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常引起颌骨及全身其他骨骼结构的变化,以及矿物代谢的异常改变。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三维结构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50 mg/kg 剂量连续5 d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枸橼酸盐缓冲液。结果与结论:造模3周后,运用显微 CT 技术观察两组小鼠下颌骨三维结构,对其松质骨及皮质骨骨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感兴趣区域内松质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厚度均显著减少(P <0.01,P <0.05),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大(P <0.05);皮质骨骨密度、皮质骨面积减少(P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1型糖尿病小鼠脱钙后下颌骨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及体积均变小。说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松质骨及皮质骨三维结构明显改变,且松质骨骨组织微结构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HPT)骨骼病变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健康成年中国白兔8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4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诱发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动物模型.在第3、4、5、6个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行高场MR及螺旋CT骨扫描分析影像学特征.同时对所有动物甲状旁腺及骨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评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送检的甲状旁腺明显增生.骨骼均存在骨质疏松和骨皮质吸收的表现,MR T1WI表现不同程度局限性低信号改变,T2WI早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低信号或中等信号改变,如骨髓水肿表现为高信号改变,随病情进展纤维组织取代骨组织则为低信号改变.相应螺旋CT扫描依次为阴性,可疑,骨质疏松,骨膜下皮质吸收表现.而对照组动物甲状旁腺及骨骼均未见异常.结论高场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又可进行分期,是研究早期PHPT骨骼病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景:高脂血症可导致大鼠骨质疏松,适量运动可增加骨密度,但短期运动对高脂血症导致骨质疏松的雄性动物骨密度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短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雄性高脂血症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几=8)、高脂血症组(n=9)、运动干预组(n=9)。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他两组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持续4周。运动干预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d,共4周,每天强度为:第1周15min,速度15m/min 第2周20min,速度15m/min;后2周20min,速度20m/min,跑台坡度均为0。。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其右侧股骨检测骨密度、胫骨观察骨形态变化,测定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磷含量。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胫骨近端骨小梁排列稀疏变薄,间隙增宽,髓腔内有大量脂肪细胞浸润或融合成空泡,血浆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运动干预组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增加(户〈0.05),经体质量校正后股骨全骨密度增加(P〈0.05),胫骨近端骨小梁排列致密整齐,小梁间距小,血浆碱性磷酸酶增加(P〈0.01)。血浆钙磷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说明短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增加高脂血症雄性大鼠骨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Micro-CT探究补肾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微结构、骨周围血管体积、骨力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  方法  选择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补肾方干预组和戊酸雌二醇干预组,10只/组,摘除双侧卵巢。造模3月后,分别用注射用0.9%NaCl溶液、补肾方、戊酸雌二醇灌胃干预4周,通过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微结构和骨周围血管体积,小动物骨骼强度测定仪测量骨折应力和压碎力,并检测大鼠血清ALP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补肾方干预组可明显改善骨密度(P=0.0114),提高骨体积分数(P=0.0006),增加骨小梁数目(P=0.0016),加厚骨小梁厚度(P=0.0050),血管体积(P < 0.0001);骨骼强度检测显示,补肾方干预组股骨骨折应力增强(P=0.0044);同时ALP活性增加(P= 0.0181)。  结论  补肾方能显著改善股骨骨微结构,提升骨周围血管体积,增强骨折应力,提高ALP水平,提示其可能成为今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配方。   相似文献   

5.
