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的免疫学研究,属于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消耗方面的工作,已有不少报导。但仍然不能圆满地解释EHF 早期的渗出症状,为此我们提出EHF 早期发病机理是否有Ⅰ型变态反应参与。我室通过放射免疫吸附等试验,发现EHF 病人血清中总IgE 水平高于正常人。为进一步研究Ⅰ型变态反应与EHF发病机理的关系,我们又进行了病人血清致敏大白鼠肥大细胞的间接脱颗粒试验和特异性直接脱颗粒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长足进展.临床医学与免疫学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很多学者应用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开展免疫应用作了大量的报道。本文拟择心血管疾病与免疫研究概况,以利于临床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水平。1心血管疾病的免疫病理11冠。病’‘·’‘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曾有脂肪及浸润,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损伤反应及克隆等多种学说。近年来,发现免疫系统的改变在该病的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早在198…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anVirus,HV)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干EHF发病机理的研究,曾先后提出过病毒直接作用学说、丘脑下部间脑炎学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及神经体液因素学说。随着临床免疫学的发展,又开始了对本病免疫发病机理的探讨。现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本病是以病毒感染为始动因素,以免疫反应为主要环节的疾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消中IgE 含量、嗜碱性白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和组胺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人,cAMP的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从而提出EHF 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可能有Ⅰ型变态反应参与。为此,我们应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法进一步检测EHF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 水平,结果表明阳性率极显著地高于正常人。从而进一步证实了EHF 的免疫学发病机理有Ⅰ型变态反应参与。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已知为一种急性病毒性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来国内对其免疫机理及免疫治疗,已有不少研究。但用胸腺素作为免疫增强剂和调节剂治疗EHF,尚未见到报告,为了探讨小牛胸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劳动人民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但至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自1986~1992年围绕EHF病毒抗原组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进行了免疫功能的测定,发现EHF患者可出现多种免疫学参数的改变。但有关补体第二激活途径(AP)的改变报道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补体在EHF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于某流行地区,对34例EHF病人同时测定了补体第一途径的50%溶血活性(CH_(50))和第二途径的50%溶血活性(ACH_(50))。对照组20例为当地健康人。CH_(50)测定采用Mayer氏法,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 EHF)患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但由于部份免疫功能的检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甚多,致各家报道不尽一致,很难评价其实验结果的意义。为此,我们对部份免疫功能检测方法作了一些研究和改进。在36例确诊的 EHF 患者检测中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出于免疫学基础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免疫学得到了较大的进展,在临床医学中,免疫学已不仅是用来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种方法学,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免疫在一些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发病机理,进而指导疾病的防治。本文主要介绍国内近3年来在传染病及寄生虫病领域中应用免疫理论及技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Ⅰ型变态反应在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学发病机理中的重要作用,应用抗过敏疗法对比观察了301例EHF早期患者(治疗组143例;对照组158例)。抗过敏疗法为:(1)阿糖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的传染病。我县自 1992年发现首例EHF患者以来 ,每年发病人数为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我院自 1993开展免疫学检查后收治的 1136例E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了我县EHF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的特点及治疗经验。因此 ,对今后我县EHF的临床诊断 ,治疗及其预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1136例EHF患者 ,均按我国本病的诊断标准确诊。1.2 方法 建立所有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病原迄今尚未分离成功,其发病机理及治疗都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发现一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有免疫机理参与,为了探讨出血热免疫功能的改变与发病机理的关系,我们对37例出血热住院病人进行了各期E—玫瑰花结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总补体的测定。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检查对象和方法一、检检对象:对临床确诊的出血热住院患者37例作了免疫功能检测,并以健康输血员作对照,其中轻型5例,中型8例,重型16例,危重型8例。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发病机理与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国外罕见。国内一些学者在登革热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启示下,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发现病人有免疫功能紊乱,在循环血液中和肾小球基底膜均检出免疫复合物(1—4),并证明有补体传统途径明显地激活。鉴于这些免疫学改变与病程经过、临床症状严重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一些学者提出免疫复合物学说,他们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发病的始动环节是  相似文献   

14.
<正> 多种心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酒精中毒、营养不良、病毒感染、遗传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免疫病理学的进展,对自身免疫反应在心肌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其中风湿性心肌病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病毒所致的心肌炎亦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78年Lee等用黑线姬鼠分离到朝鲜出血热病毒,最近国内分离出血热病毒也获得成功。但本病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各地对出血热的免疫反应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本病免疫功能异常,临床使用免疫作用药物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从而使人们对出血热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正> 1969年 Walker 在癫痫的发病机理中首先提出了免疫学机制参与的假说。国外近十多年的临床免疫学研究已初步明确了癫痫病人中存在着免疫异常,这可能是癫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未见报导。1984年7月以来,我们对113例癫痫患儿进行了免疫学检测,发现部分病例有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异常,并用人血球蛋白及胸腺肽治疗,完成疗程者43例,收到了一定疗效。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免疫复合物参与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并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家相继报导EHF 各病期病人血清中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尸检肾脏有免疫复合物(IC)沉积。CIC 水平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其动力学变化与病期转归密切相关,但于恢复期病人血清中,CIC 仍维持一定的高度。更应注意的是Jokine氏发现有些EHF 病人于发病后8个月仍能检出CIC;国内刘志勋发现1例EHF,CIC 持续78天。我们为进一步探讨EHF 各病期均有较高水平的CIC,但其致病作用不同的问题,曾于1981和1982年检测各病期CIC 的沉降系数及CIC 水平动态与吞噬功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证明各病期CIC 沉降系数无明显差异,而与吞噬功能密切相关。现将后者检测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二十多年来,由于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的迅猛发展,其内容已渗透到医学科学各个领域,从基础到临床,从病因、发病机理到诊断,预防、治疗,无不密切相关。为适应我省医学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要求,本刊从本期起连载免疫学基础知识专题讲座,其内容包括:免疫系统、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免疫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马抗鼠IgG为第二抗体ABC免疫酶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30例48人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HF患者外周血中各种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少尿期最显著,恢复期各种比值变化趋于正常。提示EHF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现象,与病情呈正相关,说明T细胞亚群的变化在EHF发病机理方面起一定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定32例健康人和10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EHF患者血清SOD、MDA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以低血压少尿期升高最为明显。测定中还发现SOD、MDA含量升高与病情变化程度有一定关系。作者认为自由基参与了EHF的发病过程。研究EHF与自由基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EHF的发病机理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