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敏杰 《治淮》2021,(2):14-16
一、水量分配方案内容水量分配方案是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和节约保护水资源为目标,以流域为单元,从合理控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协调平衡流域河道内外用水、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统筹协调区域间用水的角度,确定流域内各区域地表水的用水份额,一般不包括调入调出本流域的水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应当依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订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柳河是松辽流域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河流之一,文中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柳河流域实际,分析计算柳河流域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整理现状供、用水量,分析柳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以流域为单元,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确定柳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在控制地下水合理开采和保障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依据上一级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柳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柳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控制流域地表水资源的耗损量,将流域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分配到柳河流域各省(区),确定各省(区)地表水分配份额和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通过实施水量分配方案,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钱敏 《治淮》2012,(10):4-6
一、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水利部批复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2010年)任务书》。为推进全国分省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方案制定和主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2011年7月,水利部下发《关于做好水量分配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1〕368号),全面启动跨省江河流域  相似文献   

4.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辉发河河道内外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在充分分析流域水文水资源现状基础上,提出辉发河流域需水预测成果,并对规划水平年流域套市级行政区多年平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解,从而在保障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辉发河流域内各市地表水可分配水量;按照水量分配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行政区河道外利用的地表水取用水量份额和地表水耗损量份额,最终确定辉发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5.
加强用水统计管理、提高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跨流域或区域长距离输水工程众多,输水损失在各个行政单元如何分摊一直是用水总量统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用水统计又是其中主要和关键的内容。针对我国南方灌区现状渠系复杂、农业用水供用耗排监测设施不足以支撑区域用水统计问题,为了规范用水统计口径、提高灌区用水统计精度,探索大型长距离输水工程中跨界损失分摊问题,以成都市郫都区和德阳市中江县为例,立足水循环过程,建立三个尺度的水量平衡方程,从用水端反推行政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量并借助较高的非农用水监测精度推求区域用水量。根据不同行政区域到引水渠首的距离长短合理分配跨界损失系数,进而计算分析跨界损失分摊水量。结果表明,若考虑长距离跨界输水损失分摊,2019年郫都区总用水量与红线接近,而中江县因距离引水渠首较远,跨界损失较大,总用水量会超过红线;为实现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的平衡,都江堰灌区在考虑长距离输水损失分摊时应考虑各县(市、区)的实际差异,对各地区红线进行动态管理。研究成果可为全国有关跨流域或区域长距离调水工程计算跨界输水损失分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量分配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已逐步批复,落实工作有序推进。对截至2023年2月全国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进展、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梳理目前水量分配落实工作在协调推动、工作指导、用水统计、监测计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加大水量分配工作力度、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和技术标准、提升监测计量基础工作、科学实施水量调度、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7.
水量分配是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定额管理,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流域规划工程情况及河道内需水要求提出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可分配水量,以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成果为基础,提出第二松花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及措施,明晰流域与区域的用水权益,确保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是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推进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流域和区域有限水资源实现综合效益最合理化和最优化的重要途径。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和生态用水需求矛盾突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调研石羊河流域水量分配和水量调度的思路、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对推进当前我国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用水的公平性问题是水量分配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以惠州市为例,选取常住人口、粮食播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区域水资源总量等与用水量息息相关的指标,并借鉴评价收入公平性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计算了各单项指标与用水量的基尼系数,对惠州市2013年—2017年区域用水公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惠州市近5年来基于人口的用水量分配绝对公平,基于粮食播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区域水资源总量的用水量分配较为公平。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量分配是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湖泊生态保护的关键一环,现有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法注重在宏观层面上对区域取用水权益进行分配,对分配的取用水权益尚未明确到具体的供水水源,针对具体湖泊水量分配的适用性较差。