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转移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阶段,东部地区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企业面临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需要基于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承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而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梳理产业转移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天水市产业承接和产业选择的因素,助推天水市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在选择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突出区域经济的资源禀赋特色,培育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走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铁经济带是指以高速铁路为基础,以高铁场站为核心,通过高铁的快速连通,推动沿线城市(城镇)在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旅游合作、城镇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互相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兴模式。西部地区高铁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高效率整合要素资源,促进经济要素互补互享,探索创新区域合作新模式,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有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先进要素在经济带的充分流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完善西部地区经济总体布局,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分析,能够解剖西部产业结构的布局在总体上的失衡状态,帮助地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合理发展。采用结构差异度指数法对西部地区产业同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差异度指数较小,内部结构高度一致",即西部内部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域分工不明确,产业同构严重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从资源要素禀赋的相似性、政府利益驱动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和创新地方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加强政府间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发展阶段下,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动态量化空间均衡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维度探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背景下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特征,结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框架,建立实现区域间流通再平衡的思维路径。通过基于2009-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观测期内,区域流通要素集聚度越高,区域营商环境水平越高。同时,区域流通要素集聚显著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区域,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流通要素集聚对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和要素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存在东部、中部、西部阶梯下降的情况。为实现我国区域流通再平衡发展,应坚持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导向,实现资源禀赋的有效集聚,进而推动国内贸易的畅通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楠 《商》2014,(23):237-23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和资源流动的作用下,产业集聚成为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在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经济的过程中,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理论及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聚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产业趋同问题突出,各地区行业结构与布局差异明显,造成区域创意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构建一个要素禀赋差异、行业异质性与区域创意能力理论分析框架,探析异质性行业结构对区域创意能力提升的影响,通过比较生产投入的资本与劳动要素禀赋差异,发现行业异质性能够促进地区创意能力的提高,异质性资本更能够促进市场包容度和创意人才的增加,异质性劳动更能够促进创意人才和技术的进步,而且这些影响具有正反馈的乘数效应。上述结论不仅补充了产业组织理论在创意经济上的应用,验证了劳动力迁移是由投入要素单一化部门向投入要素多元化部门进行,也有助于厘清行业异质性提升区域创意能力、改善创意环境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集群转移的模式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丹 《商场现代化》2007,(18):258-259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因其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更能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在转移的同时,应注意转移产业的选择、移入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和文化的融合,以及处理好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长期积聚起来的要素禀赋所发挥出的集聚效应为东部经济的领先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也形成了该地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地位。而当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进入到新阶段时,要素集聚效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的考验。立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承接实际,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完成经济转型,实现高速、稳定的持久性发展就要积极参与世界性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1.
旅游经济发展一直是西部地区所重视的一大问题,但西部地区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西部地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研究,采取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找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12个省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主要是适应力和调整力以及抵抗力与恢复力两方面差异较大,四川整体优势非常突出,其他地区与四川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各省内部发展不平衡,根据适应和调整力以及抵抗与恢复力两个层面分为四类地区。基于此,提出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经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实现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通过对过往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分析,揭示出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是各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域性要素禀赋差异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逻辑前提,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协调应该基于要素禀赋在区域间的差异,因地适宜进行经济布局。如果忽视区域要素的承载能力,只加大要素的投入或依靠技术的革新,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区域承载能力也会濒临崩溃。黑龙江省要充分利用各区域的要素禀赋,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各功能区功能相对独立发展,同时各功能区之间还要注重协调各功能区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各功能区之间的良性互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丽雅 《现代商业》2014,(1):139-140
产业转移是经济一体化推动下的一种全球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化产业分工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积极进行调整,但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西部民族地区梯度化转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产业承接有利于充分发挥中西部发展优势,可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稳定有效扩大就业途径,激发内需潜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能有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帮助西部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高于东西部地区。因此,有效增加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会打破中部地区发展瓶颈,改善发展环境,还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使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地域平台上流动,创造更高的价值,更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16.
当前,区域经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乌海市与周边地区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产业基础等多个方面均具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如果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会造成区域资源浪费、无序竞争和严重内耗,而且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面临被整合和淘汰的危险。因此,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对周边其他城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化必然会对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产业升级的方向、产业升级的幅度以及产业升级中断风险的规避来分析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升级路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人口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都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大不同,其大部分区域具有牧区、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特征。本文分析的西部地区,主要就是指的西部民族牧区。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绝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生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应当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破解发展瓶颈,选择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在技术领域孕育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但从其经济发展来看,强大的军工科技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本文在系统分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深度研究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提出西部典型地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间贸易,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还是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贸易,都会受到政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政策、历史文化因素、交通运输状况、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区域间贸易最为根本的因素乃是要素禀赋的不同,各个区域要素禀赋不同是区域间贸易的根本驱动力。本文在分析清楚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贸易的实际提出了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视角的区域间贸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