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减少门诊药房患者退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我院门诊药房在未实施PDCA循环之前作为对照组,2017年8~12月实施PDCA管理之后作为研究组,在此期间分别抽取各组的4000张处方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房药品管理,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药房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的退药情况,退药率以及两组药房管理质量的评分。结果研究组门诊药房的退药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退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药房管理质量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门诊药房的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能够明显降低退药的出现情况,提升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利于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医院住院药房应用PDCA管理退药率降低情况。方法:医院于2016年开始在住院药房实施PDCA管理,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数据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住院药房退药数据为观察组,观察PDCA管理实施前后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差异。结果:对照组正常用药506871次、退药30754次,退药率为5.72%;观察组正常用药561043次,退药7386,退药率为1.23%。两组比较观察组退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PDCA管理能使临床相关人员,工作质量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意识增强,促住院药房退药流程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有效减少药房退药发生,管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药房发放药品资料,根据不同药房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传统管理,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药品管理效果、药品差错状况。结果:观察组药品调配正确率、审核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药品差错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配备差错、处方差错、医嘱差错以及总差错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显著降低药品差错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对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质量及门诊药房药事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将药房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法管理,重点对药房管理的服务质量药品出入库流程、工作效率三个关键点进行观察。对照组为传统药房管理。结果观察组人均处理处方数量72±14张、有效使用率99.32%、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8.97%;对照组的人均处理处方数量56±11张、有效使用率95.96%、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月病人投诉3.0±1.3次、调剂差错率0.82%、不合格报损率0.26%、平均候药时间23.6±6.5 min;对照组每月病人投诉7.2±2.5次、调剂差错率2.18%,不合格报损率1.14%、平均候药时间31.2±7.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表明观察组药房服务质量、人力资源效率增加,药品出入库管理更为规范。结论门诊药房实施PDCA循环法能提高门诊药房管理质量及门诊药事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药房管理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门诊药房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的设为A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的设为B组,选取45名药剂师,1000种药物,观察比较实施不同管理模式的药房管理质量。结果:B组药房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药品库存、缺药情况与药物批号管理失误状况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房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能有效提升药房管理质量,降低药品应用期间发生差错的风险性,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沈荣生  沈丽霞 《中国药房》2012,(37):3495-3496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循环管理办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门诊药房实施PDCA循环前(2010年10-12月)的发药差错率,制订降低50%的目标,经过原因分析拟订对策,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所得经验制定相关的标准规程,比较实施循环后(2011年4-6月)的发药差错率。结果与结论:对策分别为:新进药品学习和告知、增强工作人员经验交流、定期进行操作规程培训、对易出错药品设置警示标识、安排专人维持取药秩序;与实施循环前比较,实施循环后我院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率明显降低(1.025‰ vs.0.340‰,P<0.05),均下降50%以上。表明PDCA循环管理办法能有效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7.
