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扎膀胱下动脉前列腺摘除术的外科解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32侧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前列腺的动脉和神经的起源和分布。供应前列腺的动脉主要为膀胱下动脉的分支,平均每侧有5.6支(2~6)。其分出点于膀胱前列腺间沟的4(8)及3(9)点钟之上24±10mm((?)±SD),各支可经膀胱前列腺间沟的任何一处进入前列腺实质或其包膜。至海绵体组织的植物性神经主要集中于膀胱前列腺间沟及前列腺表面的4点和8点钟外。作者认为,于膀胱前列腺连接部的侧面盲目缝扎包膜,试图结扎其中的动脉而达止血的目的,未必奏效。我们在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摘除术中,采用直视下膀胱下动脉结扎的方法,结扎动脉干可靠,术中术后出血量显著减少。因不会误扎神经,可避免术后病人性功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游离PSA(fPSA)与tPSA的比值 (f t)、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PSAD)鉴别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0 0 0 - 0 1— 2 0 0 2 - 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 176例BPH患者及 5 6例Pca患者的血清tPSA、fPSA、经腹部B超前列腺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年龄 ,计算出f t比值、前列腺体积 (PV)及PSAD值。分别比较tPSA、f t及PSAD在诊断灰区、灰区外低值区、灰区外高值区中鉴别 2种疾病的能力。结果 在诊断灰区外高值区tPSA、f t及PSAD在 2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P <0 .0 5和P <0 .0 1) ;在诊断灰区 ,2组患者间tPSA差别无显著意义 (P >0 .5 ) ,而f t、PSAD的差别则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灰区外低值区tPSA、f t及PSAD在2组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tPSA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f t及PSAD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 ,在诊断灰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180名正常人,118例前列腺癌和953例前列腺肥大病人的PSA和PAP测定结果。正常人、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水平的中位数依次为1.3、3.0和152μg/l、血清PAP的中位数为0.6、1.2和13.5μg/l。如分别以4.2μg/l和2.8μg/l为正常上限,则前列腺肥大的阳性检出率为38.9%和18.7%。推荐血清PSA以20μg/l、PAP以10μg/l为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肥大的有效水平,此时PC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2%和59.2%,但BPH的交叉率下降到5.4%和3.1%。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80名正常人,118例前腺癌和953例前列腺肥大病人的PSA和PAP测定结果。正常人、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病人血清PSA水平的中位数依次为1.3、3.0和152μg/l、血清PAP的中位数为0.6、1.2和13.5μg/l。如分别以4.2μg/l和2.8μg/l为正常上限,则前列腺肥大的阳性检出率为38.9%和18.7%。推荐血清APS以20μg/l、PAP和10μg/l为鉴别前列腺癌和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导管—腺泡非典型增生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钱均琪  黄受方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1(4):198-201,T004
  相似文献   

6.
1991年3月~1992年11月,我们对12例前列腺肥大症患者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在术中无选择地对常规手术方法做了改进,达到了满意的止血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测定正常人和良性腺增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组织匀浆、上皮及间质细胞中r-谷氨酰转肽酶(r-GT)活性及其底物还原型谷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显示:①BPH组织匀浆、上皮及间质细胞中r-GT活性显著升高,分别为正常前列腺相应组分的4.5、3.2和4.1倍,而GSH含量则明显降低;②正常及BPH组织上皮细胞中r-GT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间质细胞,而GSH含量则低于间质细胞。提示r-GT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PCa)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F-PSA/T-PSA比值(F/T值)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MEIA法检测121例PCa患者和5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及其中82例PCa患者和396例BPH患者术后血清T-PSA、F-PSA水平,并计算F/T值。结果: 术前PCa患者T-PSA与F-PSA明显高于BPH患者,F/T比值明显低于BPH患者,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术后两组患者T-PSA、F-PS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F/T值则明显升高,与术前结果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在T-PSA<10.0 μg/L范围,PCa患者占33.9%,BPH患者占85.5%,两组患者结果存在交叉。F/T值<0.16时,PCa患者占83.5%,BPH患者占6.5%,两组差异显著(P<0.01),F/T值<0.16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83.5%、86.7%、81.1%、88.2%。结论: PCa和BPH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PSA、F-PSA水平及F/T值均有明显变化。以F/T比值<0.16作为PCa诊断临界值,可有效提高早期PC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SM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表达.结果 PSMA在BPH、PIN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在BPH中,PSMA阳性表达部位在前列腺腔缘或顶端/胞质表达,而在PIN中表达模式为胞质伴胞膜阳性,前列腺癌为顶端/胞质、胞质伴胞膜阳性或胞质表达阳性.PSMA在分化差前列腺癌中多为胞质表达,而在分化好的癌中为顶端/胞质和胞质伴胞膜表达.PSMA表达强度在PIN和前列腺癌中明显高于BPH(P<0.05),同时PSMA染色强度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PSMA与Gleason分级密切相关,PSMA表达模式和染色强度的改变对PIN和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清PSA和性激素六项联合检测与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t PSA及性激素六项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7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4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PSA、fPSA、f/t PSA及性激素六项[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水平.结果表明,BPH组的性激素T、E2、PRL、LH、FSH水平均明显低于Pca组,Pca组中P水平明显低于BPH组;BPH组fPSA、f/t PSA比值均明显高于Pca组.