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谢小荣 《城市勘测》2012,(6):161-162,176
在综合分析场地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对地质环境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重要性关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白云湖周边地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将场地分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区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千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基于3S技术的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了研究区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效应进行了分析,选取断裂构造、坡度、地质灾害、植被指数、生物量、湿度指数、地表水质量、地下水质量、水资源量、粉尘、土地利用、采矿、旅游等13个评价因子,在GIS平台上运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千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真实反映了研究区的生态地质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632-636
影响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环境背景、第四系及含水层因素、水量环境因素、水质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对四大类影响因素及其下一级因子进行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模型的构建,确定其隶属度函数,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的属性赋值与空间分析,对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区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出各网格单元的模糊质量指数值,绘制了模糊质量指数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选取广州市某规划核心区作为研究区,通过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开展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综合确定各规划分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和地质环境质量优劣,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各规划分区的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开展各类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对比分析和研究,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基坑工程等,根据各规划分区工程建设适宜性与经济性,合理调整规划布局,降低后期城市建设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董路阳  郭立君  程绪江 《矿产勘查》2021,12(12):2458-2467
北大港湿地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滨海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北大港湿地及周边生态地质环境条件的梳理,选取湿地水涵养状态、水文地质条件、水土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多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北大港湿地及周边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大港湿地及周边可划分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中等区和低区3个区,其中独流减河下游泄洪区西区、太平镇养殖区及沿海滩涂一带等处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独流减河河口处、万亩鱼塘、北大港水库大部分区域、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子牙新河和北排水河等处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中区;北大港水库西部和马厂减河一带处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低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面向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提出评价的工作内容,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面向城市规划地质环境质量量化评价方法,目的是为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详细地质数据资料成果。实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质环境、加强城市的建设管理、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从而谋求城市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系统的二次开发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数据库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工程地质符号库的制作、专题图件编制及入库,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工程地质数据库在广州市城市规划用地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为著名的山城,坡高路陡、江河发育、河谷深切,滑坡、危岩分布范围广,地质环境相对较复杂,选择合理的因素及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阐述了环境地质质量评价原理,并通过实例来说明MLFS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供暖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因子模型(A-H模型),分析了清洁供暖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清洁供暖可以将供暖季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降低约20μg/m~3;综合考虑人口、建筑面积、清洁能源等发展趋势,预测203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供暖季PM2.5浓度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戈壁荒漠区属生态环境脆弱区,原生地质环境敏感性强,矿业开发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沙化、盐渍化和荒漠区砾幕层的破坏,但戈壁荒漠区以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程度较低,亦亟需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基于遥感解译的地质环境调查,查明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建立了适用于戈壁荒漠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与综合指数模型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判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4.806、4.833,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中度影响。基于遥感解译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在戈壁荒漠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有效可行,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收集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空间现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各地质环境因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并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体条件等3大方面对该区进行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地质环境对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文韬  郭明伟 《矿产勘查》2022,13(1):130-138
本文对黄河冲积平原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研究,利用地质环境等要素,通过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对平原区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以商丘市为例,通过对商丘市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征(地层、成因、岩性等)进行综合工程地质调查,以地貌成因类型、岩土层性质与结构组合类型、是否存在密实砂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为依据,将商丘市规划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城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在对济南市区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济南市区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风险评价优势指标和层次结构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优势指标的权值和重要性排序,最后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单元,建立模型,计算出各单元的风险度大小,根据各单元的风险度基准值大小,对济南市区的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区,这对济南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文贞  方俊  刘旭堃 《建材世界》2021,42(2):106-110
随着城市道路不断的建设和改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提高城市道路环境管理质量必不可少。该文从环保设施、节能设施、环保效果以及环保费用四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城市道路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找出影响城市道路环境效益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搜集资料、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的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做出了全面分析,并采用规范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规划用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和适宜性分区,提出了各区规划工程建设的类型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增加,城市地质作用强度加大,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书从上海城市环境地质现状和21世纪发展角度对上海城市建设的作用特征与影响,如上海地面沉降问题、地下水质污染问题、外高桥软土地层中沼气囊体对地下建筑物(如地下商场、隧道等)影响问题以及在未来年代中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共同作用对上海市政建设的制约等进行论述。在对上海城市环境地质条件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型环境地质论述的同时,着重讨论了与人为因素关系密切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对上海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忠林  夏小兵 《山西建筑》2012,38(11):54-55
针对因海南岛地理环境特殊性造成的不能从宏观上描述第四纪地层工程地质条件的现象,对海南岛地质构造背景和地貌演化过程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对第四纪松散层有个全新认识,进而推动城镇规划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产资源集约化利用区开展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建立了适用于小流域矿集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解译信息提取结合实际调查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层权重,GIS进行叠加矢量分析,以巴音高勒流域为例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影响区、一般影响区、轻度影响区,表明该流域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分布于矿床形成的自然异常区,即高背景区域内,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服务有色金属基地绿色矿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环境地质调查成果的转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MapGIS利用地质环境要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方法。首先通过专家打分法选择合适的评价因子,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按各因子的地质环境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数,最后通过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各因子的分区图按因子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分区图,实现可视化,并作出适宜性评价,实现成果转化。并以南宁市西津幅的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为例,通过所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评价,其成果可为南宁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