/O型乳液沉淀法制备电子陶瓷用超细二氧化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沉淀法,以硅酸钠为原料,辅以特殊化学试剂,制备了电子陶瓷专用高纯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其一次粒子直径约20nm,二次粒子粒度约100nm,二次粒子之间几乎无粘连。并对制备条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超细粉碎分级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超细粉体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ACM冲击式粉碎机的粉碎机理和SCX型超细分级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新的超细粉碎分级系统。实验表明:对中低硬度矿物的粉碎分级,产品粒径小于15μm的占80%以上,小于30μm的占90%以上,平均粒径在10μm以下。  相似文献   

14.
秦松  邹旭彪 《工业催化》2002,10(4):60-62
叙述了采用粒度分级-干式捕集-超细研磨组合技术回收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制造过程所产生的细粉以提高催化剂收率并降低排入大气中的粉尘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重质碳酸钙超细与改性一体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质碳酸钙是应用广泛的矿物填料.利用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一体化工艺,在粉碎的同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在粉碎机械力作用下产生的矿物新鲜表面和高活性表面,有利于提高改性效果.讨论了改性剂种类与用量、给料速度与给料粒度对改性与粉碎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钇铝石榴石(YAG)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在作为化工新型材料使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超细YAG粉体。通过研究可以得到,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1h后,生成了纯的YAG晶体。合成的YAG颗粒比较分散、细小,其粒度大小相当均一,粉体颗粒粒径在200~350nm之间,其颗粒近似球形,颗粒之间有部分烧结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7.
超细铜粉是指粒径介于10-9~10-5m的微小铜粒子,它具有导电导热性能好、粒径小、耐腐蚀、表面光洁、流动性强等特点,在力学、电学、化学和电极材料的制造等领域有许多特异性能和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室温下探讨了电流密度、溶液浓度、超声频率以及时间对超细铜粉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对超细铜粉做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以蒸馏水为分散介质,以质量分数为2%的六偏磷酸钠溶液为分散剂,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对自制的超细氢氧化镁粉体进行粒径测定。考察了超声波分散时间、超声波分散功率、分散剂添加量、超细氢氧化镁加入量等 因素对超细氢氧化镁粒径测定的影响。确定了准确测定超细氢氧化镁粒径的最佳分散条件:超声波分散时间为 20 min、超声波分散功率为400 W、分散剂添加量为15 mL、超细氢氧化镁加入量为0.50 g,超声波分散后立即测量,测得超细氢氧化镁的粒径(D50)为303 nm。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真空电弧等离子射流法制备出Si+SiO_2、Si+Si_3N_4超细纤维,分析了超微粒子的表面效应、等离子体烧结作用、反应气氛及温度场等对超微颗粒生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BC粉体抑爆剂改性及抑制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信群  王婷  徐海顺  杨剑  P. Wolanski 《化工学报》2015,66(12):5171-5178
采用不同工艺和配方,对BC干粉进行细化和表面改性,制备了3种规格的碳酸氢钠抑爆粉体,应用扫描电镜及激光粒度测试仪表征其表面特性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采用MM4及MT3工艺所制备的抑爆粉体,粒径得到大幅度降低,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表面特性得到改善。自主设计了主动式抑爆器并进行了参数优化,膜片开启压力为8 MPa,抑爆器在敞开空间冷态喷射实验表明:从药柱点火到抑爆剂完全喷射的时间为12 ms,抑爆粉体射流最大喷射速度可达5~15 m·s-1。在容积为200 L的爆炸实验装置中,以化学当量比的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为抑制对象,开展了细化改性抑爆粉体主动式抑爆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粉体抑爆效果不仅与平均粒径有关,同时粒径分布的影响也较为重要;粒径呈正态分布、表面形状不规则的粉体更有利于与爆炸火焰相互作用,抑爆效能得以提升,较常规BC粉体相比,抑爆粉体粒径细化到10 mm数量级时,抑爆性能提高8~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