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长期来药物转复房颤多用胺碘酮,其疗效较好。然而房颤患者多有心肌缺血或潜在性心功能不全。在行胺碘酮转复房颤时联用小剂量消心痛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总结我院2004~2006年胺碘酮联用消心痛转复房颤的病例资料,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现阶段药物治疗仍是此病的主要方式。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治疗的有效率高。有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具有显著的心肌重构,主要包括心肌组织重构、心肌电和神经等重构。以上这些重构可以致房颤不易逆转,导致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1]。为进一步研究阵发性房颤治疗的最佳药物,深入分析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针对阵发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阵发性房颤;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09例。结果降压均有效,且缬沙坦好于依那普利。缬沙坦在降低升高的血压的同时不影响心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效果好于我们平常用其他类药物治疗的效果;与胺碘酮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观察比单用胺碘酮疗效好。治疗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血尿素氮、血肌酐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肝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无明显的改。结论缬沙坦在降低升高的血压的同时不影响心律;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效果好于我们平常用其他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缬沙坦与胺碘酮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比单用胺碘酮疗效好;缬沙坦可降低血压、减轻蛋白尿、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的检出率为5%。恢复并且维持窦性心律是房颤理想治疗目标,因为预防房颤复发能够改善心功能并减轻患者的症状。我们对22例老年人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复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梅霞  郑向清  王骄  石萍 《中国药业》2002,11(3):74-75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防治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方法:设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组)与小剂量奎尼丁加异搏定(对照组)对照,观察66例房颤患用药后1年房颤发生控制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房颤控制率高、副作用少。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治疗作用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分组,普罗帕酮组53例给予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胺碘酮组52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效果、复律时间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94.34%与胺碘酮组92.31%比较, P〉0.0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5.51±6.89)min明显低于胺碘酮组(26.84±7.65)min,且复律时间分布〈5 min或5~10 min优于胺碘酮组, P〈0.05;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53%明显高于胺碘酮组9.62%, 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能够有效改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症状,后者在缩短复律时间优于前者,但患者耐受性较差,适合心功能正常和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等患者,而前者适合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需要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8.
<正>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手术中侵袭性操作、失血、缺氧、麻醉刺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可导致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都是临床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用药物,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AF)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手术后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比对分析,以期总结经验,为临床合理使用转复阵发性房颤的药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本院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每天80mg,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7%和7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能够降低房颤、房早、房速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琴 《安徽医药》2011,15(11):1421-142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期间该院8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胺碘酮+厄贝沙坦)和对照组(单用胺碘酮),疗程均为一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率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亦有显著性缩小(P<0.05)。结论厄贝沙坦具有抑制心房电重构和解剖重构,降低房颤复发率及阻止房颤持续的作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率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胺碘酮和缬沙坦联合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9月某院接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病患84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对比LEVF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LEVSD(30.17±3.25)mm、LEVF(48.85±3.16)%、LEVDD(53.18±4.23)mm,优于对照组(35.37±3.04)mm、(42.06±2.15)%、(62.47±4.06)mm(P0.05);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hs-CRP水平(3.16±1.97)ng/L,比对照组(5.93±1.62)ng/L低(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8.57%高(P0.05)。结论: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中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疗效确切,且利于心功能的改善及房颤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药物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入选阵发性房颤转复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普罗帕酮、阿替洛尔和对照组,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终点为一年。结果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延长窦性节律时间,缩短再发房颤持续时间,胺碘酮的作用优于普罗帕酮。两者的毒副作用差别不大,发生率低。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可作为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首选药物,近期疗程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刘国伟  周菊洪 《江西医药》2013,48(6):521-523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9、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对照组确切,能抑制心房重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心内科106例发生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适应条件和注意事项。结果①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106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31例,持续性房颤8例,频发性室性早搏3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8例;②106例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4.9%;③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应注意把握用药指征和用药剂量,注意个体化治疗。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较好,把握用药指征和用药剂量使用安全,是抗心律失常的良药。  相似文献   

15.
李勇胜  赵运梅  杨凡  朱丽  沈耀兵 《医药导报》2007,26(8):0898-0899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胺碘酮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口服,以0.2 g·d 1维持;氯沙坦加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口服,50 mg·d 1。两组患者均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试验过程中每组各有2例因不良反应退出。胺碘酮组房颤复发12例,氯沙坦加胺碘酮组房颤复发5例,氯沙坦加胺碘酮组房颤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氯沙坦加胺碘酮联用可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依那普利、坎地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对患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患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依那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依那普利、坎地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那普利、坎地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对患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与单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A组(23例)为胺碘酮治疗组,B组为(z3例)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组。结果治疗10个月时A组、B组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0.01%、8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5.12mm、31.6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优于A组。结论在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可以逆转心房重构、减少心房纤维化,从而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反复复发的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缬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仅服胺碘酮,分别观察12个月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左房内经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房内经显著小于对照组、血清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房颤复发,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胺碘酮、胺碘酮 洛沙坦两种治疗方案长期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维持窦性心律、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91年1月-2002年2月收治的7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37例)和胺碘酮 洛沙坦治疗组(B组40例)。A组采用胺碘酮标准治疗方案.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洛沙坦50mg/d。结果两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两组比较,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心房颤动复发率低。结论洛沙坦具有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组织重构,降低房颤复发率及阻止房颤持续的作用,可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及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用  邢玉龙 《安徽医药》2013,17(3):492-49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该科52例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转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能够很好的维持窦性心律,1年内房颤复发及转为持续性房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