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基因和环氧化酶-2(cox-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子宫腺肌病(AM)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2例正常子宫内膜、42例EMs及33例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P450arom mRNA和COX-2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450arom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在EMs和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8.777,q=4.624~10.282,P〈0.01)。P450arom mRNA在EMs和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显著性(q=2.964、2.655,P〈0.01、0.05)。COX-2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或弱表达,在EMs和AM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1.307,q=2.583~7.905,P〈0.01);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殖期,差异均有显著性(t=4.401~15.865,P〈0.05);在AM表达不随月经周期变化。COX-2mRNA在EMs和A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q=2.623、5.908,P〈0.05)。P450arom mRNA和COX-2mRNA在EMs的表达与rAFS分期均无相关性。P450arom mRNA与COX-2mRNA在EMs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4,P〈0.01);在AM中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0.813,P〈0.01)。结论P450arom和COX-2与EMs和AM的发病相关,二者协同作用促进EMs和A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 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腹腔镜活检或开腹手术,取得6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及在位内膜40例,另取同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组织中的T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TF在EMs中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VEGF在EMs中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结论 TF和VEGF在EMs中诱导血管生成,促进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Survivin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EMs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35份和在位内膜组织32份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6份,采用S-P法测定Survivin表达。结果:EMs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且异位内膜组Survivin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Survivin在EM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TTG及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44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及免疫组化( SP )方法测 PTTG、VEGF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 TTG 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P<0.01)。 PTTG蛋白表达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79%、22%,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P<0.01)。 VEGF蛋白表达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84%、59%,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0.01, P<0.01)。等级相关分析PTTG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均有PTTG mRNA及PTTG蛋白表达;且异位内膜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及正常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VEGF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TG高度表达可上调VEGF高表达,PTTG与VEGF呈正相关表达,提示子宫内膜活性增强、侵袭力增高,可促进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结果】①腺上皮细胞中:瘦素和VEGF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并且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1);②间质细胞中:瘦素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1),VEGF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瘦素与VEGF均呈正相关表达(P〈0.01)。【结论】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两者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结果】①腺上皮细胞中:瘦素和VEGF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并且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1);②间质细胞中:瘦素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1),VEGF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瘦素与VEGF均呈正相关表达(P〈0.01)。【结论】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两者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章君华  徐键 《浙江医学》2011,33(12):1760-1762,1765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EMs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EMs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32例非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情况,以及TLR4在EMs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作半定量分析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4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4蛋白在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在异位内膜中表达要高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蛋白在Ⅰ~Ⅱ期EMs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TLR4表达下降,但在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TLR4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措施有限,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骨桥蛋白(OPN)在EMs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因EMs行手术的患者35例(病例组),于术中或术后确诊,其中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收集同期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并经病理科诊断排除EMs的正常子宫内膜者30例作为对照(正常子宫内膜组),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5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和EMs异位内膜组NF-κB p65、OPN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NF-κB p65、OP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极少数表达于间质细胞中。EMs在位、异位内膜组NF-κB p65和OPN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3组增生期及分泌期NF-κB p65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异位内膜组分泌期OPN的表达均高于增生期(P<0.05);EMs在位内膜组和EMs异位内膜组中NF-κB 与OP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在位=0.88,r异位=0.78,P<0.05)。NF-κB p65、OPN mRNA在EMs在位、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0.05)。结论 NF-κB p65、OPN及其mRNA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强,并呈正相关,提示二者极有可能通过相互激活进而诱导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arom)基因、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P450arom mRNA、COX-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450arom mRNA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均有强表达,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分泌期、增殖期无差别;COX-2 mRNA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均有强表达,正常子宫内膜弱表达(P〈0.05),且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COX-2 mRNA表达分泌期均略强于增殖期,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分泌期、增殖期无差别。不同rAFS分期内异症子宫内膜P450arom mRNA、COX-2 mRNA的表达无差别。结论 子宫内膜P450arom mRNA、COX-2 mRNA的高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存子宫腺肌病(A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32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和3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COX-2进行检测。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COX-2mRNA及蛋白表达与月经周期有关,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②A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COX-2mRNA及蛋白均表达,二者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最高平均水平(P〈0.05)。③AM在位内膜COX-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异位内膜则无关。结论:COX-2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期收集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正常内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对三种内膜组织中EGR-1、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EG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84.44%)与在位内膜(73.33%)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内膜间质细胞中EGR-1的阳性检出率异位内膜为48.89%,在位内膜为44.44%,正常内膜为43.3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在位内膜88.89%、异位内膜64.44%)及间质细胞(在位内膜66.67%、异位内膜42.22%)中MMP-9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腺上皮细胞33.33%、间质细胞16.6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位内膜组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EGR-1、MMP-9的表达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 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中的表达 ,明确二者的相关性 ,探讨它们在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MMP 1及TIMP 1在EMs的异位内膜组织 (6 4例 )及在位内膜组织 (4 0例 )中的表达 ,并与同期 32例子宫正常内膜组织进行对比。结果 :MMP 1在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高表达 ,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TIMP 1在异位及在位内膜中均呈低表达 ,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TIMP 1表达降低 (P <0 0 1)。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的MMP 1过表达 ,而TIMP 1表达下降 ,两者间的比例失调使异位内膜组织更具侵袭性 ,这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中PTEN和Akt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TEN)和蛋白激酶B(PKB/Akt)的蛋白表达情况,旨在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TEN、Akt、磷酸化Akt (P Akt)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PTEN蛋白在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P<0.01),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表达(P<0.01);Akt、P Akt蛋白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位内膜(P<0.05)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其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PTEN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但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t、P Ak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异位和在位内膜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Akt、PTEN与P Akt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弓内膜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44;r=-0.546)。结论PTEN蛋白表达在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减少;Akt、P Akt蛋白表达增加。PTEN蛋白低表达不能有效的抑制Akt的激活,从而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中的表达 ,探讨两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EM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 35例 ,在位内膜组织38例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 37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 ,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①VEGF在三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 ,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异位内膜组同在位内膜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EM患者的VEGF在异位内膜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周期性变化 ,而在EM患者的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强度分泌期比增生期明显增强 ,在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③bFGF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均有表达 ,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无周期性变化 ;④VEGF和bFGF在EM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bFGF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 ,从  相似文献   

15.
