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2006年1~9月份化学制药工业经济效益与全国工业形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6%,而化学制药工业仅增长4.6%,其中制剂子行业(指没有化学原料药生产的制剂企业集合)同比下降3.8%;全国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39,6,化学制药工业同比增长15.2%;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9.9%,亏损总额同比增长25.7%,而化学制药工业亏损面积为27.1%,制剂子行业亏损面更是达到30.8%,比全国高出近11个百分点,只有亏损企业亏损额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9.7%;制剂子行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4.1%。  相似文献   

2.
《医药化工》2006,(5):46-46
今年医药产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给医药经济运行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4月的中国医药经济高端论坛会议上,林建宁介绍说,近年来国际医药市场增长趋缓,基本保持在6%-8%的增长速度.纵观国内,医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另外,反商业贿赂、整治“一药多名”、药品持续降价、省级挂网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处方药营销难度加大,处方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就中成药来说,市场竞争加剧,中药新药申报的数量反超化学药,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同时,医保扩容政策刺激了中成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综合各种因素,林建宁认为,中国医药市场未来的营销出路在于第二零售终端的强势和第三终端的崛起.医药企业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经营战略和市场策略方面要准备迎接新的,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6年度医药商业百强近日出炉(20强见表1),百强销售总额达到2281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67.88%。其中:中国最大的3家医药批发企业销售总额达到636.60亿元,占医药商业市场销售总额的18.95%左右,比2005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见表2)。销售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3家,依次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过50亿元的有9家,新增1家(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比2005年增加2家;过20亿元的企业有27家,比2005年增加2家(见表3)。进入医药商业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底线由2005年的5.29亿元提升到5.8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从产品走出去、国际注册认证、多元国际化、引进来4个方面综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历程。医药外贸主体已经由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外资、民营企业为辅的经营结构逐渐转变为以民营、外资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中国医药企业耕耘国际化的进程中,申请美国仿制药申请获得批准文号的中国企业已经达到21家。随着中国医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日益精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出口创新技术。近两年,中国消费升级带动膳食营养补充剂的进口增长较快,2017年进口额达到2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各大跨国医药企业2007年在中国的业绩全线飘红,与2006年15%的行业平均增幅相比,实现了更大幅的增长,多数都达到20%以上,有些甚至到30%。  相似文献   

6.
预计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将呈现以下五大趋势:产业分化加速,后GMP时代的中国医药产业正全面步入“战国时代”,企业分化在加速,2006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去年年末,老牌劲旅三九系在一片追债声中坍塌,而怀着医药帝国梦想的华源系没折腾几年就步履维艰。与此同时,康恩贝、神威、福瑞达等一批新生代企业凭借各自的核心能力纷纷挤入制药企业百强榜前列。  相似文献   

7.
《煤化工》2007,35(2):45-45
2006年我国甲醇产量762万t,约为产能的68.2%,其中前10位的甲醇企业总产量达到259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4.0%。  相似文献   

8.
《化工时刊》2008,22(6):31-31
扬子江药业集团继连续3年名列全国各制药企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第一之后,2007年实现产值130.8亿元,比2006年增长20.1%;在全国医药QC成果评比以20个一等奖的成绩遥遥领先,占据“金牌”总数的1/3。  相似文献   

9.
韩永奇 《中国玻璃》2007,32(3):29-33
2006年,全国实现平板玻璃产量4.05亿重量箱,比上年增长10.73%。与2005年相比,玻璃产量增速明显放缓。根据中国建材信息总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年底,重点联系玻璃企业的库存总量达到1445万重量箱,同比减少17.61%。2007年1月,重点联系玻璃企业的库存为1693.39万重量箱,同比下降22.38%。从2006年7月开始,平板玻璃库存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据《医药快报》报道,2000年全国医药生产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2332亿元,同比增长20%;产销率达到94%;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50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06亿元,同比增长15.4%;亏损企业亏损额16.23亿元,同比减少3.87亿元;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3.8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销售利润率8.22%。  相似文献   

11.
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南新制药公司2006年销售额增长了17%,达到13.6亿美元;净利润增长了1倍,达到1.17亿美元。其中,公司在北美和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市场实现的销售额占到企业全部销售额的65%;在印度以外市场实现的销售额增长了18%,达到10.6亿美元,占企业全部销售额的79%。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占地1800亩的扬子江医药工业园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这个工业园不仅支持着扬子江要在2005年实现销售100亿元以巩固全国第一大医药企业地位的目标,也透露出扬子江医药工业园意欲办成全国医药产业第一园和泰州要建成全国第一医药城的“野心”。不过,成为巨人的扬子江也有头痛的事。目前,扬子江药业每年需要大量的医药化工中间体、药用辅料等原料,2004年采购额超过1亿元。此外,人才、信息、物流等环节也让快速发展的扬子江时感束缚。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PVC产能和产量继续保持增势。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PVC产能达到972万t,2006年大幅增至1284万t,增长32%;2006年1~10月份全国PVC产量达到664万t,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产量将达800万t以上。由于产能扩张过快,供需过剩趋势加剧,不少企业开工率只有80%。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医药化学原料产量累计完成110.57万吨,同比增长25.41%。其中十四大类医药化学原料的产量为49.67万吨,占全国医药化学原料总量将近一半,同比增长6.0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沈镇平 《杭州化工》2005,35(4):42-42
建设“新药港”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杭州市“新药港”基地。经过几年努力,杭州医药产业集群效应凸现,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2000年至2004年,杭州“新药港”基地共引进15家医药企业,占开发区历年引进医药企业总数的62.5%。  相似文献   

16.
佳佳 《浙江化工》2006,37(12):40-41
即将过去的2006年。中国PVC产能和产量继续保持增势。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PVC产能达到972万t,2006年大幅增至1284万t,增长32%:2006年1-10月份全国PVC产量达到664万t。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产量将达800万t以上。由于产能扩张过快,供需过剩趋势加剧,不少企业开工率只有80%。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工业上半年呈低速增长趋势我国汽车工业今年上半年呈低速增长态势。由于市场回落,一些企业经济效益滑坡,企业亏损面扩大。据统计,1—6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73.7万辆,企业销售汽车69.8万辆,产销率达94.7%,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今年1—...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UPR行业协会和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玻璃钢专业学会对全国120多家树脂企业的统计,2006年全国UPR产量达到115万吨,比上年增长22%,这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高的一年。由上海易贸公司提供资料,2006年,UPR出口2.6万吨,进口9.4万吨。全国全年市场消费总量达到122万吨。  相似文献   

19.
草甘膦除草剂是我国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大的农药热门品种。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产量回升、产品登记呈热。据江苏省农药协会对主要农药企业统计,草甘膦年产量2003年回落4.3%,2004年至2006年产量一路升高。同比增长率2004年为9.5%、2005年为25.6%、2006年为15%,2006年年度产量与2002年、2003年比较分别上升52%和59%。  相似文献   

20.
《纯碱工业》2013,(3):36-36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纯碱产量2401万吨,同比增长7.4%。在主要生产企业中,12家氨碱法纯碱企业亏损面达83.3%,亏损额近20亿元;31家联碱法纯碱企业亏损面达54.8%,亏损额近12亿元;只有天然碱盈利,全行业盈亏相抵亏20亿。今年一季度,亏损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