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析《内经》从脏腑论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内经》相关条文,认为《内经》对汗证与脏腑病位的关系认识较为全面,提示汗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亦与肺、脾胃、肝胆、肾等脏腑有关。这些论述对于指导后世医家临床辨证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证候,提出相应治法与方药。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所述下利,概括了后世泄泻和痢疾等疾病,载有其条文六十余条,六经皆有,就治法而言,因病因病机不同,兼证各异而大相径庭.此治法法中有法,法随证变,为后世医家治利所常用和遵从,疗效卓著.本文拟对其下利治法予以归纳和探讨,以期领悟医圣仲景认病之细、辨证之精、治法之灵.  相似文献   

3.
叶进 《环球中医药》2012,5(7):547-552
本文对古今胸痹证候、病机、治法等相关文献作了梳理,阐述了病名来源、古今医家对临床表现的描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了治疗用药的经验以及现代研究成果。认为古今医家对胸痹已形成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同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疗效,还应该继续从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深化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4.
同证异治是指病机大体相似的同一证候,不局限于同证同治,一法一方,而是具有多种具体治法和多方,或一种具体治法和多个不同处方,均可获得疗效,是在辨证论治规律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特殊法则。其理论基础是:1)证候具有多元的本质属性。证是病因、病机、病位、体质、气质诸因素的高度整合,具有多元的本质特性。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临床常以症状、体征反映证的本质。其内在因素包括了体质特征、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失衡及相互间关系的紊乱。证候的这种多元性,决定相同的证候,其内部病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治法、方药上应有差异。2)证候的临床个体化特征。证候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除受疾病自身病机发展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同的证候,出现在不  相似文献   

5.
消渴概论     
前言祖国医学消渴一证,包含非常广泛。杂病有消渴;伤寒也有消渴,但见有口渴消水一证,就统列为消渴病篇研究,所以都叫做“消渴”。无怪后世医家,议论纷纭,有的认为某些条文,当非仲景原文,必是后人错简羼入;亦有认为某些  相似文献   

