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及其血清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5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的活性,同时采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蛋白水平和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结果患者组的NF-κB活性及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8、0.532、0.536、0.454,P均小于0.05),而对照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549、0.519、0.513,P均小于0.05)。两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6及其mRNA均无明显相关(P均大于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激活状态的PBMC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精神分裂症中活化的NF-κB对IL-1β、TNF-α的基因转录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大鼠模型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G-CSF抗炎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G-CSF治疗组,每组各18只大鼠.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h和12h,G-CSF治疗组分别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皮下注射;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24h、7d、14d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取脑,免疫组化染色计数TNF-ot、IL-1β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NF-κB/IκBα蛋白含量.结果 脑出血灶周组织中的IL-1β阳性细胞和TNF-α阳性细胞在出血24h后最多,7d、14d较前下降.G-CSF组与对照组相比,IL-1β和TNF-α阳性细胞数在24h和7d时下降明显,差异显著性(P<0.01),而14d下降不明显;G-CSF组与对照组相比,24h时NF-κB表达减少而IκB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通过NF-κB途径,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中TNF-α、IL-1β的生成,发挥抗炎症作用从而在脑出血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及血清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 (CXCL16)、抗心磷脂抗体(ACA)评价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将102例ACI患者根据是否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分为两组:观察组(n=54)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对照组(n=48)未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d、14d、30d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治疗前及治疗14d检测血清TLR4、NF-κB、白介素1 β (IL-1β)、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XCL16、ACA,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治疗后7d、14d、30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血清TLR4、NF-κB、IL-1β、IL-6、TNF-α、CXCL16、AC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LRP3与炎症及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1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IS)患者被纳入,并于发病后第3~72 h采集血液样本,采用RT-qPCR定量分析血液中NLRP3 mRNA的水平; 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浓度。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患者恢复情况计分。同时从我院体检中心招募38名年龄、性别相仿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IS患者血液中NLRP3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3 mRNA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357,P=0.002)。此外,AIS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NLRP3与炎症因子IL-1β的水平呈正相关(r=0.31,P=0.016),与IL-6(r=0.07,P=0.751)、TNF-α(r=0.14,P=0.186)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液中NLRP3转录水平越高的AIS患者预后越差;此外,可能是炎症因子IL-1β介导了NLRP3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TBI后1d组(n=6)、TBI后3d组(n=12)和TBI后7d组(n=6),后3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对照组仅行右侧顶部开窗而无TBI.应用RT-PCR、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ISA分别检测4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 mRNA、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照组和TBI后3d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后1d、3d、7d组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组织TLR4表达较少,TBI后3d组创伤灶周围可见大量TLR4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中;NF-κB活性与TLR4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00).TNF-α、IL-6与TLR4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10;r=0.503,P=0.012).结论 TBI可引起损伤区脑组织TLR4的表达和下游NF-κB、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对脑缺血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HE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大剂量阿司匹林组的NF-κB活性降低,以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作用更为明显;各阿司匹林组的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白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和IL-1β、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SAH)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均n=20),构建SAH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TMP低剂量组(腹腔注射TMP 5 mg·kg~(-1),×14 d)和TMP高剂量组(腹腔注射TMP 10 mg·kg~(-1),×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Longa’s 5级标准评分法、苏木精-伊红染色、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神经元损伤、脑组织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NF-κB核移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和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细胞内NF-κB核移位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脑组织中p-AMPK、p-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TMP低剂量组、TMP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脑神经元凋亡率及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脑组织细胞内NF-κB核移位荧光强度明显减弱,且p-AMPK、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TMP可能通过激活AMPK/eNOS/NF-κB信号通路减轻SAH后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SAH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诱导活化作用,并观察NF-κB抑制剂对TNF-α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TNF-α对U251细胞NF-κB的诱导活化,并通过甲基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F-κB抑制剂对TNF-α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TNF-α对U251细胞NF-κB具有诱导活化作用,其作用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NF-κB抑制剂对TNF-α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TNF-α对胶质瘤细胞中的NF-κB具有诱导活化作用,抑制NF-κB活化可以提高胶质瘤细胞对TNF-α诱导的凋亡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慢性癫痫大鼠发作以及应用AQP4抑制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AZA)干预后对海马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影响,探讨AQP4与炎症因子表达间的关系及乙酰唑胺抑制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致痫组(每日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PTZ35 mg/(kg·d)建立慢性癫痫大鼠模型)、乙酰唑胺干预组[每日先腹腔注射AZA35 mg/(kg·d)预处理,30 min后再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PTZ]。连续注射28 d,每天记录大鼠的发作级别。最后一次给药1 d后处死所有大鼠以备实验,RT-q PCR和ELISA检测大鼠海马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内NF-κB p65表达。结果对照组无明显癫痫发作,RT-q PCR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致痫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乙酰唑胺干预组的三者水平明显低于致痫组(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致痫组海马组织NF-κB p65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乙酰唑胺干预组表达量与致痫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唑胺抑制癫痫的发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乙酰唑胺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膜上AQP4的表达、改善星形胶质细胞水肿损伤状况、下调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培养细胞后,细胞上清液中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的水平,以及应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后二者含量的变化,探讨TNF-α、IL-17、NF-κB在偏头痛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选取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40例,采取单侧颈静脉血血清。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进行培养,将THP-1随机分成偏头痛血清组、偏头痛血清+NF-κB抑制剂组及正常血清对照组。