提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BPH和Pca)与激素水平失调有关,血清tPSA、fPSA均是诊断Pca和BPH的重要指标,与血清f/t PSA联合测定,可提示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前列腺TRUS,并可提高Pca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和前列腺癌郑国芬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因其潜在的恶性,且常伴有或可发展成同样类型的癌,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前列腺非典型增生的形态学标准的掌握和认识上的统一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引起病理界的关注。1前列腺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年龄的老龄化,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本院自1980年至今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近400例,其中140例行TVP(耻骨后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最大的难点是止血困难,也是泌尿外科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围绕此点对本组手术止血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以后的手术有所借鉴。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40例,均为TVP治疗,年龄在55岁~86岁之间,平均72.4岁。其中55岁~60岁14例占10%;61岁~70岁50例,占36%;71岁~80岁65例,占46%;80岁以上11例,占8%。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血管构筑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例成人前列腺血管铸型标本进行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测。动脉为多源性,除有膀胱上、下动脉分支供应外,还有精囊腺输精管动脉的前列腺支4~6条,沿射精管周围入前列腺实质;膀胱颈粘膜下的动脉支6~7条,围绕尿道入实质;阴部内动脉的穿盆膈支以及阴茎背动脉返支等。在腺的间质内动脉与静脉缠绕行进,反复分支,呈水稻根须样分布于腺泡周围;然而,静脉则呈吊床样包绕腺泡的基底部。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增生腺体的局部解剖观察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认识前列腺增生腺体的局部解剖结构,改进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式。方法:解剖观察1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剜除术的完整标本,在标本上模拟设计尿道外增生腺体摘除的手术方法,在12例实际手术中验证方法。结果:10例标本的尿道起始部与增生腺体前上部分腺体之间存在一隐窝,是两侧增生腺体前面的内侧缘弧线形相交形成的夹角区域,为无增生腺体覆盖的三角形尿道裸区,由这一区域分离尿道与增生腺体,可将增生腺体解剖为外层包绕的薄层组织和两侧增生腺体的主体,并由增生腺体中完整分离出尿道,予以完整保留。实际手术中,12例尿道外全部摘除增生的腺体,完整保留尿道,2例尿道有小的纵行裂口。结论:前列腺存在一个无增生腺体覆盖的尿道裸区,利用这个解剖标志可建立一种新的彻底摘除前列腺增生腺体并保留尿道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结核占肺外结核15%~20%[1],前列腺结核在临床上更少见.现报告2例确诊单纯前列腺结核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一 男,51岁,以下腹不适伴尿痛及尿频1个月加重2周主诉于2016年4月5日住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不适伴尿痛及尿频,近2周上述症状加重,无肉眼血尿.当地医院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经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稍缓解.随后尿频及尿痛再次进一步加重,1周前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4.05ng/mL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60ng/mL.泌尿专科检查:肾、输尿管、膀胱及外生殖器无异常;前列腺触诊呈Ⅱ°肿大,中间沟浅,质地中等,右侧叶触及约2.5cm×2.0cm结节.初步诊断:前列腺占位?前列腺癌待排,前列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病变复杂多样,不仅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而且还会给外科手术造成失误,近年来,已充分认识到前列腺疾病的复杂性,尤其是特殊类型前列腺上皮病变及其诊断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正确诊断特殊类型前列腺上皮病变,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将特殊类型前列腺上皮病变的特征性形态变化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U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分别行SPP、TURP治疗,回顾分析并比较各组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等。复查IPSS、QOLS、RUV、Qmax和PV等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TURP组在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SPP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年时两组各主、客观指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SPP、TURP、均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而TURP是一种治疗BPH相对SPP相对安全、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BPH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HoLEP组37例和TURP组41例。TURP组采用常规步骤切除增生前列腺组织,HoLEP组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oLEP组手术时间长于TURP组(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短于(P<0.01)。TURP组血清钠、血红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组患者IPSS、QOL、Qmax、PVR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随访HoLEP组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少于TURP组(P<0.01)。结论 HoLEP治疗BPH疗效和TURP相似,HoLEP切割精准、手术视野清晰,出血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9.
tPSA和cPSA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用CLIA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30例、前列腺癌(Pca)组30例患者和对照组45名血清tPSA和cPSA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表明:Pca组患者血清tPSA和cPSA水平较对照组及BP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PSA在低水平(4.0~10.0ng/mL),即“灰色区域”内,cPSA与tPSA对Pca组的阳性预测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a组联检tPSA cPSA的阳性率与单检tPSA或cPSA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认为:tPSA、cPSA均是诊断与鉴别诊断Pca和BPH的重要指标。对Pca的诊断,血清tPSA在4.0~10.0ng/mL时,cPSA优于tPSA。联检tPSA cPSA可明显提高对早期Pca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肉桂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导的小鼠前列腺增生的模型,每日一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肉桂提取物,以保列治(BLT)作为阳性药组,分别观察小鼠前列腺腺体的湿重和前列腺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肉桂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和保列治组对小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均有明显降低。结论:肉桂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