李义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42-143
目的 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循环法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药房发放药品资料,根据不同药房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药品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和复核差错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药品有效使用率和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9.21%和99.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36%和92.92%(P<0.05);观察组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和复核差错率分别为0.27%和0.74%,均低于对照组的1.28%和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药房,能促使医院药房管理的科学发展,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减少门诊西药房药品差错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15年1月开始,2016年1月结束,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干预,设立前半年(2015年1~6月)的处方数据作为对照组,设立后半年(2015年7月~2016年1月)的处方数据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的数据是循环后的数据,对比PDCA循环管理方式实施前后的西药房药品差错发生率,预设目标为差错率降低达到25%.结果:①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药品差错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减少门诊西药房药品差错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药品差错,提高患者对药房药师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房药品的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药房药品管理资料24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药房药品管理资料240例作为对照组,未进行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观察两组用药错误发生率和患者候药时间。结果观察组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候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房药品的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是医院医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减少患者候药时间,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处方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门诊药方处方质量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对门诊药房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门诊药方处方质量作为研究组,比较门诊药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处方质量缺陷存在的问题及数量、处方合格率。结果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在药品批号管理失效、缺药、发药错误、药品失效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门诊药房处方合格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4%(χ2=68.827,P=0.000)。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式应用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发药风险,减少药品调配差错,有效提高处理质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1.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7,(6):1165-1167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2015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以及2016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差错处方,统计和分析医院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并比较实施管理法前后的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率以及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973%;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552%;管理前后药品调配差错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管理中,产生了较理想的效果,减少了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提高了住院药房的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模式对于提高药品库房缺药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未采用PDCA循环法的西药库房作为对照组,2017年1-4月进行PDCA循环管理后的西药库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药品供应商的综合评分情况,包括配送药物的缺药频次、缺药持续时间、零配送频次及零配送率。比较两组药品缺药后的药房知晓度及临床对药品供应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供应商供应情况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 38,P <0. 05)。在PDCA模式后的库房缺药管理,其配送药物的缺药频次、零配送频次及零配送率均明显降低(P <0. 05),缺药持续时间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 06)。药房对缺药情况的知晓率及临床对药品供应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PDCA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药品库房缺药管理质量,降低药品的缺药情况,提高临床对药品供应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住院部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住院部药房的500份工作资料,按照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0份.比较两组工作效率(药品盘点账物相符率、盘点耗时、平均调剂时间、病区等候时间)、工作准确度(药品调剂出错率、药品退方率)、医生及患者对药房...  相似文献   

15.
李敏妍  林岱  冼琼 《海峡药学》2016,(5):231-233
为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药品盘点帐物相符率的效果.由药学部门负责人、各部门组长及药品会计组成管理小组,按照PDCA循环,即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及处置,提高各药房药品使用的管理,并对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的药品盘点帐物相符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开展PDCA循环,门诊药房、分院门诊药房的帐物相符率分别由83.62%、86.87%上升至91.18%和92.51%,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分院专科药房由91.23%上升至9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药房由92.43%上升至9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法,有利于及时发现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及时解决药品、人为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显著提升药品盘点帐物相符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常规管理阶段发放的580 450件药品(对照组)和PDCA循环法管理阶段发放的581 357件药品(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在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使用情况(有效使用率、不合格报损率、去向明确率和复核差错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使用率和去向明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合格报损率和复核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 循环法应用于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使门诊药房工作质量更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和临床用药质量,减少了医疗差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数.方法:按照PDCA循环实施各项活动,应用查检表把握现状,采用鱼骨图解析退药产生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分别采用查检表和雷达图对有形成果、无形成果进行评价.结果:退药要因有改变治疗方案、长期医嘱未及时停、不合理用药、药房缺药、录入错误等.活动结束后取得有形成果:每周退药笔数由111.75降低至52.33;无形成果:PDCA成员在PDCA手法、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活动信心、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结论:PDCA循环降低住院药房退药数是可行的,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中心药房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方法对我院中心药房管辖的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更新药品目录、完善各种记录、定期检查等方法实现质量控制,评价管理实施前后的改进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种数、有高危药品或抗菌药物的病区数均显著减少。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得到规范。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促进了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联合PDCA循环法在医院西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实施常规药品管理阶段8名西药房管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实施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及PDCA循环法后的8名西药房管理人员设置为实验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数(每周药品种类错误、数量错误、药筐取错等事件的发生次数),对比患者对两组研究对象服务满意度及研究对象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对比2组研究对象风险值(RPN)。结果①试验组西药房管理人员各类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数均低于对照组管理人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西药房管理人员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测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管理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西药房管理者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人员(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联合PDCA循环能够显著降低西药房管理人员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药房管理人员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能够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值。  相似文献   

20.
石敬 《首都医药》2014,(2):43-44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减少临床退药,以加强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各病区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的退药申请单,按退药科室、退药品的品种及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各病区从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退药申请共1626例,其中退药主要集中在呼吸科及神经科,分别占全院退药的15.13%和13.59%。按所退药品种统计,调节水电解质和心脑血管药据前2位。退药原因以医嘱停用和患者出院居多。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情况,并且个别病区退药量很大,建议加强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退药必须严格执行退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