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对Feulgen染色的41例肺腺癌组织切片,进行癌细胞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NA倍体水平分布范围为2.47~1.79,无正常二倍体(2C),41例皆为非正倍体的异多倍体。肺腺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癌组织生长特征、组织学类型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提示肺腺癌细胞DNA检测对肺腺癌的诊断、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癌细胞DNA流式细胞计分析在胃癌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例手术后随访超过5年以上的进展期胃癌病人的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按Hedey的方法进行细胞核DNA含量的FCM测定,分析DNA倍体类型与胃癌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为DNA异倍体型胃癌的预后明显较二倍体型胃癌差,与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其他主要病理形态学因素进行比较发现低分化腺癌、浸润性生长、有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胃癌预后分别较高分化腺癌、膨胀型生长、无淋巴管侵犯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差。胃癌细胞的DNA倍体类型是另一种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罗秉庆  郑绍光  唐青梅  龚广  陈琼 《广西医学》2007,29(11):1684-1686
目的 探讨胃癌与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象分析仪检测25例正常胃黏膜及55例胃癌DNA含量.结果 胃癌细胞核异倍体占69.1%(38/55),二倍体占30.9%(17/55);正常胃黏膜异倍体占0%(0/25),二倍体占100%(25/25).DNA倍体与胃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1),与胃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采用图象分析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是胃癌诊断及预后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DNA倍体对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倍体测定。③结果46例卵巢癌DNA二倍体16例(35%),DNA异倍体30例(65%)。4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有2例为DNA异倍体,1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均为DNA二倍体。DNA倍体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腹水及术后残余灶大小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分期和病人年龄无关。在3年以上的随访中,9例病死病人有8例为DNA异倍体,其平均生存期为1.5年。1例DNA异倍体的I期交界性卵巢肿瘤病人于术后3年复发。④结论DNA倍体可反映上皮性卵巢癌的侵袭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一个主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35例结直肠癌及正常大肠粘膜的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和病理组织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35例直肠癌中26例(74.3%)为DNA异倍体.DNA指数(DI)与病理分级及Dukes’分期相关,DNA倍体与病理类型及Dukes’分期无关。因此DNA含量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DNA倍体的变化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未经治疗的HNSCC患术后新鲜肿瘤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DNA含量的3个主要参数,异倍体(aneuploid),DNA指数(DNA Index,DI)和S期细胞比例(S-phase fraction,SPF),探索3个参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未经治疗的HNSCC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2.5%(25/40)。D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1)。SPF与肿瘤组织分级无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DNA异倍体是HNSCC的重要特征之一;DI和SPF可作为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饶若  金丽华  杨剑国 《海南医学》2006,17(10):146-147
目的 分析大肠癌DNA倍体含量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含量测定,分析其变化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解剖部位,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DNA倍体类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的关系(p>0.05),远端大肠、有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异倍体发生率比近端大肠、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高的大肠癌更多见(p<0.05).结论 DNA倍体分析可为分析肿瘤是否扩散,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D44v6蛋白表达及DNA含量在浸润性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切片中肿瘤细胞CD44v6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法进行DNA含量分析。结果CD44v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与乳腺浸润性癌组织学的类型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的浸润程度有关。CD44v6蛋白在组织学分级:Ⅰ级阳性表达率为57.9%,Ⅱ级为87.0%,Ⅲ级为88.1%(P<0.01)。乳腺浸润性癌DNA异倍体情况:采用Feulgen染色示细胞核呈紫红色,胞浆不着色。DNA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D44v6蛋白表达阳性者肿瘤细胞异倍体率为82.3%(65/79),表达阴性者肿瘤异倍体为45.9%(11/24),经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织学类型之间异倍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4v6蛋白表达与DNA异倍体水平呈平行关系。CD44v6、DNA倍体的联合检测对于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DNA含量和CD44v6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对乳腺浸润性癌的诊断、判断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Dukes’B、C期大肠癌DNA倍体及DNA指数 (DI)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前瞻性研究 ,应用FCM分析新鲜肿瘤的DNA含量 ,分析DNA倍体及DI ,并比较DNA倍体类型与肿瘤的解剖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同时 ,在异倍体肿瘤中 ,我们又按DI的大小分成DI≤ 1 4及DI >1 4两级 ,分别比较异倍体肿瘤的解剖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在这两级中的差异。 结果 在Dukes’B、C期单发性大肠癌中 ,相对于分化程度高、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近端大肠癌 ,分化程度差、有淋巴结转移的远端大肠癌异倍体更为常见 (P =0 0 3 3 ,0 0 44 ,0 0 0 1)。在异倍体肿瘤中 ,分化程度高、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近端肿瘤DI相对较小 ,分化程度差、有淋巴结转移的远端肿瘤DI相对较大。但是 ,发现DNA倍体及DI的大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性不大。 结论 DNA倍体类型及DI可作为Dukes’B、C期大肠癌的预后因子 ,特别是对于Dukes’B期病人 ,其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静脉辅助化疗 ,DI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27例大肠腺瘤及32例大肠腺癌的p21~(ras)及DNA含量,结果发现:①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的p21~(ras)表达量依次递增,并随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以及瘤体的增大而增多;②大肠腺瘤组p21~(ras)表达增强呈阳性者的DI值、SPF值显著高于p21~(ras)阴性者,而大肠癌组仅SPF值有显著性差异;③DNA含量呈异倍体的大肠腺瘤及腺癌的p21~(ras)表达量显著高于DNA二倍体者本研究从p21~(ras)表达的量变意义上说明:①p21~(ras)过表达促进了大肠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并导致细胞DNA含量异常,出现DNA异倍体;②p21~(ras)表达量的变化在大肠腺瘤向腺癌恶性转化的质变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P185C-erbB-2和P53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58例进展期胃癌,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27例癌旁肠上皮化生,20例正常胃粘膜中P185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a.P185C-erB-2的表达主要见于肠型胃癌(42.42%),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及弥漫胃癌均为阴性,P18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5),b.P53蛋白阳性表达可见于胃癌(55.17%),癌旁不典型增生(30%),癌旁肠上皮化生(22.22%),正常胃粘膜阴性,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胃癌P185C-erbB-2和P53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P185C-erbB-2的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变的标记,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检测在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鳞癌和腺癌MDR1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JSB-1P-gp单克隆抗体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1例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结果:101例肺癌组织,31例(30.7%)P-gp阳性表达,腺癌中P-gp阳性表达率(43.8%)显著高于鳞癌(18.9%)。