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靖边油田实施注水开发多年,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窜水淹引起的高含水、特高含水问题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和油田开发整体效益。充分认识油藏内窜流通道的特征,对提高注水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沉积微相和井间连通性识别窜流通道的存在性,基于生产动态曲线法识别窜流通道的方向,描述了靖边砂子湾油田某开发单元的窜流通道方向。最后施工效果表明根据上述方法确定的调驱井组的含水率显著降低,验证了所识别窜流通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天然裂缝广泛发育,人工裂缝使其裂缝系统更加复杂多样。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裂缝系统发生动态变化,现有的孔隙型示踪剂解释模型难以有效表征该类水窜裂缝系统。以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为例,通过分析水窜、水淹综合特征,将水窜裂缝系统划分为人工裂缝窜通型、差异裂缝交互型和裂缝相对均匀推进型,等效抽象出不同水窜裂缝系统的物理模型,并依据注入水与示踪剂在裂缝条带中运动的基本假设,建立了Ⅰ类单峰型、Ⅱ类多峰型、Ⅲ类宽台型水窜裂缝系统的示踪剂分类解释模型,实现了非均质问题的相对均质化处理。现场实例验证了该分类模型在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示踪剂解释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水窜、水淹治理方案的准确制定和后期精细挖潜提供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裂缝性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采井间的窜流问题,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油田开发实践,选出油田地质静态特征指标和反映油田发生水窜的动态特征指标,用数学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针对油水井的评价指标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权重系数法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指数,提出注采窜流井区评价标准,最后根据目标油水井的综合指数来判别其窜流程度。通过在BD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腰英台油田特低渗透裂缝油藏地质特点,开展了深部调剖技术先导试验研究。室内筛选了预交联体膨颗粒复合堵剂及配方组合,并模拟油藏条件(不同温度、矿化度)进行了适用性评价。自2010年9月以来,累计开展了4个井组的现场试验,平均单井注入堵剂1 043 m3,地层注水压力平均上升10 MPa,吸水指数大幅度下降,对应井组见到不同程度的增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调堵工艺技术能有效地封堵地层裂缝水窜通道,为腰英台油田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封堵特低渗油藏CO 驱过程中形成的窜流通道,选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正丁胺作为封窜剂进行实验研究。正丁胺在油藏条件下能与CO 反应生成固体碳酸盐,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封堵CO 窜流通道。动态评价实验表明:加入乙醇保护段塞后,正丁胺的注入压力低于1. 5 MPa,能满足特低渗油藏的注入要求;在渗透率级差为4.3 的非均质岩心封窜实验中,注入正丁胺能提高低渗层采收率18%以上,说明正丁胺具有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用正丁胺封堵气窜通道能为提高CO 驱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发育及储层非均质性往往会使注入水沿着优势通道窜进,造成油井含水异常或不同程度水淹。文中综合井间连通性计算结果、油藏地质信息、生产动态资料,建立实时更新的传导率变化体系和油藏窜流通道判别方法,运用连通性方法计算水井平面注水劈分系数和注水效率。经与现场示踪剂解释及传统注采受效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两者测试结果与基于连通性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缝洞型油藏优势窜流通道的识别,对油田实施调剖堵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由于裂缝发育及储层非均质等因素影响,注入水会沿优势通道窜进,造成油井水淹、产量下降。为了有效而准确地识别水窜优势通道,在综合考虑影响注采井间窜流的储层和生产动态因素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各因素权重大小,并建立井间优势通道定量判别模型,从而量化评判单井的窜流程度。实例表明,该定量判别优势窜流通道方法计算简便,与实际符合度高,对现场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表征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井间复杂的裂缝信息,通过分析该类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将井间复杂的裂缝系统等效为均匀分布的抛物型裂缝条带,通过裂缝条带的流管束等效,建立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示踪剂监测等效抛物型解释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及不同裂缝参数组合模式下的示踪剂响应曲线特征;以定波及有效裂缝体积和示踪剂曲线形态模式为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建立了模型示踪剂曲线自动拟合方法,并通过矿场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水窜水淹井逐级调控实时监测、方案优化调整及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注采井间窜流的判别是油田开发和动态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杨家坝油田E1f23属于裂缝-孔隙砂岩油藏,注采井间窜流明显,但注采井间窜流的方向和严重程度认识不清,致油田开发调整效果不理想。通过研究应用注采井间窜流预警方法,在充分应用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归纳了16项判别指标,并通过模糊评判方法对杨家坝油田E1f23注采井间的窜流方向和严重程度进行实时预警,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低渗-特低透油田随着长期的注水开发,初期压裂投产开发所形成的复杂人工裂缝成为井组内油井含水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解决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水淹的主要技术为调剖堵水,通过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使其能够均匀分布,来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水驱油藏窜流现象,提高注水利用率,需要确定油藏存在窜流的低效循环场区域。基于水驱开发油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建立包括油藏静态、动态参数的注采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注采有效性评价指标量化分级标准、影响因素分级权重标准和注采有效性分级标准;结合油田实践,进一步建立油藏注采有效性计算评价方法和步骤。根据建立的综合评判方法,分析评价了江苏油田某油藏水驱开发的注采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油藏实施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埋深浅、油层破裂压力高或EOR过程中垂向地应力减小的油层水力压裂后容易形成水平裂缝,为此
