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云广直流工程统一使用ELCAD软件进行电气二次设计。文章简要地介绍ELCAD软件,以云广±800kV直流工程穗东换流站为例,分析了该直流工程电气二次设计特点,说明ELCAD软件十分适用于该工程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云广直流工程统一使用ELCAD软件进行电气二次设计。文章简要地介绍ELCAD软件,以云广±800kV直流工程穗东换流站为例,分析了该直流工程电气二次设计特点,说明ELCAD软件十分适用于该工程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沪直流工程换流站噪声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流换流站投入运行后,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使得周边的噪声水平有明显提高,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三沪直流工程首次将噪声治理纳入工程本体建设,把前期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充分应用到三沪换流站设计中,做到了降噪设施与工程主体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对直流工程换流站噪声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三沪直流工程换流站噪声治理措施和效果进行了论述,并归纳总结出直流换流站噪声治理的经验,对今后直流工程的降噪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密南±800kV换流站是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送端换流站,概算动态投资65.2亿元,工程由西北院、新疆院及华北院联合设计,本文从哈密南±800kV换流站电气主接线、阀厅及换流变压器、直流场、交流滤波器和电气总平面布置以及站用电系统等方面介绍了该换流站的设计特点,另外还叙述了该工程设计中的优化创新,为国内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沪直流工程换流站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家冲(宜都)换流站是三沪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整流站,其建设意义十分重要。文章从电气主接线、阀厅及换流变压器、直流场、交流滤波器和电气总平面布置以及站用电系统等方面介绍了该换流站的设计特点,另外还叙述了该工程设计中的优化创新,为国内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电压技术》2006,32(11):48-48
11月5日,武汉高压研究院输电技术研究所电磁兼容研究室万保权主任在上海华新换流站向国网栾军总工程师、建设运行部梁旭明副主任、国网建设公司孙竹森副总经理等领导汇报了三沪±500kV直流输电工程大负荷试验中的电磁环境,尤其是线路极导线垂直排列时的电磁环境测量情况。从10月28日起,万保权主任带领武汉高压研究院技术人员对±500kV三沪直流输电工程的宜都换流站、华新换流站、线路的合成电场、直流磁场、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进行了测量。截至11月5日,测量参数工作完成并向国网公司领导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武汉高压研究院…  相似文献   

7.
高岭背靠背换流站换流变BOX- IN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华  高湛  吴必华 《电力建设》2008,29(8):18-0
高岭背靠背换流站换流变BOX- IN 设计首次由国内设计单位负责。在借鉴华新换流站换流变BOX- IN 优点基础上, 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 对高岭背靠背换流站换流变BOX- IN 的开孔布置、结构受力特点及结构方案、通风方案选择、声学材料选用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力求做到拆卸、安装方便快捷, 方便换流变的检修和维护, 最大程度减小换流变噪声对站内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直流换流站阀厅设备布置、电气连接以及金具设计是保证阀厅电气安全净距,控制电晕及场强,实现换流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分析了完全采用国产化设备的±500 kV宝鸡换流站阀厅电气设备选型、布置及一次连接的设计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阀厅内电气连接的特殊要求,详细介绍阀厅内金具的设计方案及特点,并对阀厅电气设计和建设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500 kV呼伦贝尔-辽宁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个采用直流输电技术的煤电基地电力外送工程,同时也是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究、设计、制造、建设及调试的±500 kV直流工程.该工程由两端换流站、908 km线路及配套通信工程组成,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介绍了呼伦贝尔—辽宁直流输电工程受端±500 kV穆家换流站的主要设计原则,总结了±500 kV穆家换流站的主要设计特点,并对主要创新点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穆家换流站的总结,期望对高压直流换流站乃至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设计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兴仁换流站工程的电气主接线、阀厅及换流变压器、直流场、交流滤波器和电气总平面布置以及站用电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和特点。