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选择41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累及椎间隙2~3个23例,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体次全切除术;累及椎间隙4个节段5例、累及椎间隙5个节段13例,均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 41例患者术后JOA评分为11.5~16.3分,平均15.2分。41例患者获6~12个月随访,优39例,良2例。23例患者行颈椎MRI检查提示颈椎管容积扩大满意,脊髓受压明显缓解,原脊髓高信号影消失,脑脊液恢复流畅。结论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应做出正确的诊断,积极外科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Smith-Robinson技术结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已广泛用于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症,但是否切除后纵韧带仍有争议。目的:观察Smith-Robinson技术切除后纵韧带并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Smith-Robinson技术切除后纵韧带,使用Cage植骨融合、钛板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4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随访12个月时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obb角、椎间隙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终融合率100%,未出现Cage移位。疗效评价,30例优,13例良,2例可,无症状加重者,末次随访优良率95.6%。说明通过Smith-Robinson技术切除后纵韧带即能够实现对脊髓、神经根的彻底减压,又能有效防止椎间隙坍陷、成角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护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3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行前路开槽减压和取髂骨植骨术,作者针对本组病人及手术的特点,对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术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颈部制动,加强基础护理,防护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背景: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采用单纯前路,还是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方式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差异。 方法:选择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1例。男9例,年龄在56-72岁;女12例,年龄在58-70岁。病变位于C2-5间11例,C3-7之间10例。其中11例采用单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0例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治疗结果采用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及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10例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方法患者优良率为90%,改善率为82%。11例单纯采取颈椎前路治疗方法的患者中优良率为73%,改善率为73%。两组优良率比较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而说明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一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一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4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依据颈椎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a,术前JOA评分为(8.21±1.44)分,术后为(13.51±1.9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3例颈椎OPLL患者均行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4~4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末次随访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良率;术后3、6、9、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或颈椎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后纵韧带骨化灶完全切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完全解除;手术时间80~160(118.1±19.3)min,术中出血量45~185(98.1±35.6)mL,术后住院时间2~3(2.2±0.4)d。43例患者随访(42.0±6.6)个月,术后6个月时均植骨融合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管狭窄,对脊髓神经根或血管造成压迫,引起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外伤后可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为使脊髓解除或减轻压迫,需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及分析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45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45例OPLL手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3-7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43%。结论OPLL引起椎管狭窄,经X线、CT检查后可确诊。建议OPLL患者出现症状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早期恢复,可减少因生活中的外伤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颈椎后纵韧带的解剖形态,探讨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集10具颈段脊柱标本,测量C3至C7节段椎体及椎间盘平面后纵韧带的宽度,计算出各个节段95%可信区间,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参照此结果进行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手术的42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后纵韧带随着椎体宽度变化而变化,在间盘平面和椎体平面其宽度无显著性差异。42例中3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优22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达85.7%,平均改善率74%。结论解剖学研究为临床E切除后纵韧带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依据,术中切除适当宽度后纵韧带是完整取出游离间盘并有效减少副损伤治愈该病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椎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界尚存争议,无指导性的标准方案。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路径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随访35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内固定组10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或部分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组16例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椎体侧块内固定;后路无内固定组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前路内固定组、后路内固定组、后路无内固定组分别为79.59%,83.01%及60.35%。治疗后前路内固定组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后路无内固定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表明后路椎管成形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减压完全、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佳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颈椎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界尚存争议,无指导性的标准方案。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路径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随访35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内固定组10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或部分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组16例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椎体侧块内固定;后路无内固定组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前路内固定组、后路内固定组、后路无内固定组分别为79.59%,83.01%及60.35%。治疗后前路内固定组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后路无内固定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表明后路椎管成形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减压完全、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佳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袁红 《护理研究》2006,20(11):3041-304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TT)又称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或钙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手足及躯干的感觉异常、运动麻痹、膀胱等神经症状的疾患。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袁红 《护理研究》2006,20(33):3041-304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TT)又称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或钙化),人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手足及躯干的感觉异常、运动麻痹、膀胱等神经症状的疾患[1]。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9例住院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成型术的颈椎后韧带骨化症病人,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3岁。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加之对手术期望值高,担心愈后,术前都存…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3例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症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本组患者术后早期均进行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颈部切口感染和血肿、神经损伤、肺部并发症、植骨块或钢板松动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处理及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 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 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 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18.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不稳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早期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6例OPLL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颈椎X线摄片、CT及MRI检查。在颈椎屈曲/伸展侧位片上测量全颈椎活动范围、椎体水平移位及成角程度,根据MRIT2加权像观察脊髓内高信号变化,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OPLL患者颈椎屈伸范围比正常人明显减小(P<0.01),下颈椎不稳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OPLL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和脊髓受压程度不平行,产生重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症状。结论下颈椎不稳加速OPLL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