6.
目前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是关键,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医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则治法。本文从古代医籍和现代研究中对单一证和兼夹证治法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具体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古代医家多用单一证治则治法,着重于主要证型的解决,临证时抓住病机之关键;现代医家则认为中风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应采取多元化治疗手段,倾向于运用同时涵盖多种证型的兼夹证治法则。结论分析为活血祛瘀法和化痰通络法可能是缺血性中风治则治法的关键,不同治疗法则之间参考标准的建立有助于最优方案的选择,其解决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治疗痰饮病上,作为经典名方的苓桂术甘汤自古以来就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其应用有着许多医案记载,现代药理学亦有着大量的实验研究报道,其疗效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认可。然而,其核心病机的发展及适用范围的扩大历程却不甚清晰,本文将从条文入手,深入剖析苓桂术甘汤的核心病机及症状,挖掘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变化,从不同医家的视角探索苓桂术甘汤的临证发挥机理,以方测理,深入探究“微饮”对后世痰饮病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及方药的应用原则,为后世医家的适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胀理论发展源远流长,其过程呈较明确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为两汉时期,该阶段对肺胀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法和方药均有初步认识,后世治疗本病的常用良法效方即源于此.第二阶段为晋隋唐时期,该阶段医家在认识到肺胀属于本虚标实之病的基础上,开始探讨针灸、气功治疗肺胀.第三阶段为宋元时期,在此阶段对肺胀的认识不断充实和发展,各医家从多方面探讨肺胀证治理论.第四阶段为明清时期,各医家从肺胀的病因病理、临床证候、辨证论治等方面进一步补充完善对肺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治脾以安五脏”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阐释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胸痹”“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病机与瘀血阻络、心气不足等引起的心脉痹阻相关。现代医家认为“脾虚”亦贯穿UA始终,主张调脾护心,治法多以健脾益气为基础,随证应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法,疗效显著。本文基于“治脾以安五脏”理论,探讨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以期提供临床治疗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病发热为妇科常见疾病,我国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治疗方法皆有详细描述。从现代女性先天体质、生活环境、情志因素等角度出发,并结合引用古代经典医家著述对经病发热进行阐述,简要剖析该病的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1.
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缠绵,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古代医家多认为与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相关。现代多数医家认为湿、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肝、脾、肾、胃等脏器有关。在治疗方面多采用分型论治和循经论治的方法。冯宪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白塞氏综合征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毒蕴为标,病性为虚实夹杂,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的中医治则,采用"疏肝健脾,滋阴补肾,扶正解毒"的治法来分期论治本病,并拟定了专病专方,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伤寒论》理论研究,其辨证体系争论颇多,但终归不离三阴三阳。近代有倡导"寒温统一"者,在伤寒、温病辨证体系的贯通上难以融汇,可见统一之难。另外,湿热病邪致病复杂,多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论治,但多有辨证不明状况。本文通过整理湿热病与《伤寒论》三阴三阳在证候方面的相关研究,参考"寒温统一"的思想,以"三部""六病""十二单证""合病""并病"等理论将湿热病重新解析,将其方证重新归类,旨在使其辨证论治更加明晰,也是力图使2个辨证体系可以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系列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核心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方法:选取近20年的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从中收集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方340首。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和方药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统计结果中前25味药的累积使用频次超过了2073次,累积频率已达到了50%,为核心药物。在这25味药中,补虚药5味,使用频率达13.60%;祛风湿药5味,使用频率迭10.68%;解袁药5味,使用频率达8.45%;活血化瘀药4味,使用频率达6.89%;平肝熄风药3味,使用频率达6.31%;清热药2味,使用频率达2.77%;利水渗湿药1味,使用频率达1.63%。结论: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袁药以及活血化瘀药在现代医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系列方剂中占主导地位,可为进一步探讨和发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仲景治疗水肿病有三大法则——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发汗法主要适用于"腰以上肿"、水肿病兼表证者;利小便法是治疗水肿的基本法则,主要用于"腰以下肿";攻下逐水主要用于水肿实证、重症,是急则治其标的治法。仲景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的三大治则是在《黄帝内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理论基础上演变发挥而来,他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又创造了温阳、益气、滋阴、活血等水肿虚证的治疗方法。仲景所创治疗水肿的理、法、方、药,从一千年前沿用至今,指导着历代医家临床用药,是现代临床治疗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肺源性等各型水肿的主要治疗法则。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治疗水肿的理论及方剂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宝库,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古今医者从气、痰、风、火、虚、瘀不同致病因素对中风急性期的病机进行阐述总结,采用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同病异治"思想。然而这些病理因素在致病过程中并非是单一的,而是互相影响、密切关联。临床上常见痰火互结、风火相煽、瘀痰阻滞、痰热腑实等。治疗当祛风、清热、顺气、化痰、开窍等以治其标;次当治本,阴虚则益血,阳虚则补气,气血两虚则气血兼补,久以持之本。中风急性期即为急证,多为实证,故需明确诊断,辨证施治,治疗万勿延迟,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可生搬硬套,方能提高疗效,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贵阳中医学院名中医为例,研究和探讨贵州近现代名中医的临床经验方心得、方义。方法:运用方剂学、中医临床基础和人物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临床适应病证、方药组成和方义探讨三个维度介绍贵州名中医的临床用方思路。结果:各位名中医的临床思路和擅长诊治病证各不相同,有以经方加减为主者,有以合方化裁为主者,有以中西医结合临床遣方用药者,流派纷呈。结论:贵州近现代名医经验丰富,但系统研究较少,流派研究更是缺乏,未来总结名医经验,探讨学术思想的传承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杨迪  李振华 《吉林中医药》2020,40(3):323-326
古今医家对胃食管反流病基本认识趋同,但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机多有阐述发挥。李振华教授重视肝脾,疏肝以理气滞,健脾以和气机,认为其病理因素多为气滞、湿、热,以柴胡桂枝干姜汤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8.
徐洁  尹明新  沈洪 《河南中医》2020,40(4):641-64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病因主要为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虚;病机属本虚标实,本乃脾胃虚弱,标乃寒、热、湿、瘀、毒等。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有:辨证论治、古方化裁、自拟方治疗、其他疗法(如:针灸、穴位敷贴、耳穴压丸、穴位埋线等)、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①历代医家对CAG癌前病变的认识不一,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判标准值得进一步研究。②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能够满足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原则的研究少之又少,使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产生一定的偏倚和误差。③中医药治疗取得效果后很少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该病是否复发,临床研究很难作出评估,故中医治疗该疾病的远期疗效缺乏有效的验证。④临床实验表明,CAG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多种酶、蛋白质及分子基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当加强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中药的作用机理加以阐释,从而使其临床推广价值得以提升。⑤注意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中医辨证应当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胃镜下黏膜的形态变化,定期复查,早期干预,根据不同病期、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做到方随证变。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牙周炎78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将78例牙周炎患者辨证分为胃火上蒸型、肾阴亏虚型、气血两虚型,分别用清胃泻火消肿止痛方、六味地黄丸加减以及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同时,与西药甲硝唑治疗的40例作疗效比较。结果: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停药后3月-1年随访无复发,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核心病机,重点阐释糖尿病肾脏病"络脉瘀阻""毒损肾络""微型癥瘕""风邪伏络"等创新性理论,综览当代医家有关糖尿病肾脏病辨证方法及其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优势.同时,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病机理论与辨证规范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视古今文献与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