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五运六气学说的发展与完善,我们越来越发现五运六气蕴含在各领域和学科之中,五运六气可解释越来越多的理论、生理病理现象、疾病的病机,甚至可以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疾病治疗,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指导养生防病,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使人们的活动顺应自然,从而防治疾病,体现《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在传统中医学的针灸学领域,五运六气更是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阐述五运六气及其对针灸学的作用,旨在以为鉴,充分发挥五运六气在各学科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为针灸学的学术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治疗疾病,提高针灸疗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丽  王均宁 《西部医学》2018,49(3):48-50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五运、六气、客主加临等方面分析2017年的运气特点。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理念,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五运六气的气化偏性变化,影响着人体先天、后天和发病倾向。以五运六气为理论依据推算出2017年全年气候偏凉干燥,夏季较为炎热,上半年气候偏凉,下半年气候偏温,气候异常且变化较大。此时正值丁酉年五之气,故以运气理论为依据探讨四逆散在五之气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冯锴  王俊宏  任昕昕 《中医学报》2019,34(6):1137-1140
历代医家多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五神藏"理论辨证论治儿童多动症,忽视了脑的功能对本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脑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功能通过气、血、经络密切联系,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脑的统筹协调。脑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以直接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亦可以通过其与"五神藏"的密切联系在儿童多动症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病病机关键的探究不仅围绕"五神藏"理论,还可以从脑的生理、病理状态及其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对五脏功能的影响着手,更客观、更具体地探究儿童多动症的病机关键,为临床遣方用药,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19,(6):1137-1140
历代医家多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五神藏"理论辨证论治儿童多动症,忽视了脑的功能对本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脑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功能通过气、血、经络密切联系,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脑的统筹协调。脑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以直接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亦可以通过其与"五神藏"的密切联系在儿童多动症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病病机关键的探究不仅围绕"五神藏"理论,还可以从脑的生理、病理状态及其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对五脏功能的影响着手,更客观、更具体地探究儿童多动症的病机关键,为临床遣方用药,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运主病和风、寒、暑、湿、燥、火六元;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形成邪气脏腑病形,病理生理病机链的角度,探讨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病机,见病知源,辨证论治,为推进微观辨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五运六气是源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的经典中医理论,体现了"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教导后世诊治疾病应"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本文通过对验案的分析,旨在探讨五运六气理论对于治疗左心衰继发药物性痛风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气和浊气是彝医理论的基石,由此产生了创世造物观、天人相应观、二气消长变化与生理病理的影响、八卦五行与脏腑的配属关系、二气六路学说等基础理论。故清浊二气及其气路学说是彝医基础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气化学说来源于《内经》的运气学论,经过伤寒学家们发掘与移植,它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说明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之理和六经六气阴阳气化之理,反映六经六气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指导六经证治,充分体现了气化学说湛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支化六气"是运气学说最基本的理论,但目前对其阐释仍有矛盾。运用发生学中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方法,以《内经》七篇大论为基础,分析古代文献相关内容,认为地支化六气的理论构建受到三阴三阳定位以及季节的配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先期理论的影响。该理论形成过程复杂,理论内容深邃,但理论构建是紧扣四时变化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故地支化六气理论构建是先民对自然客观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刘完素重视五运六气并灵活运用,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只讲小运不讲大运,既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内经》理论的阐发。他阐发《内经》病机,指出五运主病与六气病机,并补充了"燥"之病机。刘完素主张火热,与其所处年代有关,按照"六气大司天"理论,时值六十五甲子,为燥火用事,阳明燥金司天,故治以寒凉。