基于模拟垂直裂缝的嵌入裂缝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高效处理水平裂缝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准确模拟了水平裂
缝对油层开采状况的影响。采用规则网格单独剖分油藏基质,根据水平裂缝与油藏网格的多边形相交面划分非规
则裂缝网格,通过定义非相邻网格连接记录裂缝网格与基质网格、井之间的连接关系。基质与裂缝耦合的流体流
动方程离散后,建立了带有加边七对角稀疏系数矩阵的三维油藏基质与裂缝系统数值模拟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
了含有水平裂缝的一注一采低渗油藏,并与局部网格加密模型、多段井模型以及等效渗透率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
对比,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局部网格加密模型比较接近。最后以大注采压差两注一采水驱开发的低渗油藏为例,
研究了不同裂缝穿透比和无量纲导流能力对油井生产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庆三叠系油藏都为特低渗透油藏,为了改善低孔低渗油藏开发效果,通常对区块采取整体压裂,但该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压裂之后,地层存在天然裂缝继续扩张以及产生新的次生裂缝,虽然能够提升单井产量,但同时也可产生油井产量递减快、注水水窜等许多新的问题,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因此从裂缝识别技术研究出发,寻找区块的裂缝发育特征,提出下步裂缝治理技术和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技术,为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火烧山油田属典型的多层、复杂裂缝性特低渗、低流度砂岩油藏。砂岩储集层注水水窜方向多,速度快,是国内外罕见的难开发、难管理油田,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油田"。火烧山油田于1988年全面投入开发,设计年产能108.58×104t,1991年年产能仅有48.42×104t,油田水淹、水窜严重,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15.
水驱砂岩油藏注采窜流井区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水驱油藏的水窜现象、提高注水利用率,需要确定出油藏存在窜流的低效注采井区、层位.根据油田开发实践,提出能反映油水井发生水窜的动态特征指标,然后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各类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出反映油藏注采井间窜流状况的评价指标集,利用权重系数法得到评判油藏注采井间窜流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数.通过油田的开发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6.
马庆涛  吴洁  马骁 《特种油气藏》2019,26(6):103-107
针对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导致大芦湖油田高21块油井产量快速递减、含水率迅速上升、剩余油分布不均的问题,利用流线模拟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识别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并通过现场示踪剂检测结果验证窜流通道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设计36种不稳定注水方案,优选不稳定注水方式。研究表明:流线模拟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可以定量识别水驱窜流通道;对称周期注水、短注长停注水、异步不稳定注水可以起到增油降水、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全区异步不稳定交替注水方案为技术、经济最佳方案,与常规水驱方案相比,累计产油量提高7.6×104m3,净收入提高1074×104元。该研究为此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水淹力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发育着复杂的裂缝网络,随着注水开采程度的加深,过高的注入压力和过量的注水会引起微裂缝开启、起裂、扩展和相互贯通,在注采连线形成高渗透带,导致注入水单向突进,油井含水上升快,造成油井水淹和窜流严重,降低了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针对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裂缝系统的演化贯通给油田开发带来的困难,研究分析了天然裂缝内注入水渗流对裂缝起裂的影响,应用岩石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天然裂缝性储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注入压力作用下天然裂缝的开启、扩展延伸和相互贯通的力学机理,对天然裂缝性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研究裂缝的分布规律、确定合理的注水方式和注水压力、延缓注水 开发过程中油井方向性水窜和水淹速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油藏分类标准将渗透率介于1×10-3μm2和10×10-3μm2的油藏划分为特低渗透油藏,而大庆油田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这类油藏的见水时间及开发效果仍存在差异,除渗透率级别外,储层裂缝发育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据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63个区块地质特征,以裂缝参数为首要分类指标,基质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孔喉比、可动流体饱和度和黏度为主要分类指标,结合开发难易程度将特低渗透油藏分为4类,确定了各类油藏主要参数的分类界限,为进一步研究特低渗透油藏水驱规律特征及开发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特低丰度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特低丰度储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研究形成了识别薄窄砂体的空变子波地震反演、独立变量分析、虚拟井预测技术,砂体预测精度达到85%以上。建立了基于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不同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提出了裂缝性油藏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运用适合超薄油层水平井开采技术及特低渗透储层蒸汽吞吐和微生物采油技术,使大庆外围油田2005年原油产量突破了500×104t。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水窜、水淹问题,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以延长油田南部地区长8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裂缝-基质动态渗吸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确定了制约渗吸效果的关键因素,获得了渗吸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考虑渗吸-驱替双重作用的渗流数学模型,确定了研究区最佳注采参数。研究表明,水驱油过程存在使渗吸驱油效率达到最高的最佳驱替速度,且随着渗透率的降低最佳驱替速度变小;储集层品质指数和岩石水相润湿指数越大,渗吸驱油效率越高,而初始含水饱和度、油水黏度比越大,渗吸驱油效率越低;延长油田南部长8特低渗油藏最佳注采比为0.95,含水率95%时预测的水驱采出程度为17.2%,较常规注水(注采比1.2)增加2.9个百分点。充分发挥渗吸-驱替双重作用的"适度温和"注水技术可显著提高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