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和坦索罗辛胶囊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72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口服索利那新片5mg/d和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mg/d,对照组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d和安慰剂,记录治疗前,服药12周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表(I-QOL)、每次排尿量(导尿+自然排尿)、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6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5例。服药12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I-QOL、每次排尿量、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索利那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服用较单一索利那新更能缓解膀胱痉挛症状和排尿不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申大年  胡娟娟 《甘肃科技》2015,31(3):145-146,126
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分别应用琥珀酸索利那新(54例)和酒石酸托特罗定(55例)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评价两种药物在疗效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文献复习。109例患者治疗10~12周后,获得随访104例,其中琥珀酸索利那新组51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76.5%,其中症状完全消失24例(61.50%),明显好转7例(17.9%),8例无效(20.5%);酒石酸托特罗定52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67.3%,其中症状完全消失17例(48.6%),明显好转7例(20.0%),11例无效(31.4%);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月;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服药期间无明显不适,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口干和排尿费力等。琥珀酸索利那新和酒石酸托特罗定都是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的药物而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司聪 《甘肃科技》2014,(13):155-156
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和酒石酸托特罗定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分别应用琥珀酸索利那新(33例)和酒石酸托特罗定(32例)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评价两种药物在疗效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文献复习。65例患者治疗10~12周后,获得随访58例,其中琥珀酸索利那新组28例,有效22例(78.6%,),症状完全消失17例(60.7%),明显好转5例(17.9%),6例无效(21.4%);酒石酸托特罗定30例,有效21例,症状完全消失15例(50.0%),明显好转6例(20.0%),9例无效(30.0%)。  相似文献   

4.
探讨SSP低频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甘肃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SCI导致的NB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治疗组给予SSP低频电刺激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方案,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30min/次,1次/d,7d/周),持续3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d、20d的日排尿次数、24h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膀胱内压力的变化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7d排尿次数、膀胱内压力及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1d,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膀胱内压力及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和治疗后7d有改善,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7d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SP低频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相比传统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短期疗效更加明显,起效更加迅速,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别,同时SSP具有无创的特点,减少患者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以往全膀胱切除术后常用腹壁造口解决排尿问题,患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而理想的代膀胱是能够自主控制排尿,对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没有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最大程度地提高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全膀胱切除时注意保护好尿道膜部与尿道外括约肌。用带蒂的末段回肠以“W”型整形缝合为球囊状新膀胱,安置于盆腔内,其最低位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围手术期2例患者出现新膀胱漏尿、腹膜炎,经处理后痊愈。20例术后恢复顺利。追踪观察一年,22例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无尿失禁、无溢尿,排尿间隔时间3h以上,每次尿量>200mL。术后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检查无明显改变,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20例男性患者术后出现阳萎。22例患者未见残余尿道发生肿瘤。结论:本术式简便易行,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按经典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术中尽量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并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1994.4-2000.4进行该手术26例,其中23例术后能自控排尿、无尿失禁、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术后排尿困难。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尿道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新膀胱术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肾镜碎石术在小儿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小儿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儿年龄4~9(6.6±1.57)岁,膀胱结石直径1.3~3.7(2.6±0.92)cm;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建立经皮膀胱通道,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击碎膀胱结石,视术中情况留置尿管。结果:所有患儿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0~45(32.5±6.43)min。术后早期5例患儿因留置尿管感尿道疼痛,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所有患儿均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经皮膀胱肾镜治疗小儿膀胱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可有效避免经尿道手术所致的术中技术风险、术后结石残留和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尿道下裂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52例施行MAGPI、Onlay、Duckett、Duckett+Onlay、Flip+Flap、尿道成形合并膀胱黏膜成形术6种术式对3种类型尿道下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种术式因针对尿道下裂严重程度各部相同,通过对52例病例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的治愈率也不相同,其中MAGPI的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仅为25.0%且无尿瘘发生,而Flip+Flap术后尿道狭窄、尿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患者尿道下裂的类型灵活选用不同术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需长时间尿道留置尿管给患者带来的行走、生活不便及继法逆行尿路感染问题.