以水源—用户供需结构和湖泊调蓄特性为对象,提出基于生态保护的湖泊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区域用水总量双控的湖泊水量分配方法,将分配水量分为基础可分配水量和增量可分配水量,分别按照公平原则和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分解到各行政区。根据供水系统的复杂程度,探讨了单一湖泊和多湖泊供水系统两种模式下的分配方法。方法应用于南四湖双湖供水系统,结果表明:上级湖多年平均可分配水量5.64亿m3,其中增量可分配水量0.42亿m3;下级湖多年平均可分配水量6.28亿m3,其中增量可分配水量0.34亿m3。研究成果可为具体河湖开展水量分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水资源调度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水资源管理决策由规划、计划、方案到实施、配置的具体手段,是落实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并配置到具体用水户的管理过程。近年,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用水量不断攀升,缺水矛盾已经上升为水资源的首要矛盾,同时洪涝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首位。流域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瓶颈,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1月水利部启动新一批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文中以霍林河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季节性河流的径流特性,根据流域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目标导向,提出季节性河流差异化的水量分配方法。运用该方法确定了流域地表水可分配水量,明确了各省区、河道内外和各行业的分水份额,并选取了监测断面和提出下泄水量要求,相关结论可供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量分配是实现南四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关键一环,现有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法针对湖泊的适用性较差。研究提出以湖泊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可分配水量上限,基于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湖泊水量分配方法,将湖泊可分配水量分为基础可分配水量和增量可分配水量,按照公平原则和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分解到各行政区。应用结果表明,南四湖多年平均可分配水量11.92亿m3,其中基础可分配水量11.16亿m3,增量可分配水量0.76亿m3,成果可为湖泊开展水量分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水量分配是流域和区域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的重要基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情况看,对水量分配方案达成共识远比采用复杂的技术方法更为重要。文章从水量分配指标和时期的选取、用水户用水优先序、初始用水权、水量分配层次等方面分析了湖北省漳河水库水量分配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漳河水库水量分配的方法,提出了由各用水区水量分配方案、各用水户水量分配方案、灌溉用水分配方案组成的漳河水库水量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昆明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中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采用现状规划法,根据昆明市现状年(2010年)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结合最近5 a统计年鉴数据及相关规划成果以及各县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的预测成果,以省政府下达的昆明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对各市(县)级行政区2015,2020,2030年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为昆明市各市(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程孟孟  陈进 《人民长江》2011,42(21):50-52
借鉴国外水量分配模型-多因子综合分析模型,对水资源在赣江流域各用水区域之间进行了分配,旨在对这种水量分配模型进行探讨和实践,以期为我国的水量分配研究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方法。运用该模型计算得到流域8个用水区如赣州、吉安、新余、萍乡、宜春、南昌、抚州、袁惠渠灌区的分水量分别占赣江水资源可分配总量的比例。针对模型应用的特点,指出了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汭河流域供水能力不足及流域辖区内用水部门用水量分配存在矛盾,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流域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用水部门的用水总效益目标最大、余水量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求解,利用Topsis法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后求出最优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2020、2030年用水保证率(50%)下配置水量与预测水量相比工业用水量减少了528.336×104、457.095×104m3,生活用水量减少262.652×104、342.059×104m3,林牧渔畜用水量增加53.538×104、84.098×104m3生态用水量增加-7.905×104、10.398×104m3,农业减少641.047×104、300.292×104m3。通过优...  相似文献   

18.
水量分配是水权制度建设的基础,是维护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合理用水权益,保持水事和谐稳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管理行为。海河流域省际之间的水量分配方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有3个,分别为漳河冀豫水量分配方案、滦河潘家口水库冀津水量分配方案、永定河干流(晋、冀、京)水量分配方案。省际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是“十二五”期间流域管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计算不同频率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时的生态用水量与需水量,主要结论为,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理论是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原理;生态用水等于水资源总量减去生活生产耗水量;根据不同水资源条件下年生态需水量进行生态配水。  相似文献   

20.
钱敏 《中国水利》2012,(16):15-17
新水法实施10年来,淮委努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进程。在管理体制方面,淮委于2006年组织完成《淮河流域流域与行政区域水行政管理事权划分研究》工作。在规划体系方面,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淮干行蓄洪区调整规划由水利部以及安徽、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在流域综合治理方面,组织开展流域内水资源管理指标分解工作,完成了对淮河区各省2015年、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达标控制指标确认工作;编制完成了淮河、沂河、沭河等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开展流域水功能区划定工作;普查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落实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在水行政执法方面,已建成2个行政监察总队、8个水政监察支队、19个水政监察大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