背景:仙珍骨宝胶囊由蛇床子、淫羊藿等制成,对糖皮质激素、维甲酸等诱发的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目的:建立泼尼松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法探讨仙珍骨宝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仙珍骨宝高、低剂量组。后3组给予泼尼松3.5mg/(kgd)灌胃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仙珍骨宝高、低剂量组大鼠在泼尼松灌胃1h后给予仙珍骨宝胶囊0.95g/(kgd)、0.475g/(kgd)。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均下降,胫骨上段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表面形成率、骨转换率均降低,但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无明显变化。胫骨中段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仙珍骨宝高剂量组股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参数,胫骨上段标记周长百分数、骨表面形成率和骨转换率增加,但胫骨中段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仙珍骨宝低剂量组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变化。提示高剂量仙珍骨宝促进骨形成,可预防泼尼松所致大鼠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降低,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守坚 《新医学》2003,34(7):453-454
1引言骨骼的主要矿物质为钙和磷,人体超过90%的钙存在于骨骼之中,绝大多数为结晶羟磷酸钙,骨骼的有机质主要由胶原构成,它们之间以骨连接素连结起来。人体的骨骼可分为骨皮质和骨小梁,其中致密的骨皮质占80%,而有广大表面积的骨小梁占20%。骨小梁的代谢和重构较活跃,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骨流失。骨质疏松容易诱发骨折,影响生命质量。本文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作简短介绍。2骨质的代谢和调节骨骼处于不断代谢和更新之中,骨重构是指某些骨质不断被吸收而被新骨替代的过程。骨重构从白介素(interleukin,IL)-6开始,破骨细胞黏附在骨小…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质疏松时胫骨平台松质骨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Micro CT是一种能够全面、立体、无创测量骨微结构、评估骨质量及预测骨强度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的:应用Micro CT技术定量研究去卵巢山羊胫骨平台松质骨的微结构特点.方法:将12只2.5岁健康雌性山羊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去卵巢组行卵巢切除,假手术组切除等量腹腔脂肪组织,每组各6只.两组实验动物分别在术后2,4年处死,分离并截取左侧胫骨平台,行Micro CT扫描,分别测量胫骨平台骨骺松质骨和干骺端松质骨微结构参数.结果与结论:术后2和4年,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胫骨平台骨骺和干骺松质骨微观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均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均升高(P<0.05),基本呈时间依赖性变化.仅在术后4年,去卵巢组骨骺松质骨微观结构参数骨小梁厚度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与去卵巢组术后2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术后2或4年,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干骺端松质骨微结构参数的改变均比骨骺松质骨明显.结果证实,山羊胫骨平台骨骺松质骨微结构参数与干骺端松质骨具有一定的差异;骨质疏松时山羊胫骨平台松质骨微结构改变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干骺端松质骨较骨骺松质骨微结构退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背景: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具有成骨效应,但目前尚无其应用于椎体成形的相关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在体内的生物力学性质及成骨性能。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骨质疏松模型4周后,在每只兔L 3、L 5椎体中央制造骨缺损,分别注射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实验组)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照组),L 1椎体为未干预的骨质疏松模型。于术后3,6个月各处死15只,取3组椎体进行Micro-CT分析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骨小梁三维结构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无显著差别(P&gt;0.05);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骨小梁三维结构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和骨质疏松模型组(P均<0.05)。②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椎体强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但高于骨质疏松模型组(P <0.05);椎体刚度小于对照组和骨质疏松模型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椎体强度与对照组接近(P &gt;0.05),但高于骨质疏松模型组(P <0.05);椎体刚度与对照组和骨质疏松模型组无差异(P &gt;0.05)。表明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椎体生物力学强度,具有诱导成骨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于影像学对照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方法 将80只成年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并设对照组3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5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分别在喂养前一周及喂养后第1、2、3、4、5个月末对所有动物做血钙、血磷、血PTH测定,并进行骨影像学及喂养后动物的甲状旁腺、肾及其骨骼病理学观察。结果 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血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前3个月时,血钙水平下降,而血磷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在第4、5个月末,血钙水平明显升高,而血磷水平明显下降。甲状旁腺组织学检查:在1个月时无变化,2个月时实验组10例中6例显示轻度增生,3个月时10例中9例显示轻、中度增生。在第4、5个月末,20例均明显增生。影像学检查:前3个月骨骼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第4个月末,10例有7例肋骨、骶骨及髂骨密度降低。第5个月末,10例均显示肋骨、骶骨及髂骨骨密度减低及骨膜下骨皮质吸收,而对照组中所有动物未发现异常病理变化。