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更加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真正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政策,我国开展了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针对如何提高补充耕地折算系数精确度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折算系数计算的改进方法和思路。将耕地分水田和旱地两种地类进行研究,提出了按照不同地类相互补充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了折算系数在实际耕地占补工作中的使用精度。最终通过对地类分类别考虑,求得了水田与旱地之间的折算系数为1.07~1.03之间,该系数解决了耕地占补平衡中水田与旱地互补的问题,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几乎承担了全部的粮食生产任务,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正确理解基本农田保护,不仅要重视数量保护,更要重视质量保护和耕地生产能力保护。本文从耕地的数量、耕地的质量、土地利用形态、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的基本形势,阐述了新一轮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布局与调整的新思路,介绍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国家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等我国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制度。集中资金、主动建设、积极保护,以建设促保护,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农田保护的方向,必将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定全国统一可比的耕地占补按等级折算系数能够为易地占补平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比不同折算基础和不同等级尺度上折算系数的编制方案,认为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应以国家级分等成果为基础,利用15个耕地等别及其相对应的标准粮产量上限值计算折算系数,并从应用角度提出建立“两重一省”的耕地占补协调区域方案,确定了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的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4.
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综合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以单位标准粮产量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等级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5.
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型向数量一质量型综合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以单位标准粮产量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等级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一质量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6.
《非开挖技术》2009,(1):I0004-I0004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目前,全市可供开发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园地和山坡地面积共100.4万亩。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发整理补充新耕地11万多亩。  相似文献   

7.
耕地的收益平衡体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性,未来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依托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将耕地的收益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建立一套区域内耕地经济收益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经济层面上确定了新的占、补耕地的换算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8.
耕地的收益平衡体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性,未来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依托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将耕地的收益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建立一套区域内耕地经济收益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经济层面上确定了新的占、补耕地的换算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以来,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已悄然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现行的生产和销售“补充耕地指标”这一特殊商品的机制,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占用耕地的需要。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的法定职责,必须寻找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生产和销售“补充耕地指标”这一特殊商品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以来,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已悄然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现行的生产和销售"补充耕地指标"这一特殊商品的机制,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占用耕地的需要.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的法定职责,必须寻找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生产和销售"补充耕地指标"这一特殊商品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锋  王茹  郧文聚 《资源与产业》2009,11(2):118-120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和新举措。本文从宏观层面对落实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进行探讨,为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提供思路。研究表明,要落实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首先应从战略高度,将我国传统农区的大面积、集中连片、优质高产基本农田规划建设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同时重点做好市域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并建立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尹奇 《资源与产业》2010,12(2):67-72
本文利用四川雅安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耕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假设了制约研究区域耕地流转的因素,运用SPSS150软件,对假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所处的地形多为山地与丘陵、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知之甚少与理解不到位、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较强等是制约川西山区耕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制约川西山区耕地使用权流转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相关措施,促进川西山区的耕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四川雅安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耕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假设了制约研究区域耕地流转的因素,运用SPSS15.0软件,对假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所处的地形多为山地与丘陵、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知之甚少与理解不到位、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较强等是制约川西山区耕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制约川西山区耕地使用权流转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相关措施,促进川西山区的耕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制度背景和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深刻阐明中国的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并针对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提出了严格管理、节约用地、土地整理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措施 ,就是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制度。本文从耕地占补平衡法定义务的主体切入 ,分析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制度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有关对策措施 ,和在实践中取得的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简论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潜力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耕地现状、变化趋势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和补充耕地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补充耕地的保障机制 ,包括考核、管理、调控、资金保障、市场、生态保护 6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武钢乌龙泉矿配矿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钢烧结生产所需矿石质量要求, 基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原则, 建立了乌龙泉矿配矿数学模型, 并提出了保证矿石配矿质量稳定性的控制程序。结合矿山月生产计划指标, 圈定每月开采计划线。考虑采场计划线内爆破工作安排, 应用3DMine矿山地质品位分布数字模型统计计划线内各爆区矿岩组分含量信息, 采用资源高效利用配矿数学模型制定计划配矿方案和调整配矿实施方案, 保证矿石输出质量和数量, 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6.09%。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国矿产地战略储备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球目前开展矿产地储备国家不多,美国是开展矿产地储备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储备原则、对象、目的和管理部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影响矿产地战略储备的因素主要有综合国力、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等。相比矿产品储备,中国矿产地战略储备有显著的优势和功能。中国短缺矿产资源尽量以矿产品储备为主,优势矿产资源尽量采取矿产地储备;矿产地储备的基本思路是优势矿产进行优质资源地储备,短缺矿产储备边界品位资源。矿产地储备备选区主要有7类。  相似文献   

19.
旅游用地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娟 《资源与产业》2008,10(1):63-68
本文在界定旅游用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全国土地分类体系中有关旅游用地分类的不足和缺陷,并对旅游用地进行了重新分类,初步建立了旅游用地分类新体系,为协调旅游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