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胎死宫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SLE以年轻女性多见,育龄妇女占病人的90%~95%,而SLE妇女的妊娠给原发病带来很大的影响,一般认为SLE合并妊娠患者母婴风险均较大,尤其是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更增加了对妊娠SLE妇女的威胁,因为血管内皮是由磷脂组成,如体内有抗磷脂抗体,就可以形成血栓,如果发生在子宫,则可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而造成流产,所以SLE孕妇易出现流产,早产,过期产,胎儿发育不良或死胎等,从而增加胎儿的夭折率,比例在11.5%~60%,对于育龄期SLE患者是否能怀孕,妊娠对SLE病情及妊娠结局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胎死宫内是孕妇生活中重要的应激事件,是孕妇群体中的特殊个体,精神上的打击和引产的痛苦使她们的心理有别于正常妊娠分娩的孕妇[1].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收治的死胎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临床调查,并对有心理问题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母婴保健的关键环节。围产儿死亡包括孕满28周的死胎、死产及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死亡。北京地区1988~1997年资料统计围产儿死亡率由15.72‰降至10.93‰,其中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明显下降,但胎死宫内发生率10年未变,为4.76‰~4.73‰[1]。本文仅针对孕满28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三年来孕妇胎死宫内病例34例进行分析,探讨死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死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死胎病例中,导致死胎的主要原因为ICP、妊高征、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过少、胎膜早破、IUGR、畸形等。结论: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宣教,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孕期保健工作,重点监护高危妊娠孕妇,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死胎发生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郭砚玉 《天津护理》2000,8(3):128-129
本文通过对36例胎 内原因分析,强调预防死胎的重点在于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高孕妇管理及提高自我监测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孕妇,32岁,孕26周。自感胎动消失,子宫不继续增大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宫径线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心、胎动消失。 采用SSA-270A彩超诊断仪,用线阵探头(频率3.75MHz),探查腹部。超声所见:胎儿似刚死亡不久,显示胎心、胎动消失,胎儿形态、回声无明显改变(彩图11见240页),子宫大小与正常妊娠月份基本相符,羊水已被吸收,胎儿挤压而干涸。超声诊断:胎死宫内;建议引产终止妊娠。于第二天行引产术,引  相似文献   

7.
胎死宫内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胎儿在宫内死亡的原因,及时对濒死胎儿作出诊断,适时结束分娩,是降低围产死亡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33例胎死宫内的原因分析,强调预防死胎的重点在于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自我监护意识,并提出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产程及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引产的48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妇为本地常住居民者出现死胎18例,发生率为37.5%,产妇为外地流动居民者出现死胎30例,发生率为62.5%.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包括妊娠合并症,胎盘及脐带原因、胎儿因素等.结论 发展和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保健技术,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产科门诊妊娠28周以上的210例初产妇作为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包括孕期教育、孕妇入院后教育、产房助产士全程护理;随机抽取普通分娩的初产妇21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初产妇分娩时的心理压力,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调动最大潜能来对待每一产程,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哀伤情况和心态的转变过程,为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对产科30个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使用改良《围产哀伤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产妇的哀伤程度为(77.77±12.84)分。其中,孕周和年龄对哀伤结果评分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心理过程复杂,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特殊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初产妇分娩期心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初产妇分娩期的心理障碍,探讨解除方法及效果。方法:在产前检查及分娩过程中通过交谈及观察,了解初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状态。结果:本组初产妇分娩期心理障碍有任性依赖、焦虑、恐惧及抑郁、忧虑四种类型,经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后,产妇能有效地配合产程指导,使总产程平均缩短4h,母婴平安,康复出院。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对初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UFD )是双胎妊娠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可造成另一胎儿的死亡及新生儿脑瘫及其它脑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还可引起孕妇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因素以绒毛膜性最重要。临床应结合绒毛膜性、死胎发生的孕周,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正确及时的处理及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对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总结20例双胎妊娠晚期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产前监测母体凝血功能及存活儿宫内情况,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产后预防大出血和感染,指导母乳喂养。20例中无孕产妇及存活儿死亡。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头盆不称及妊娠并发症的单胎初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后24 h出血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妇产后出血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初产妇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贾晓燕 《全科护理》2011,(24):2212-2212
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精神心理因素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即将到来的分娩,对于所有的初产妇而言,在心理上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在孕产妇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这种严重的情绪反映就会使孕产妇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尤其是在临产后活跃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鹰  黎慧华 《护理研究》2004,18(22):2023-2024
[目的 ]探讨产后心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的积极作用。 [方法 ]随机将产妇分为 2组 ,非心理干预组12 0例给予产后一般护理 ,心理干预组12 0例给予产后一般护理和心理干预 ;产后 4周对产妇进行询问和调查 ,比较两组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情况。 [结果 ]心理干预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产后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初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双胎妊娠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双胎妊娠并发症多,如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及双胎之一宫内死亡(IUFD)等,均威胁母儿健康[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40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观察组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检查,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经系统化健康教育后,自然分娩率提高,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h出血量减少,产时疼痛程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支持、促进、保护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