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关腹后行膀胱造瘘术,置Foley氏管留置,直至膀胱功能恢复拔除.结果14例受术者在未用特殊抗生素的情况下无一例造瘘口、尿路、膀胱感染,膀胱功能如期恢复.结论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彻底,膀胱恢复快,避免反复尿道插管,降低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方便,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带管出院减轻患者经济、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阴囊皮瓣尿道成型术中背侧包皮的临床利用价值。方法收集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21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总结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期手术治愈18例,外形效果比较满意,治愈率85.7%,其中冠状沟型5例,阴茎体型16例。术后尿道狭窄1例,尿道瘘2例。结论在阴茎、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基础上进行改良,利用背侧包皮覆盖在腹侧并包埋重建尿道的尿道成型的新方法,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疗效满意,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1995年5月~1998年4月用KTP/YAG激光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6例,膀胱癌9例,尿道狭窄7例。所有病例术后均排尿通畅,前列腺增生症状明显改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流率明显增加,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率达100%。9例膀胱癌均采取扩大范围照射,除1例因晚期转移癌死亡外,8例至今未见复发。2例后尿道狭窄术后1年复发需长期行尿道扩张。结果表明KTP/YAG激光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比电切具有明显的优点,安全可靠,创伤少、出血少、并发症少、禁忌症少、适应症广,尤适用于老年、体弱多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TURP术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1例TURP术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患者的病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尿道水肿4例;前列腺组织残留2例;前列腺增生复发7例;尿道狭窄2例;膀胱颈口瘢痕挛缩2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4例.结论:TURP术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原因有尿道水肿、组织残留、前列腺增生复发、尿道狭窄、膀胱颈口瘢痕挛缩和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等.提高手术技巧和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对避免发生术后排尿困难和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尿道完整,4例膀胱颈和9例尿道损伤后均缝合修补。术后随访1~31个月,无尿道狭窄、尿失禁、性功能丧失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适应症以侧叶增生为主,中叶无明显增生,无膀胱内疾病,未接受过射频、微波、注射及电切等治疗BPH的患者。术后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和分析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快速康复效果,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6个月障碍指数。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表明: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与术后3、6个月腰痛V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与术后3个月腿痛VAS评分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相比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量平均35 mL,住院时间平均8天。因此,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并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分析15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术中出血1.33%,术后继发出血2%,经尿道电切术综合征2.66%,包膜穿孔和灌洗液外渗0.66%,暂时性尿失禁7.33%,尿道外口狭窄5.33%,排尿不畅2%,尿路感染8%.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时防治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本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拟探讨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中应用低容量性自体储血对失血和输血的影响及其安全可靠性。选取择期行开腹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H组):H组在开腹后切除肝实质前缓慢采集占体重0.7%的全血,同时限制输液维持采血后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在目标范围内直至肝实质切除完毕,再回输自体血;C组未实行采血。记录术中手术和麻醉情况、术后重要脏器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H组患者低容量性自体储血的采血量平均数是450 mL,低容量性自体储血后CVP平均降低2.27 cmH2O,H组的出血量比C组低(P<0.05)。两组术中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院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实行低容量性自体储血能有效降低CVP,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安全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介入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治疗血管再通时间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1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STEMI的患者,按照优化介入流程启动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Dt B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入院和PCI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值及术后6个月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靶血管病变、心功能Killip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相似,但在PCI术后6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可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改善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温沐舒坦药液进行雾化吸入对甲状腺术后出血及呼吸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8例甲状腺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观察组用4~8℃的低温沐舒坦药液+地塞米松+0.9%NS 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用常温药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咽部不适、喉部水肿等呼吸道并发症,3~7天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药液进行雾化吸入能有效减少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的舒适度。此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85例择期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胸导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指标FEV1、FVC、PEFR);两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胸导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