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心留置导管的相关问题,以便更好地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100例260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的导管相关性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分别为6.0%(157/2600)、10.0%(260/2600)、11.0%(285/2600).颈内静脉发生问题的机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性问题,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透析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中心静脉插管则是急诊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建立前的过渡性措施,使用它简便快捷,减少患者的忧虑和痛苦,使用和护理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明显降低相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期限、降低病人的费用、节约医疗材料,随着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应用,已基本上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留置术行血液透析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0.1%;糖尿病肾病、股静脉穿刺、留置时间较长、血流速度较慢是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尽可能缩短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增加血流速度,可显著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菌群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38例经血液透析治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采集导管血及外周血实施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38例患者共分离出43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0.47%(26/43),革兰阴性菌占39.53%(17/43);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金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氯霉素、丁胺卡那、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摩氏摩根菌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棒状杆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可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使用动静脉造瘘或搭桥术作为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老龄化、透析相关并发症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原因,使许多患者无法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或建立失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者的重要选择之一,因此探讨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规范操作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导管相关的自我护理指导,对保证患者进行正常规律的血液透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通路则是造成血透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48%~73%血透患者的菌血症是因血管通路感染诱发.1,其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最高。为减少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发生,我科对2003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终末期肾脏病是一切慢性肾脏病发展的最终结局,大多数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常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另外,各种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导致的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常常也需要紧急行血液透析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建立血液透析通道,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由于生存期有限、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发生堵塞等因素,不能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所以长期留置导管成为此类患者的一种理想的血液透析通道[1]。为充分认识并改善长期留置导管引起的感  相似文献   

8.
钟安琪 《当代医学》2014,(18):126-127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透析中心收治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2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导管术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5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封管等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1个月至8个月,平均45天。无一例导管栓塞,一例因局部破损感染而逼迫拔管。结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科学的有效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着十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寿命。方法:对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 620次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及护理中的问题作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以及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情况下,2人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最长的已经使用48个月。结论:加强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保证,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做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导管堵塞和感染是影响双腔导管使用时间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如何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感染进行研究。我们采用抗生素加肝素原液封管的方法有效预防了导管感染,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现将使用方法及护珲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药敏状况。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对其感染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分析,了解菌群的分布以及其对药物的敏感状况。结果 54例标本中共分离出6种病原菌,50例呈阳性,其中革兰阳性菌34例,占68%,革兰阴性菌14例,占32%。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0.0%)、表皮葡萄球菌(22.0%)以及大肠杆菌(20.0%)为主。6种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均不相同。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根据经验和药物敏感试验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及影响因素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组243例临时性导管置管患者应用情况总结,观察置管部位、效果、舒适度、并发症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1)采用右颈内静脉置管144例,成功率98%,经股静脉置管75例,成功率99%,经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4例,成功率95%。(2)导管血流量、透析前后尿素下降率、透析充分性Kt/V值等同长期留置导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与长期导管(7.0±6.5月vs10.7±7.4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导管退出原因:感染、导管功能不良,其余为内瘘成熟、肾移植和死亡。其中感染65例发生率,平均感染率2.92次/1000导管天;治疗有效58例,拔管7例。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等。结论临时性导管易操作并发症少,感染与导管功能不良是影响长期留置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置管部位,严格的局部护理及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及时处理是延长留置期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透析工作当中 ,经常会遇到需急诊透析 ,动、静脉直接穿刺困难且无内瘘的患者。针对这样的患者 ,我科通常采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方法 ,为透析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其优点是血流留置时间长 ,患者活动不受限制 ,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 ,是血液透析 (HD)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但因置管处部位开放 ,所以预防术后感染是一大护理问题。1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双肩部垫高 ,头后仰略转左侧 ,消毒皮肤 ,铺洞巾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的交点 ,右颈内动脉搏动的外侧进针 ,方向朝右乳房 ,针与皮肤呈 4 5°角 ,一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抗生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菅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肝素封管(肝素组);实验组60例采用肝素+头孢唑啉联合封管(抗生素组)。随访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同时将肝素组和本血透中心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共7例次,总体感染发病率为6.19%,其中肝素组3例次,感染发病率为5.66%,抗生素组4例次,感染发病率为6.67%,两组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肝素组和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17.9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啉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无明显预防作用;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护理是降低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298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而行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颈内静脉253例,股静脉4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4.3%,更换部位后成功率100%;渗血或血肿的发生率9%;血流不足或阻塞的发生率4%;感染的发生率1%;导管脱落发生率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最理想选择,注意操作细节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中心静脉留置管预留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85例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结果:85例临床患者中有1例困局部皮肤消毒不彻底而发生感染,说明穿刺部位皮肤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结论:中心静脉疗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风险评估分级干预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预防护理,研究组行风险评估分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及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透析用水管理、中心导管维护、高频接触物核查、消毒隔离、手卫生核查等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评估分级干预可有效提升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感控操作规程合格率和危险因素指标控制合格率,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王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132-2133
目的:探讨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与结果: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34例,暂时双腔管时间(透析1次~6个月,平均2个月)。出现各种相关并发症11例,早期皮下隧道出血,动脉端血流不畅,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长期留置导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导管。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在置管后因反复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拔管,1例患者因血栓形成溶栓无效拔管并重新置管,其余32例均在继续使用颈内静脉置留管术。讨论:在为患者成工置管后,要使得导管能够长期的使用,专业细心的护理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