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并用于人体成像。30多年的时间里,MRI得到迅速发展,硬件设备和成像技术不断更新。主磁场、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功能的改进,多通道、多采集单元、并行采集等技术的应用,使MRI设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成像速度明显加快。近几年,超高场MRI在脑功能成像、频谱成像、白质纤维束成像、心脏检查、冠心病诊断、腹部等脏器的检查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后称磁共振。本文结合我们前期针对脑出血定量研究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敏感序列进行检查,明确急性颅内出血MRI诊断的最佳序列,探讨脑外伤、中风等急性颅脑损伤MRI诊断的可行性。现将磁共振诊断颅内出血病例共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评价心脏形态和结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心脏发生不良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苯丙胺类毒品滥用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属于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滥用苯丙胺类精神兴奋剂会导致特定的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而了解成瘾物质的慢性作用时涉及的脑区、神经环路以及生物学基础是明确成瘾行为的确切机制、和寻找有效治疗的根本途径所在.目前国际上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技术, 包括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 MRI) 、磁共振光谱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 观察不同脑区容量/体积的变化情况、脑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脑认知功能异常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反映吸毒人群脑的结构与功能情况, 将有助于阐明苯丙胺类毒品成瘾的确切机制, 为了解此类毒品成瘾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3.0T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和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信号通常情况下是由少量不成对的氢原子核(氢质子)在静磁场方向上排列形成,静磁场方向氢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常规MR信号强度与静磁场强度呈正比关系,基于此原理使得人们不断追求高场强的MR成像系统.高场强MRI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图像信噪比、血氧水平依赖(BOLD)对比和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增加,而功能MRI(fMRI)对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需求是高场发展的首要因素[1-2].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无创性研究人体内部器官及组织代谢、生理生化改变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脑、乳腺和前列腺等肿瘤的研究已取得广泛地成功;然而由于腹部呼吸运动的影响,MRS至今仍然没有较好地用于肾肿瘤的研究。本文复习近年有关MRS在肾脏的应用技术及肾脏肿瘤的分子生物学与肾脏MRS对比研究文献,现作一综述。1 MRS成像原理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创性获得活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物质代谢信息的检查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S成像的基本原理与MRI相同,都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产生图像,但…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是研究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将此用于成像技术又称作核磁共振成像(NMRI),它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自旋成像技术,是一利能获得人体空间信息的新技术。本技术优于以往的成像技术,除能显示人体任意层的解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基于mDixon-Quant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胰病(non-alcoholic fatty pancreas disease,NAF-P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方法 收集作者医院2018-03~09月临床疑似NAFPD而接受上腹部MRI mDix...  相似文献   

9.
<正> 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即人体内的氢质子在一定静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氢质子磁共振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以磁共振信号强度为基础的图像。早在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Bloch就发现了物质的磁共振(MR)现象,这种物理现象主要应用于化学分析上,并形成了核磁共振波谱学,因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在197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Damadian发现氢原子核(CiH)质子的驰豫时间会在癌变组织中变长,并提出利用磁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从中药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的工艺.方法 按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富集,硅胶柱湿法上样,流动相(石油醚∶乙醇=20∶1)洗脱,分离得到纯化的金黄色化合物.运用熔点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来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 金黄色化合物的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H-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NMR数据与文献中新藤黄酸的相应数据一致.结论 运用改进的工艺从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是可行的,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检查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影像学辅助检查[1,2]。该检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核磁共振现象,由于核字容易使人产生放射性等的错误联想,因此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代替有歧义的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MRI)[3]。MRI 在发现后的半个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其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体各个系统检查和疾病诊断[4],近年来随着3.0T 磁共振的应用,一些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5]、脑功能成像(brain function MRI,fMR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6]等飞速发展,不仅能够更好的观察和鉴别疾病[7],而且能够提供疾病代谢和机构等信息,这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8]。在 MRI 检查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MRI 成像原理的阐释和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MRI 成像原理以其多学科交叉,物理原理与数学推论结合等特点成为许多影像专业相关工作者和学生学习的难点[9]。本文旨在对学习的关于 MRI成像原理的著作和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其中 MRI成像中高低能级离子数和磁化强度变化的关系进行推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的信息的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上成为现代医学成像的方法之一,八十年代开始在世界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金延方 《中国医刊》2004,39(7):17-20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进展非常快,就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技术而言,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技术已在广泛地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4.
安静 《当代医学》2003,9(9):47-49,53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的物理基础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像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像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空间分辩力和无硬性伪迹,无放射损伤等诸多优点,同时在不同对比剂的条件下,可测量血管和心脏的血流变化,因此自问世以来迅速被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伽玛刀成为治疗垂体瘤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组织结构显示清晰,能进行三维成像[1],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多,有利于了解病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广泛应用于伽玛刀术前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吴昭 《河北医学》2012,18(11):1665-1666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成被认为是一种无创、低风险,可观测人体病灶改变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相比,由于核磁共振成像使用的是磁场和射频辐射,因此对患者造成的辐射伤害较小.另外,由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高时空分辨率以及可实时观测的特性,使核磁共振成像为实现神经医学和脑医学的某些复杂疾病提供了临床前诊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面神经受颅底邻近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表明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3D MRI)即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毁损梯度回波成像具有显示HFS患者的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侧脑室脑膜瘤8例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但发生于脑室内者少见[1].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 PA)是妊娠中晚期的急、重症,如产前不能及时发现,孕妇在分娩时极易发生大出血,引发母婴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在产前对高危患者是否并发胎盘植入做出诊断,帮助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对降低产妇分娩风险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的飞速发展,MRI已成为产前评估患者是否合并胎盘植入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就目前MRI征象及其评分表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及日常交往能力。结构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大脑结构,为AD 的诊断提供支持,但早期AD 患者结构影像学并无特征性改变,其协助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而脑功能成像检查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同时也可探索AD 的病理生理机制。该文综述了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c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等目前常用于AD 脑研究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