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慢性病证的治疗,必须精审病机,分别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给以调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藏真阴真阳,凡病波及元阳之亏或真阴亏损,从肾论治,皆能获得较好疗效。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凡病证迁延致化源不旺,气血耗损,从脾胃治,常能获效。脾肾关系密切,《景岳全书》云:“人之始生,本于精血之源(先天),人之既生,由于水火之养(后天),精血之司在肾,水火之司在脾胃”。阐明脾胃为水火之海,必须有先天的培养;肾为精血之海,须有后天的资养。故可五脏分补,又可五脏同补。补脾与补  相似文献   

2.
侯平玺教授以健脾补肾为治疗肿瘤的立法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①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有伤,则后天之气不足,亦不能充养先天之气,脾肾亏虚,机体功能失调,则易产生恶性肿瘤;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具有侵袭与转移的特性,其疾病进展过程会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无形中损害了人体的消化功能,也就是中医讲的脾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呕吐可由寒气、火热、湿浊、痰饮、宿食、气攻及脾胃亏虚使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致,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脾、胃。本文作者认为贤与脾胃形成“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的依赖关系。从而重视呕吐从肾论治的观念,特别反复长期呕吐者,多责之于肾。肾阴不足,脾胃失于濡润者,多属应症;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失于温煦者,多属本虚标实症,治当用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之剂。并应用于癌症化疗副作用、尿毒症、心衰、麦尼尔氏综合症、妊娠、产后及老年久病呕吐者,皆获捷效。  相似文献   

4.
《傅青主女科》从脾胃论治不孕证浅析雒成林针灸系王芝华第二附属医院关键词傅青主脾胃不孕中图分类号R271.14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后天的健旺须得先天肾阳的温煦,肾精的充盈又依赖于后天水...  相似文献   

5.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自强,脾胃衰败,五脏则伤。肾为先天之本,为发育生殖之源,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精化为气,称之为肾气,又名  相似文献   

6.
表观遗传学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仅基因修饰的改变导致了基因表型的可遗传变化,具有可遗传性、可逆性等特性,并受到后天环境、营养等因素的影响。中医理论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着子代的先天禀赋与生长发育,与遗传物质关系密切;而脾之精气来源于水谷精微,其功能易受环境、饮食影响,且先天之本的肾与后天之本的脾存在“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可逆关系,该理论包含了表观遗传学相关内容。从表观遗传学相关理论机制去探讨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理论本质,将促进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为深入研究肾与脾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之上睑下垂症,中医名为“睑废”.本病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者常因发育不全所致;后天者多由脾气虚弱,湿盛风束,肝木悔土,肝风上扰等导致气血不足,脉络失和,胞睑失荣而发.本文试就后天性“睑废”进行辨证施治,加以论述。 (?)胃虚弱临床表现上睑无力睁开,伴头晕目眩,动则尤甚,面色蒌黄,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声低气短,舌淡白兼有舌边齿痕,脉缓而弱.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运化失调.多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外邪、饮食不慎或忧思恼怒引起大肠传导失司、气机不畅、通降不利,损伤肠膜脉络而发病.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痰、热、瘀、毒.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ASD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脏腑失养;基于小儿"脾常不足"及"脾藏意与智""脾主四脏""脾升胃降"等理论,李宜瑞教授提出"脾养神"的观点,并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通过健运脾胃治本(太子参...  相似文献   