结论 高磷饮食可成功地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模拟失重条件下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且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减弱,造成骨量减少与骨微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腔注射对模拟失重大鼠胫骨骨密度和骨组织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自由活动对照组、尾吊模拟失重组、细胞治疗组(尾吊模拟失重同时给予双侧胫骨骨髓腔注射成骨诱导的同种异体BMSCs细胞)。结果与结论:与自由活动对照组相比,尾吊模拟失重组胫骨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均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加(P<0.01)。与尾吊模拟失重组相比,细胞治疗组中胫骨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骨小梁分离度显著降低(P<0.01)。说明骨髓腔注射能够增加模拟失重大鼠骨密度,改善骨超微结构,减缓骨量丢失,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12周跑台训练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肝细胞癌下调的线粒体转运蛋白(HDMCP)的变化及其对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雄性8周龄ApoE-/-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12),14周西方膳食组(模型组,M,n=12),继续西方膳食+12周跑台运动组(ME,n=12);西方膳食26周组(MM,n=12)。跑台训练12周,坡度为0°,跑速13m/min,60min/次,每周5次。测定肝脏HDMCPmRNA的表达,线粒体活性氧及H2O2生成,线粒体ATP合成活力,肝脏ATP含量,线粒体态3呼吸、态4呼吸及呼吸控制比(RCR)。 结果:耐力训练组(0.53±0.09)肝脏HDMCPmRNA表达显著低于C组(0.72±0.10)、M组(1.24±0.16)、MM组(1.32±0.17);耐力训练组肝脏线粒体ATP合成活力(11.23±2.53)及肝脏组织ATP含量(10.57±2.12)均显著高于MM组(7.36±1.22,8.32±1.41);耐力训练组肝脏线粒体ROS(42.51±4.12)及H2O2生成(18.33±3.10)均显著低于MM组(68.94±5.99,24.31±3.56);耐力训练组线粒体态3呼吸(12.21±1.32)与RCR(2.78±0.89)均显著高于MM组(10.76±1.11,1.75±0.69),而态4呼吸(4.40±1.32)显著低于MM组(6.14±1.45)。 结论:12周跑台训练可以显著降低肝脏HDMCP表达,可能进而减少线粒体质子漏,增强线粒体ATP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Cu/ZnSODmRNA表达及其血浆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高脂饲料非运动组(DFN,n=6),糖尿病常规饲料非运动组(DRN,n=6),糖尿病常规饲料低强度运动组(DRL,n=6),糖尿病常规饲料高强度运动组(DRH,n=6)。活动平板进行耐力训练8周,测定骨骼肌Cu/ZnSODmRNA和血浆Cu/Zn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两运动组骨骼肌Cu/ZnSODmRNA表达显著高于DFN组和DRN组,两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运动组血浆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DFN组和DRN组,DRN组血浆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DFN组。结论:饮食调整加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骨骼肌Cu/ZnSODmRNA表达,提高Cu/ZnSOD酶活性,而运动强度对此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突触可塑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mTOR和自噬相关机制。方法: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普通对照组(C,n=12)和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分别进行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根据GTT、ITT结果判定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建立,并将该组小鼠随机分为胰岛素抵抗安静组(IR,n=10)、胰岛素抵抗+有氧运动组(AE,n=10)。AE组进行为期12周的递增速度跑台训练后,全部小鼠麻醉处死、取脑并剥离出海马组织,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内胰岛素信号通路,突触可塑、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PSD95、SYN的表达及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性下降,4EBP2的表达显著性升高。有氧运动可提高mTOR、Raptor、LC3II/LC3I、NMDAR、SYN的表达以及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有氧运动在提高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的情况下,可通过激活mTORC1,进一步提高突触可塑相关蛋白NMDAR、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ND PURPOSE: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the feasibility and benefit of treadmill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Down syndrome. The purposes of this case report are: (1)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treadmill training in an infant at high risk for neuromotor dysfunction and (2) to describe the child's treadmill stepping patterns following treadmill training. CASE DESCRIPTION: The male infant, who had a grade III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following premature birth, began physical therapy and treadmill training at 51/4 months corrected age. Treadmill training was conducted 3 times weekly and videotaped weekly. Videotape analysis determined number of steps, step type, and foot position. OUTCOMES: Except for foot position, trends in treadmill stepping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studies with infants not at high risk for neuromotor disabilities. DISCUSSION: This case report shows that treadmill training is feasible for an infant at high risk for neuromotor disabilitie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mature stepping characteristic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valuate optimum treadmill training parameters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成对照组(CRN)和模型组(DFM).DFM组采用高糖高脂喂养加低剂量链脲佐菌素(35mg/kg)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成糖尿病高糖高脂饲料非运动组(DFN)、糖尿病常规饲料非运动组(DRN)、糖尿病常规饲料高强度运动组(DRH)、糖尿病常规饲料低强度运动组(DRL).