P-gp表达与鳞癌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关系。高分化组P-gp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在肺癌,P-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aleetin-9 mRNA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法从89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其Galetin-9 mRNA的表达量。结果:癌组织中的Galectin-9 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下降,仅为癌旁组织的0.504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的Galecin-9 mRNA表达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术前转移、病理分化、TNM分级、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年龄、HBsAg、AFP、肝硬化、包膜完整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Galectin-9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病理分化、转移、复发有关,可能成为诊断肝癌及判断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或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讨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KDR)、血管生成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人食管癌组织VEGF、Flt、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Flt、KDR和MVD及其与食管癌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VEGF及Flt、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VEGF、Flt、KDR及MVD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最终决定患者的预后。而与组织学分型、生长方式无关。因此认为:VEGF、Flt、KDR与食管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其生长和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VEGF、Flt、KDR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吴斌全  刘会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6):579-581,F0003
目的:探讨胆囊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66.7%和91.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FHIT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Nevin临床分期以及是否伴有结石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FHIT表达缺失与胆囊癌的高分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FHIT基因是胆囊癌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FHIT表达缺失在胆囊癌的发生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Huang X  Wang L  Shi HB  Zhang XJ  Men XW  Chen B  W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27-313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76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76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高表达41例,低表达35例.PD-ECGF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D-ECGF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60.98%)显著低于PD-ECFG低表达患者(94.29%,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均与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为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71、9.702、6.790,95%CI:3.010~107.290、1.835 ~ 51.305、1.156 ~ 39.894).结论 PD-ECGF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D-ECGF高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的表达和细胞周期DNA含量测定与喉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分别对25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1例声带息肉组织进行P27和癌前DNA含量检测。结果:P27表达在喉癌和癌旁组织、声带息肉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27蛋白低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有关(P<0.05)喉癌的DI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喉癌组织的S期细胞DN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P27是判断喉癌预后的有用指标,S期细胞DNA含量与癌肿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在胃癌患者术前的含量变化,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胃癌患者术前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结果及其癌转移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程度与胃癌淋巴转移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增高在促进胃癌淋巴转移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T1和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和T2期直肠癌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T1和T2期直肠癌淋巴结的转移特点,用x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T1和T2期直肠癌行Mile's术66例,行Dixon术54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0.0%(24/120),经分析,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年生存率91.60%,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RR=0.2250,RR=0.3088.结论:T1和T2期直肠癌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r=0.235),根治性切除效果较好,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乳腺癌患者病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石蜡标本 ,采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亲合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MMP 9阳性表达率为 4 2 % ;本组患者中无腋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无远处转移组及 5年生存组MMP 9表达水平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远处转移组及死亡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MMP 9和乳腺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相关 ,此结果为临床建立新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因子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并可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