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针对性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肌肉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NIHS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采取针对性优质护理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确保肌肉恢复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中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5例,分别进行常规性干预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14%(104/105)的,高于对照组89.52%(9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状态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时,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状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波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专业护理人员予以超声波溶栓治疗,2次/d,30 min/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前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后14 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超声溶栓治疗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评分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超声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其脑缺血状态,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梗死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和QOL评分经统计学比较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和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保证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介入溶栓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联合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间NIHS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介入溶栓术后ACI患者NIHSS评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肌力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患者NIHSS评分较低,肌力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季惠娟 《吉林医学》2013,(25):5250-5251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7天d后开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邓思梅  苏观湛  陈清华 《吉林医学》2015,(10):2156-2157
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11%、7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37%、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脑中,根据患者的发病的时间进行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均分为观察组(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丁苯肽治疗)与对照组(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与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NHISS评分、ADL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理想溶栓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x~2=5.081,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667,5.850,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3,P>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326,P<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17.481、10.403,P<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88、0.159、0.348,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另外给予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更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实施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兴国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作为观察对象,对91例患者均实施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采用双盲分组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针对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针对46例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D-二聚体(D-D)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血浆凝血酶时间(PT)水平、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INR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强化溶栓治疗的效果,增进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溶栓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颅内出血概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随访,使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NIHSS评分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率分别83.3%、96.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NIHS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KTH整合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后NIHSS评分、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正确用药、按时复查、坚持锻炼遵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强化其遵医行为,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且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与非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75岁的高龄组37例(观察组)和75岁的非高龄组48例(对照组);根据不同溶栓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阿替普酶组32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20例)和尿激酶组53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28例)。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不同年龄段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发病后3个月mRS评分、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治疗方案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治疗方案发病后3个月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疗效较尿激酶好,但并发症较多,且对于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无优势,高龄可能并非静脉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及住院期间进行连续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对其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患者的溶栓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及住院期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予即刻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即刻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及7 d后神经缺损检查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1个月后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4 h、治疗7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B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采用即刻抗凝方式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