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家文化"为圆心辐射,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和《忘不了餐厅》,都将场景布置成为一个"家",节目通过在特殊场域下的代际互动,在情感共鸣上下足了功夫,但也存在着走过场的飞行嘉宾阵容及对疾病认识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施星星 《视听》2023,(4):84-87
在积极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银发综艺节目频频出现。节目多以弥合代际鸿沟、展示老年生活为初心,可最终却难以逃脱“年轻化”的传播偏向。在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屋檐之夏》中,互联网场域天然的年轻化偏向、技术更新的年轻化倾向、播出平台的年轻化服务、空间塑造的年轻化叙事、拟态老年形象的年轻化审美等传播偏向客观存在。无论是受众,还是节目生产者,唯有对节目制作和传播中存在的传播偏向有所意识,才能规避受到传播偏向裹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观察类真人秀将个体本属于“后台”的日常生活搬上“前台”展演,建构了透视现代社会两性关系与代际差异的影像文本。节目以性别作为内容基点,通过赋形社会生活中的两性话语与性别意识形态,映射了女性支离的生存状态。观察类真人秀还为代际间差异化的价值观提供了表达的媒介空间,进而以亲子两代的间接式互动为手段,做出了弥合代际鸿沟的积极尝试。藉由对现代人婚恋焦虑的刻意强调,节目转移了大众对阶层差异的关注,通过激发共情的劝慰机制,观察类真人秀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社会中情感的失序,发挥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双花 《传媒》2015,(24):60-61
从最初的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流行偶像》《美国偶像》在国外火爆演出,再到中国本土复制、衍生的《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等一系列真人秀节目,一场场内容、风格同质化的音乐节目,直接导致了受众对该类节目的期待大打折扣.《蒙面歌王》作为明星竞技类音乐节目,从传播主体、传播途径等多方面抽离如今市场化的泥潭,精巧设计的叙事情节,品质化、技巧化的叙事策略,成为音乐叙事节目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迅速,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由以前的综艺节目转变为今天的真人秀节目。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致可以分为娱乐类真人秀、生活服务类真人秀、公益类真人秀和情感类真人秀等几大类,这类节目满足了人们参与的需求,迎合了观众的心理,收视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真人秀节目还不成熟,这类节目也引发了不少道德争议,下面就对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探析。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原因真人秀节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并占据电视荧屏,创造高的收视率,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7.
李观慧 《青年记者》2016,(26):81-82
近几年,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其受关注程度之高甚至超越才艺类真人秀节目.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热度,预示着亲子类节目仍具有较强的收视号召力.有观众需求就有节目继续创新发展的必要和动力.2016年初,北京卫视开办了一档以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的形式展现二胎时代新育儿观的真人秀节目《二胎时代》,这是根据中国家庭的特点打造的创新式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通过跟拍四位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后四组家庭的变化,真实展现宝贝们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见证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矛盾不断到和谐相处的过程.节目紧跟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掀起了热议.节目第一季的成功播出,为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观察类真人秀悄然兴起,明星与素人、家庭与职场逐渐成为被观察的对象与场所。这类节目大多采用“现场记录+演播室观察”的形式,既可借助影像记录呈现表演者的真实生活景观,也可根据观察者的评论和分析延伸节目对于社会议题的设置与讨论,从而形成价值表达的景观建构。因此,从媒介景观视角研究观察类真人秀的媒介景观呈现及构建逻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廖健 《今传媒》2016,(5):108-109
作为电视节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日益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个案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电视真人秀的制作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国内真人秀的生产中,创作团队通过在节目名称、内容制作、包装等方面创造性发挥,通过融入本土化、生活化元素,提升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和接近性;借助明星和素人嘉宾团队的诚意参与,丰富了真人秀节目的精神内涵;并借助新媒体平台,为电视观众提供了多样的互动渠道,全方位推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李天甲 《今传媒》2014,(1):123-124
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真人秀本质要求是真实,但是医疗类真人秀由于其题材特殊性,需要顾忌到病患隐私、伦理以及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现实问题,医疗真人秀一直游离在"真实"与"现实"两者之间.做一档好的医疗类真人秀节目,最关键是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无论是内容的艺术化处理还是采用分级制,本质上是平衡真人秀节目"供"与"需"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邓力 《新闻传播》2013,(2):199-200
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中,演播室节目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演播室节目也有着自己特有的叙事特点,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日趋泛滥的当下,本文从节目叙事元素出发,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处,窥一斑以见全豹,总结一档成功的求职类演播室真人秀节目应该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施施 《东南传播》2021,(3):133-137
2020年夏天,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爆全民狂欢,其对"30+"女性的关注填补了中年女性在媒介形象建构中的空白,所呈现的多元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板成见.然而,在深入剖析节目对"姐姐"这一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及节目背后各方权力关系的博弈后发现,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父权社会中,该节目遵循着一般明星真人秀制作的话语秩序,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仍建立在男性审美的话语体系内.实际上,节目乘着女性主义的东风,复刻时兴的女团选秀模式,其光鲜的女性主义外套下是资本建造的文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部力量的冲击和内部力量的调整相互作用下,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家庭代际关系面临着新的变化和困境,与此同时,我国传媒也经历了变革和转型。媒体更加关注与普通大众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积极发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敏锐地捕捉到家庭代际关系这个民生主题,展示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家庭代际关系模式,大胆探索新时期家庭代际关系良性发展的方法和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李东  焦亚楠 《传媒》2016,(8):59-61
真人秀节目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由普通人(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军事类真人秀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一般是指以军事元素为核心,在展开的过程中宣扬军旅文化的真人秀节目.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文力图从全媒体的视角探索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为我国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一度引发观众的热议.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音乐类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此加以改进.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后期剪辑工作决定着真人秀节目的质量,关乎着真人秀节目的成败.本文分析了真人秀节目中需要注意后期剪辑表现形式、节奏安排、风格、悬念与冲突以及亮点等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才艺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到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约会真人秀节目,再到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十几年来,真人秀节目不断推陈出新,也始终是各电视台的宠儿和收视法宝.2014年起,以《花样爷爷》为代表的明星旅游类真人秀节目开始走俏荧屏,再次创下可观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0.
刘鑫婷 《今传媒》2016,(3):39-40
亲子类真人秀作为电视真人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的电视荧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带来了受众的追捧.在此情况下,更多的节目进行跟风、复制,忽略参与者的节目制作情况常有发生.亲子类真人秀的"热"下,广电总局出台"限娃令",引发各界讨论.笔者就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制作、商业运作、价值诉求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在问题中思考出相应对策,在优秀节目中寻求出更多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