李锦  吴瑞瑾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38-1341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ezrin、微丝及微管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ezrin与细胞骨架的改变及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13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正常子宫内膜、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ezrin、微丝及微管的表达及定位;用荧光强度代表表达强度,通过对荧光强度的半定量测定,比较各组间ezrin、微丝及微管的表达。其中,荧光强度分析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的2组之间的均数分析采用t检验。 结果 ezrin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内呈弥散分布,失去正常细胞极性,ezrin蛋白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中的表达(47.88±6.75)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8.64±1.61)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7.97±0.93)的表达水平(P<0.05);微丝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上皮组织中表达极性均不明显,微丝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71.36±4.27)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35.98±5.76)及正常子宫内膜间质(40.68±6.12)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腺上皮组织中的表达(上述3组中表达分别为21.74±2.28,37.99±6.60,41.54±2.14)则相反(P<0.05);各组间微管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细胞迁徙、种植过程中伴随了细胞骨架的重构;ez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及细胞骨架重构有关;间质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细胞迁徙与侵袭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survivin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4例EMs患者,汉族22例,维族22例;30例非EMs及非内膜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汉族15例,维族15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s患者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不同族别、不同时期(增生期、分泌期)及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Bcl-2、Bax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结果:Bcl-2、Bax、survivin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1)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Bcl-2的表达高于分泌期(P〈0.05),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survivin都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Bcl-2和survivi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汉族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Bax都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Bax表达均比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中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与无EMs者不同,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弱,抑制凋亡基因表达增强,有利于异位内膜的种植生存和发展。维族和汉族EMs凋亡基因Bcl-2、Bax、survivin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异位病灶组织及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分离提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相应间质细胞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差异。方法 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刮勺刮取新鲜子宫内膜组织,冰盒运输,采用改良EMs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并通过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离提纯的细胞进行鉴定。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对比分离提纯的细胞与相应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EMs在位内膜组织间质细胞原代分离12例均成功,成功率100%(成功指标:指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并稳定传代)。EMs异位组织分离培养12例成功11例,成功率为91.7%。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分离9例成功8例,成功率为88.9%。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间质细胞(human ec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cESCs)与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间质细胞(human eu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uESCs)及正常人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uman normal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nESCs)普通光镜观察无明显差异。但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Ec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uESCs及HEnESCs两者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P<0.01),而HEuESCs与HEn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间质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其相应组织水平相一致。结论 采用改良EMs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可以降低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培养难度,并保持较高的细胞培养成功率。HEcESCs较HEuESCs及HEn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病灶在组织水平出现了明确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王步军  郑飞云  杨孝军  张乾 《浙江医学》2011,33(12):1777-1780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调节,从血管形成和基因调控方面进一步探究它们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取EMs异位内膜58例,EMs在位内膜25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HIF-1α和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病例的治疗、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在EMs患者的异位内膜中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在EMs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P<0.05);HIF-1α在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PTE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HIF-1α和PTEN 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痛经情况、囊肿大小及术后受孕与否均无相关性,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情况有相关性;HIF-1α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直接参与EMs的血管生成,HIF-1α可能是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PTEN蛋白能够诱导EMs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它在EMs中表达存在缺失或减弱.它们相互作用对EMs细胞的异位种植和存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MMP-3及TIMP-1在EMs的异位内膜组织(40例)及在位内膜组织(42例)中的表达,并与同期38例子宫正常内膜组织进行对比。结果:MMP-3在异位内膜中均高表达,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异位及在位内膜中均呈低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TIMP-1表达降低(P<0.01)。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的MMP-3过表达,而TIMP-1表达下降,两者间的比例失调使异位内膜组织更具侵袭性,这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