各组血清培养THP-124h后,分别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7的水平。结果偏头痛组血清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水平高于正常血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血清+NF-κB抑制剂组上清液中TNF-α含量低于偏头痛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血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上清液中IL-17含量低于偏头痛血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血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3组TNF-α与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可能存在NF-κB导致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7的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百日咳菌液致脑水肿时大鼠脑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感染性脑水肿(感脑)时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99只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百日咳菌液组(PB组).NS组和PB组大鼠按注NS或PB后断头处死时间又分别分为30min、60min、120min、240min4个亚组.ELISA法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的IL-1β和TNFα蛋白质水平,RT-PCR测定脑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注菌液后240min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的IL-1β(384.1±37.7pg/g)、TNFα(768.4±86.3pg/g)的含量明显增高,与C组、NS30min、NS60min、NS120min、NS240min及PB30min、PB60min和PB120min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RT-PCR发现TNFαmRNA表达信号在PB60min组开始增加,PB240min达高峰.NF-κB活性在PB60min组开始增加,PB120min和240min达高峰.结论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增加与感脑脑损害有关,其IL-1β、TNFα含量增多与NF-κB活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联用参附注射液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PD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MMSE评分。同时对比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p65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及总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DSS、MMSE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NF-κB-p6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多项评分结果和炎症因子水平,对PD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minocycline)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海马组织GFAP、COX-2、NF-κB、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满霉素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模型组(M组)和美满霉素治疗组(MT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OX-2和NF-κB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MT 组 GFAP、COX-2、NF-κB、IL-1β和 TNF-α表达较 M 组均降低(P<0.01) ;MT 和 M 组GFAP、COX-2、NF-κB、IL-1β和 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 S 组(P<0.01)。结论美满霉素能降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COX-2、NF-κB、IL-1β和TNF-α的表达,抑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ω-3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改善β淀粉样蛋白(Aβ1-42)沉积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小鼠模型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β-intrahippocampal injection法向36只小鼠脑内海马部位注射寡聚态Aβ1-42建立A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Aβ模型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和Aβ+DHA组(DHA灌胃)。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记忆功能;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变化; 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含量;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扰素-γ(IFN-γ)、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Aβ模型组和Aβ+DHA组小鼠的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和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而TNF-α和IL-16含量、IFN-γ和NF-κB蛋白表达量升高;与Aβ模型组相比,Aβ+DHA组小鼠的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和BDNF蛋白表达量增加,而TNF-α和IL-16含量、IFN-γ和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HA可以改善Aβ1-42致AD小鼠模型记忆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组织中TNF-α和IL-16含量,抑制IFN-γ和NF-κB蛋白表达,促进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对出血转化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山东菏泽市立医院2018-01-2018-12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39例纳入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剩余39例纳入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下开展高压氧治疗),统计并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脑水肿及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血红蛋白水平、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和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脑水肿及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脑水肿及脑血肿体积较对照组小,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红蛋白含量与NF-kB蛋白、TNF-α及IL-1β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血红蛋白含量与NF-kB蛋白、TNF-α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开展高压氧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脑水肿及脑血肿面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提升其满意度,其机制可能与高压氧可抑制TNF-α、IL-1β及NF-kB等炎性因子表达,缓解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对胶质瘤C57BL/6小鼠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采用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技术进行U251胶质瘤细胞植入造模;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造模成瘤与异氟醚干预后作用;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查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20天实验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1.2±0.5mm vs 1.7±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病理表现提示实验组稍好于对照组,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实验组TNF-αmRNA表达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IL-1β与IL-6表达量亦相对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F-κB p65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0.323±0.011vs 0.512±0.016),但仍然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能够抑制胶质瘤的快速生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从而减少脑组织T辅助细胞炎症因子,起到负调控NF-κB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缺血性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对照组(40只),脑心通治疗组(40只),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12 h、1 d、3 d、5 d、7 d五个时间点进行处理。采用Zea 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MRI检查和Bederson评分筛选成功模型;每组五个时间点分别选取6只大鼠行MRI检查,动态观察使用脑心通胶囊后缺血脑组织变化过程,采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梗死区脑组织NF-κB、MMP-9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脑心通治疗组脑梗死区域体积较模型对照组减少。脑心通治疗组NF-κB、MMP-9、TNF-α蛋白及其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假手术组MMP-9、TNF-α和NF-κB蛋白及其mRNA水平与脑心通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通过改变脑梗死区周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来降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颅脑损伤组及rhEPO组。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rhEPO组伤后即刻腹腔注射rhEPO(3000IU/kg);伤后3h、12h、24h、48h、72h、5d和7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伤后3h,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伤后24h达最高峰,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伤后3h,血清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伤后12h迅速达到最高峰,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伤后3d,其水平又再次升高,随后又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κB和TNF-α可能在颅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NF-α的表达而减少损伤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