采用活动平板耐力运动8周.结果:DFM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均较CRN组显著升高(P<0.05),血胰岛素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心肌Bcl-2基因表达和Bcl-2/Bax比值在糖尿病各组均较CRN组显著降低,其中饮食调整和运动各组均较DFN组显著升高(P<0.05),DRL组又明显高于DRH组(P<0.01).心肌Bax基因表达在糖尿病非运动各组显著高于CRN组,饮食调整和运动各组显著低于DFN组(P<0.05),饮食调整加运动各组又明显低于DRN组(P<0.05).结论:饮食调整和运动均能诱导糖尿病大鼠的心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饮食调整加低强度耐力运动效果尤为显著;饮食加运动可以减少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杨婷  林强  程凯  杨倩  谢增艳 《中国康复》2017,32(6):451-454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社区性步行能力及生理耗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快速步行训练,FES刺激患侧腓总神经和胫前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减重跑台快速步行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生理耗能指数(PCI)。结果:治疗4周后,2组PCI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静息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值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观察组的PC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6MWD、静息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和传统的减重跑台快速步行训练都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的社区性步行能力及生理耗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降低生理耗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运动训练(UWTT)和普通平板运动训练(LTT)对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普通平板运动组(20例)及水中平板运动组(2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普通平板运动组和水中平板运动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普通平板运动训练和水中平板运动训练。训练频率均为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12周。观察以下指数在治疗前后的评估结果:踝肱指数(ABI);PAD运动能力相关指标:运动平板测试、小腿经皮氧分压(TcPO_2)、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DT)及行走受损问卷(WIQ);骨骼肌力量及平衡能力相关指标:肌肉力量测试、富尔顿高级平衡量表平衡评分(FAB-scale)。结果:所有测试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平板运动及水中平板运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BI、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TcPO_2、6MWDT、WIQ、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值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普通平板运动及水中平板运动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均明显延长(P0.001),TcPO_2、6MWDT、WIQ、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水中平板运动与普通平板运动相比,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6MWDT、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普通平板运动组与水中平板运动组均可以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且水中平板运动效果优于普通平板运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12月龄 (老龄 )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 ,分为 3 0min组、60min组、60min 负重组、实验对照组及安静对照组 ,观察增龄及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腰椎骨、股骨胶原含量 (HOP)、血清性激素 (T ,E2 )、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 当实验进行 8周后 ,60min组、60min 负重组小鼠的血清睾酮 ( 5 7.82 6± 13 .999ng/dl ,5 8.985± 12 .3 0 1ng/dl)、雌二醇 ( 3 0 .81± 4.14pg/ml ,3 2 .62± 5 .85pg/ml)水平及股骨羟脯氨酸含量 ( 12 .5 4± 0 .89μg/mg ,13 .47± 0 .84μg/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43 .3 3 7± 13 .946ng/dl,E2 :2 2 .3 2± 4.2 1pg/ml ,HOP :11.92± 1.0 7μg/mg ,均P <0 .0 5 )。结论 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性激素水平降低及骨胶原丢失 ;而且该作用在较大负荷的游泳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腺苷酸酶活性及钠、钙含量变化 ,并用大剂量维生素 C干预治疗。方法 :雄性 Balb/ 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 B3病毒 (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大剂量维生素 C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心肌腺苷酸酶活性、钠和钙含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感染组心肌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明显下降 ,钠、钙含量显著升高 (P均 <0 .0 1) ,并早于心肌结构变化 ;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感染组显著改善 (P<0 .0 5或 P<0 .0 1) ,心肌炎症、坏死也明显减轻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心肌腺苷酸酶活性下降 ,反常性钠、钙超载可能是造成病毒感染后心肌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大剂量维生素 C能明显保护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腺苷酸酶活性 ,降低心肌钠、钙含量 ,改善心肌组织结构 ,促进心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