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中高良姜素的含量,确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5%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1.0ml·min-1;结果: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高良姜素的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有助于高良姜中有效成分高良姜素的溶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3年以来脑室出血的治疗过程,对比不同穿刺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改善穿刺方法后,脑室出血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结论:脑室出血宜用改善的脑室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和推广包皮环切革新方法。方法:采用革新方法和传统疗法各治疗200例进行对比。结果:革新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痛苦小,病程短,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结论:包皮环切的传统疗法需要改进,革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有效的查对方法,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增强病人安全.方法:对113位患者进行同体两种方法试验.试验方法1:工作人员叫床号,病人自报姓名.试验方法2:工作人员错叫病人床号、姓名,观察病人纠错能力.对两种试验方法的准确性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方法1查对准确率100%;试验方法2查对准确率为51.33%;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工作人员叫床号,病人自报姓名的查对方法,准确、有效、安全,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的近年治疗方法。方法:复习近年来相关资料。结果:各种治疗方法从不同程度上缓解并减轻病残程度。结论:药物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方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最佳清洗方法以保证清洗质量、降低器械的损耗。方法:对3种清洗方法进行比较,根据器械的特性结构选择最佳清洗方法。结果:正确的清洗方法保证了清洗质量,并使器械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结论:正确选择清洗方法是保证消毒灭菌质量、降低器械损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医疗护理、心理护理和日常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能有效地缓解疾病症状,减少并发症。结论:采取有效的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肺功能得以改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意识障碍伴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意识障碍伴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的方法,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方法:我们对此类患者置入胃管方法进行研究加以改进,应用于16例患者。结果:改进方法成功率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改进方法刺激性小、成功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侵入性操作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刘永泽 《甘肃医药》2012,(4):273-274
目的:探寻治疗带状疱疹、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以达到治愈目的。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3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治愈率94.3%,有效率5.7%。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戴固定矫治器取印模方法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戴着固定矫治器取印模的方法,提高一次取模成功率,减少临床操作时间、节省印模材料.方法:对同一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取模,然后对两组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改进方法优于常规方法(P<0.05,x2检验).结论:取印模方法改进后,提高了一次取模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83例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83例大肠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大肠癌mdr-1基因表达率30.9%(12/42),复发大肠癌mdr-1基因表达率61.3%(19/3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多源发大肠癌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60%(6/10)。mdr-1基因表达的阳性和阴性与耐药与否的总符合率达10+16/31(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这对正确判断病人耐药能力的高低,合理术后化疗,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erbB-2、Bmi-1 及PTEN 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 例大肠癌标本及50 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C-erbB-2、Bmi-1 及PTEN 基因在两者中的表达及三种基因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1)C-erbB-2、Bmi-1 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PTEN 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erbB-2、Bmi-1 基因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cks 分期呈正相关,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而PTEN 基因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cks 分期呈负相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具有抑制作用。(3)大肠癌组织中C-erbB-2、Bmi-1 及PTEN 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C-erbB-2、Bmi-1 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成正相关;C-erbB-2、PTEN 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呈负相关;Bmi-1、PTEN 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呈负相关。结论 C-erbB-2、Bmi-1 和PTEN 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后、靶向治疗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第5家族8(SLC5A8)基因甲基化现象。方法  采集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SLC5A8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结直肠癌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C5A8的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成负相关(r =-0.682)。结论  SLC5A8基因的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与其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rreste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42例结肠癌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arresten 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各组织中arrest-en与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arreste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arresten mRNA表达水平(0.43±0.14)低于癌旁组织(0.51±0.13)和远癌组织(0.57±0.11);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ar-resten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增加(P<0.05),但arresten mRNA表达在结肠癌临床分期(TNM)、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reste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arresten基因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LC5A8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其甲基化状态.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SLC5A8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其甲基化水平.结果 SLC5A8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χ2=16.241,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32.237,P<0.05);该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与其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5.结论 SLC5A8基因甲基化能显著降低该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gene 1,PVT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浆、4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及29例配对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3周的血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方法检测上述标本的 PVT1表达水平,并对2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分析血浆PVT1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PV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及TNM Ⅰ/Ⅱ期结直肠癌组血浆PVT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PVT1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血浆PVT1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高于常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PVT1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及TNM 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价值均高于PVT1、癌胚抗原单独检测。 结论: lncRNA PVT1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表达上调,其可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和术后监测潜在的循环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患者中PPARγ基因变化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明确PPARγ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6月—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5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9例健康人群的脂质代谢水平,对2组患者的脂质代谢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2017年7月—2018年5月83例结直肠癌患者,对51例结直肠癌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和32例结直肠癌不伴有高脂血症患者采用PCR检测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患者的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应用PCR检测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35例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和48例结直肠癌不伴有肝转移患者的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在回顾性调查中显示,结直肠癌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多于健康人群(P<0.05)。在PCR检测和ELISA测定中显示,与结直肠癌不伴有高脂血症组相比,结直肠癌伴有高脂血症组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与结直肠癌不伴有肝转移患者相比,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的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更低(P<0.05)。 结论 结直肠癌伴有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更高,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的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更低。PPARγ基因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患者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因P4HA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表达及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TCGA数据库获取CRC基因表达数据及临床特征,R软件对P4HA3表达及配对数据可视化分析。卡方检验P4HA3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特征关系。R软件survival包对P4HA3进行生存分析。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验证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CRC的P4HA3表达。通过GSEA软件对P4HA3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0例CRC患者手术切除样本和30例癌旁组织样本中的P4HA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4HA3在CRC中高表达(P <0.01)。卡方检验显示P4HA3表达与CRC患者Stage、T和N分期密切相关(P <0.05)。生存分析显示与低表达P4HA3患者相比,P4HA3高表达CRC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 < 0.05)。通过GEPIA分析验证了基因P4HA3与CRC不良预后相关(P < 0.05)。进一步GSEA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基因P4HA3富集到的信号通路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FDR < 0.05)。最后,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4HA3蛋白在CRC中高表达,表明P4HA3在CRC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结论 高表达的基因P4HA3与CRC的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dm2和p53基因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3例大肠癌和13例正常对照组结肠标本分别进行mdm2、p53基因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的发生与mdm2高表达、p53低表达有关,mdm2与大肠癌局部发展、浸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53起负调控作用。结论mdm2、p53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mdm2、p53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HSF1基因表达升高与大肠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散发性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应用8条信号通路基因芯片筛选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粘膜组织表达差异基因;提取35例结直肠癌患者配对的癌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阴性切缘组织,距肿瘤10 cm以上)总RNA,以RT-PCR的方法对有差异的基因进行表达差异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sf1、hsp27及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经3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对比,癌组织中hsf1、hsp27、inos表达增高,其中hsf1为86%(30/35),inos为63%(22/3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hsf1、hsp27及inos基因被激活,其中可能存在热刺激应激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