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的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是治疗黄斑水肿的常用方法,但是治疗后视力提高不明显[1].近年来应用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IVTA)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具有一定效果[2,3],但仍有部分患者视力不提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是重组的人源化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目前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4,5],最近又用于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并取得了肯定疗效[6].我们对15例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进行了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增加可刺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1,2]).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能减轻视网膜水肿,提高视力,成为目前治疗CNV疾病最重要的方法之一~([3-5]).  相似文献   

3.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IVB)能减少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血管渗出性并发症、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减少玻璃体积血、减少黄斑水肿导致的视力减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VB提高了PDR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风险和并发症.但bevacizumab以及IVB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需要规避;针对不同病变情况的最佳有效剂量和治疗时机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不仅是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2]),而且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发的黄斑水肿(ME)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2]).  相似文献   

5.
Bevacizumab(Avastin)对眼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宋徽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30-1232
贝代单抗(bevacizumab)是近几年出现的重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在眼科中,对于角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引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血管通透因子,临床上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形成取得了一定疗效[2.但新生血管形成受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单纯抗VEGF治疗并不能完全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3].  相似文献   

7.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BRVO继发ME的治疗主要包括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曲安奈德和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包括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玻璃体切割术是BRVO继发ME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是临床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致盲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类患者经常继发黄斑病变,包括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等,其中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功能损害的首要原因,长期持续的黄斑病变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一些药物与激光的联合疗法,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较好的疗效;但是BRVO确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手段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6例患者4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矫正视力检查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进行.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组(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激光治疗组(联合组)及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组(激光光凝组),分别为18、17、11只眼.治疗后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0±3.2)个月.随访期间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根据复诊情况,对注射组及联合组行重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重复注射次数.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注射组、联合组重复注射ranibizumab的平均次数分别为(5.4±0.4)、(3.2±0.6)次,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17,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严重不良反应.末次随访时,注射组、联合组及激光光凝组患者ETDRS视力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7.3±8.7)、(8.5±6.0)、(1.6±6.9)个字母.注射组、联合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5.78,P<0.05);激光光凝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P>0.05).注射组、联合组视力增加字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注射组、联合组视力增加字母数分别与激光光凝组视力增加字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2.81,P<0.05).注射组、联合组及激光光凝组患者CRT较治疗前分别减少了(110.6±43.1)、(125.5±35.2)、(50.7±19.7) μm,与治疗前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9、-14.70、8.55,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以减少重复注射次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跟底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阿柏西普(Aflibercept,眼用制药VEGF Trap-Eye,商品名Eylea)是继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商品名Macugen)、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之后的新一代抗VEGF药物,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VEGF家族所有成员,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VEGF Trap-Eye尤与VEGF-A亲和力高,作用时间持久,在临床前实验中展现出较好的抗新生血管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取得与Ranibizumab相似的疗效,且延长注射间隔并不降低疗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明显优于激光光凝治疗,且不同给药间隔可取得相似疗效;在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和减轻水肿方面亦有一定作用.用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其他疾病的疗效尚在临床观察中.VEGF Trap-Eye治疗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要进一步全面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黄斑水肿是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严重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黄斑水肿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临床研究证实,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Bevacizumab治疗RV0继发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安全有效;相比其他治疗手段,Bevac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OCTA)作为一项新型的成像技术,通过探测血管内移动的信号来使血流显影,其量化血管参数的优势使其可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从而预测DR的发生发展。许多研究表明,早期DR患者各层视网膜血管参数均发生了变化,且深层毛细血管丛的变化较浅层毛细血管丛明显,而这种变化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更为显著,由此推测黄斑水肿首先发生于深层毛细血管丛中。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影响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本文通过总结应用OCTA观察DR和DME患者病程发展中以及抗 VEGF 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深层微血管的变化,从深层微血管的改变对DME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主要手段,其能明显抑制新生血管,减轻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因子,其是否会导致视网膜缺血进展以及是否对视网膜毛细血管产生影响值得临床关注。就目前来看,大多学者认为,从拱环形态改变以及浅层、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量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大小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等方面观察,抗VEGF药物治疗RVO黄斑水肿并不会加重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闭塞。并且,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患者需要治疗的次数、视力预后等有一定的关系。今后随着OCT血管成像的逐渐普及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和时间的延长,期待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深入分析抗VEGF药物治疗对RVO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确切影响。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除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最主要治疗手段。玻璃体手术主要适于伴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的严重患者;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可用于难治性DME的治疗,与激光光凝、玻璃体手术联合应用有助提高疗效。Ranibizumab、Bevacizumab、Pegaptanib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初步显示对DME治疗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304-308)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类疾病,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BRVO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发病率逐年升高。BRVO常发生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反复的ME会导致永久的视力下降。传统的治疗包括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和以曲安奈德、地塞米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及玻璃体手术的发展已成为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BRVO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伴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可与所有已知VEGF异构体结合,通过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而起到抗VEGF的作用~([3,4]).  相似文献   

17.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对于治疗视网膜疾病,比如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革命性意义。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但同时是否也会破坏视网膜微循环、加快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本文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超广角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从黄斑无血管区面积、无灌注区大小及血流密度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是近年来被认同的一种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的特殊类型[1].其表现为深层视网膜内血管异常及视网膜-视网膜或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2-5].RAP自然预后不良,其治疗也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对异常血管团直接激光光凝、激光光凝其滋养血管、光动力疗法(PDT)或经瞳孔温热疗法效果均不理想[6].我们采用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对一组RAP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果  陈颖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2):252-255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RVO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黄斑水肿的产生被认为与静脉阻塞以后缺血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炎症因素导致的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相关,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或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治疗方式。由于这两种药物作用机制、药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以及价格等方面各有不同,已有多个联合两类药物治疗RVO并发ME的研究报道。本文就联合用药的疗效、注药次数及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简短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深入研究和抗VEGF药物的研发,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主要途径是玻璃体腔注射.任何一种新兴疗法的应用都要建立在可靠的安全性研究基础上.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药物相关和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有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全身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肌梗死、卒中、尿路感染、高血压、鼻咽炎、咽痛、前列腺癌、骨关节炎、腹股沟疝等.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比较,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全身不良反应不明显.基于药物的安全性差异还有待于更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