10.
补脾益肾治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将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经临床分析多饮与多尿,多食与尿糖的关系悟出了中、上二消是下消的结果,而多饮与多食是机体为了生存以自救。根据中医“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理论,进一步认识到病本在脾肾,治疗的根本大法是健脾益肾。 中医狭义消渴,即西医糖尿病。历来教材和临床都以“三消”分证论治。虽有个别医家认为病本在肾,治之应求其本,但对补脾与益肾的关系还未见论及。笔者认为病本在脾肾,治本宜健脾益肾。 三消分型何以为据?显然是以症之主次而言(即“三多”主次)。症状只是现象,并非本质。病本在脾肾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周亨德教授诊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缓解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诊及整理医案,总结周教授对UC缓解期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滞为发病之标。虚证可分为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两型,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为治则,脾气亏虚型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阳不足型选用理中汤加减;虚中夹实者在上述证型基础上分别选用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品,强调适时调养胃阴,以防燥湿太过。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经过益气健脾燥湿、疏肝行气导滞等治疗后,收效良好。[结论]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本虚证或本虚标实证,以脾气亏虚为本,湿邪为标,健脾化湿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其临床经验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雷诺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目前临床未有雷诺病的特效药,且西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陈以国教授在临床上,以"舒阳郁、调气血"为原则,选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潘敏求教授认为乳腺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瘀”、“毒”、“虚”是乳腺癌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补肾益精、化瘀解毒”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则,潘教授临床用药常扶正祛邪并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脾胃与肝肾之气,以自拟乳复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总结徐力教授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病例和资料,从卵巢癌的病因病机、分期辨证等方面,介绍徐力教授的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思路。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徐力教授认为,卵巢癌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或久病伤正,正气虚损,脏腑功能紊乱,冲任、气血失调,或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所致从而导致寒凝、气滞、血瘀、痰湿、毒热蕴结,内生癌毒,积聚于胞宫而成。根据卵巢癌不同的治疗阶段可分为3期:辅助治疗期(包括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的治疗)分别以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生热为主,治当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维持治疗期以正气不足为主,兼有癌毒内盛之候,治当扶正固本、滋阴填髓、抗癌解毒;姑息治疗期以脏腑盛衰、气血阴阳亏虚的症状为主,重在固本培元,顾护胃气,兼以解毒消癥。并结合"六辨"即辨病变部位、病理类型、指标水平、病机特点、证候虚实、兼夹症状,实施精准抗癌,达到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目的。且以分龄论治作为补充。所举医案,患者晚期,恶液质状态,气血亏虚,水瘀互结,癌毒内盛,治当先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利湿行水为主,后兼顾解毒消癥之力,以"黄芪防己汤"加减治疗,疗效甚著。[结论]徐力教授运用"三段六辨"模式治疗卵巢癌的思路,见解独特,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是胃肠病的基本病机。按邪正斗争态势分,正虚有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血虚之异,邪实有湿滞、热郁、滞结和血瘀之别。胃肠病的治疗重在补中清化。  相似文献   

17.
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证候之一,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两者相互胶结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从痰瘀同治,并根据其发病标本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情况,按气虚、气滞、气阴两虚、阳虚、寒邪、热邪、毒邪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该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本证及其兼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收集病案,总结王自敏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探析其从不同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同阶段、生活调护三方面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思辨经验,并辅以验案佐证。[结果]王自敏教授认为脾肾两虚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根本,脾肾功能失调,精微外泄,水湿、湿热、痰浊、瘀血等浊邪潴留,乃发此病,治疗时应以健脾益肾为治疗大法,同时兼以祛邪,标本兼顾。根据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张"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疾病始终。王自敏教授常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选方用药,并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辅以中药汤剂,以缓解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阴虚阳亢、气虚、阳虚的证候。同时,王自敏教授亦重视生活调护,指出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预防感冒、防治感染、避免劳累,防止疾病复发。所举案例首诊时以脾虚湿盛、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治疗以健脾燥湿、理气和胃为大法;而后出现阳虚、外感之象,加以清肺补肾之品。患者久病气阴两虚,故宜益气、滋阴、养肾以调护机体,诊治过程以"活血化瘀"之法贯穿始终,随证治疗3个月余后痊愈。[结论]王自敏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结合,其临床思辨经验值得广大后辈参悟学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记录、分析整理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的临床病案,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用药特点等方面总结林胜友教授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林胜友教授认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以正气虚弱为基础,热毒、药毒导致阴阳失衡、痰瘀互结而致心神不宁,夜寐不安。临证可分为阴虚火旺、脾虚湿阻、脾肾两虚、肝郁脾虚4大证型。治疗上强调"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用药方法,同时合理运用健脾、益气、补肾等中药整体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脾气亏虚、肾气不充的证候,整体调护,夜寐得安。验案中患者胃癌术后,加之长期化疗,导致脾胃气虚、心神失养,以补气健脾、养血安神为主要治法,疗效确切。验案精准辨治,充分体现了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的临床经验。[结论]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注重整体阴阳的调节,强调分清虚实正邪的关系,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治则,重视补脾益肾,整体调护,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导师谈勇教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性复发性流产的经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通过门诊跟师抄方,整理分析临床病例资料,从病因病机及选方用药等方面阐述谈勇教授的临床经验,总结其治疗LPD性复发性流产的学术观点,并列举病案一例加以佐证。[结果]谈勇教授认为LPD病机以肾虚为主,同时涉及心肝脾,病理因素可见气滞、血瘀、痰湿,导致阴阳气血失衡,而发本病。临床上本病以肾阴虚、肾阳虚为本,兼见肝气郁结、脾阳不足、心火旺盛及痰湿瘀阻证,以本虚标实多见,故治疗以补肾为主,佐以疏肝、健脾、宁心、化痰、祛瘀等法。本案患者辨为肾阳虚证,治疗上主要运用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黄体期温补肾阳,卵泡期滋补肾阴,在此基础上兼顾疏肝健脾宁心,同时联合西药治疗,配合心理及饮食方面的指导,使阴阳平衡,最终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充分应证了上述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结论]谈勇教授以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LPD性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