该工程的自主化实践具有中方负责、外方支持,国内设计范围扩大,自主化调试,以及取得一系列自主化成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相继发生换相失败过程中,即使两侧系统并没有发生失步振荡,换流站附近交流线路上的电气量也会周期性变化,可能导致失步解列装置的不正确动作。以基于电压、电流间相位角的失步解列判据为例,研究了相继换相失败对判据的具体影响。首先,在PSCAD/EMTDC上搭建交直流混联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相继换相失败过程中交直流系统电气量变化特征,总结了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周期性变化特点;继而对交流线路上的电压、电流间的相位角轨迹进行时域解析计算,分析了相关电气量对相位角变化规律的影响特点,揭示了相继换相失败对基于相位角的失步解列判据的影响机理;最后,以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800 kV复龙换流站双极四阀组换流器采用西门子技术大组件换流阀,其饱和电抗器结构复杂、可靠性低,运行时冷却管路极易漏水,多次导致阀组闭锁。文中在分析西门子阀电抗器典型缺陷的基础上,结合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际,设计研制了一种西门子换流阀用新型一体式饱和电抗器,并成功应用于复龙站换流阀电抗器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饱和电抗器采用的单线圈和单管路设计,既保持了电抗器外部电气性能、冷却水流量特性、安装结构尺寸及重量等基本不变,还显著提高了电抗器冷却水路的可靠性,也降低了运行振动受力及噪声水平,可满足特高压直流工程技术与应用需要;对于提高换流阀设备本质安全、保障直流系统能量可用率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扶中  卢毓欣  崔琼 《电力建设》2012,33(11):14-18
以郑州特高压换流站为研究对象,借鉴户外直流场的紧急融冰接线原理,根据户内直流场的特殊性,提出适用于换流站户内直流场的2种新型融冰接线形式,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最后,按照推荐的电气接线形式给出了新型户内直流场电气平面布置方案,并分析这种布置方案在紧急融冰时的运行方式和独特优点。研究结论可为特高压换流站户内直流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同塔双回、换流站同址的直流输电工程具有同塔双回直流独立运行、换流站同址合建、共用交流场的特点,其灵活、多样的运行方式对滤波器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按照滤波器设计的流程详细分析了同塔双回、换流站同址时影响滤波器设计的关键问题,分别针对直流运行方式、双回直流谐波电流计算、谐波阻抗分区、滤波器选型和参数选择、滤波器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同塔双回、换流站同址的直流输电工程交流滤波器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荆门—上海直流工程±500kV团林换流站的设计原则,分析总结了团林换流站的设计特点,为高压、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直流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各分量的特点,根据当前输电线路和电信线路的运行方式、电气特性特点,对各分量进行了简化或取舍,提出采用等效干扰电流法进行工程评估,计算噪声计电动势,干扰影响计算公式不需考虑衰减系数。计算结果为正在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DL/T 5340 《直流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影响防护设计规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换流站直流场设备(包括电缆)的雷电绝缘水平,建立柔性直流工程换流站和各站直流进线段1~2 km输电线路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根据线路电气结构参数确定输电线路绕击和反击电流值,雷电流采用双指数函数模型,杆塔塔头间隙闪络判据采用相交法,计算架空线路在雷电绕击和反击工况下换流站直流场设备和电缆雷电侵入波过电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换流站直流场设备和电缆雷电绝缘水平,同时计算表明,直流电抗器对雷电过电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湾水电站直流输电电压等级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廷卫  钟胜 《电网技术》2003,27(12):22-26
云南小湾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200MW,将采用直流输电方式向广东送电,设计直流输电容量为3000MW,输电距离约1500km。根据国内外直流输电工程现状,结合直流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选择,对小湾水电站直流输电应采用±500kV还是±600kV电压等级向广东送电进行了研究,并对采用±600kV直流输电电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是确定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设备绝缘水平的重要依据,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了±160 kV南澳三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雷电侵入波仿真计算模型,利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直流线路的最大绕击电流,采用相交法作为空气间隙闪络判据,计算直流线路遭受雷电绕击和反击后换流站内极母线设备以及连接电缆承受的电压应力,并校核各设备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计算结果表明各设备的绝缘裕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