他阐发亢害承制理论认为造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由于五运相互承制,从六气标本逆从理论论治具体病证,认为脏腑经络不必本气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变乱,五行正常的制约关系受到破坏,往往相兼为病,而疾病之所以千变万化,就是因为这种"兼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协同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法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进行研究,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作梳理分析和比较,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三因司天方》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辅行诀》以五脏补泻为理论核心。《三因司天方》的诊断以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为依据,重视症状。《辅行诀》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除症状外,更加注重发病以及就诊时间这个重要因素。《三因司天方》的组方思路基于五行生克之理,利用药物的五味,而不是单纯依据药物的功效来治疗。《辅行诀》方药更有特点,结构严谨,有明确的组方规则;从五行五脏论治的角度,细分药物。[结论]《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都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并加以发挥和创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是互通的,同时又各有侧重和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验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参照HL7 CDA文档规范的表示方法,对中医处方中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进行建模,并建立中草药处方的CDA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完整地表示中草药处方的信息。方法:通过研究中医电子病历处方信息特征及组成结构,将中医电子处方信息抽象提取相应的信息元素,参照HL7 CDA模板构建中草药处方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充分表达中草药处方信息的概念与属性。结果:通过将中草药处方数据元素与CDA模板进行映射来完成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表达具有可行性,为中医处方信息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产生活常识中的"火"是中医"火"概念发生的原型,经过取象比类思维,抽象出了具有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意义的"火"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火"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培土生金法是依据五行相生的理论,通过培补脾土达到治疗肺脏亏虚目的的治疗方法。合方是由两首及两首以上固有方剂相合而构成的新方剂。在临床上,培土生金法则大多是通过单方的方式实现的。依据培土生金法则,探讨培土生金合方在临床上的运用。结果发现,按照培土生金法则进行合方,可以弥补单方在治疗时的不足,不仅可以增强单方疗效、还可以产生单方基础上的新疗效。五行生克的法则,不仅在中医藏象、诊断等理论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方剂的合方使用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构建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带状疱疹的250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42味。高频药物中,频率在20次以上的中药共计39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芩、生地黄、赤芍、板蓝根、金银花。按照中药搭配使用的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前5位的中药搭配依次是黄芩-龙胆草、生地黄-黄芩、黄芩-柴胡、栀子-黄芩、板蓝根-黄芩。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现代文献数据库中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疏肝解郁、疏散风热、活血祛瘀、清热燥湿、滋阴养血、凉血透疹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偏于寒凉,药味苦、甘、辛,对于带状疱疹的分期治疗极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中药调剂对处方疗效的影响,该文从剂量、审方、特殊药物处理以及配方漏药吐疗效的影响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调剂人员对于处方的治疗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感,在调剂处方时集中注意力,严格遵医师的意图,准确调配,并做到严格对审方、调剂、复核等环节准确的进行调配,达到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防治疾病中中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张仲景的合方理论。方法以文献学、数学的方法,分别探讨张仲景合方的动机与目的、合方的依据、合方的原则,合方中方与方间的“七情”关系,合方的功效,合方“先煎后合”与“先合后煎”之异同。结果合方动机与目的除获取更好的临床疗效外尚存在信仰和经验的问题;合方的依据是依据证候与病机;合方的原则是增效与减毒,合方中方与方间在比重上起码存在着主辅、对等关系;从方与方间的相互作用来看可能存在着类似中药配伍的“七情”关系;合方的功效将产生相加、协同与拮抗;合方“先煎后合”与“先合后煎”的不同制备法将影响合方的疗效。结论合方是方剂发展的另一条路,是方剂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合方能够拓广现有方剂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近5年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药物间关联度、核心组合、新方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剂239个,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对药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6个。[结论]近5年现代期刊文献中收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胃为主,药物功效以疏肝和胃、利胆泄热、散结消痞、清热燥湿和补脾理气为主,体现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调肝理脾法为历代医家认可,肝脾既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又有体阴用阳的协同作用,现代医学已经阐述了肝脾参与消化系统的机制。肝脾一体的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从肝治脾、从脾调肝、肝脾同治可以体现在肠道微环境改变;"肝喜调达"与"六腑以通为用",亦从中医理论解释了肝脾一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药味组成少于5味,遵循配伍规律、组方法度的方剂称为小方。刘献琳临证喜用小方,并于小方加减变化,独具特色。整理刘献琳常用小方,划分经方、时方、自拟小方、食疗小方、外用小方5类,发掘其运用小方的特色,以点窥面探寻刘献琳学术思想,为小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