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脑性瘫痪(脑瘫)患儿钙、磷代谢平衡及测定有关评价指标,及相互关系.方法40例脑瘫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测量Ca、P代谢平衡指标及血清Ca、P、骨钙素(ALP)、BGP浓度和骨密度(BMD).结果脑瘫患儿Ca、P代谢为正平衡,但每日骨Ca沉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瘫患儿净Ca、P沉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脑瘫患儿血Ca、P与对照组比较无区别?,血清ALP、BG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年龄段CP患儿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每日Ca、P沉积不足;骨密度减低、血ALP、BGP升高说明骨矿化不足,骨形成旺盛,骨重建活跃.  相似文献   

2.
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利维爱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 方法将 123例自然绝经后妇女随机分 2组 研究组每日口服利维爱 1.25 mg+ 钙尔奇 D 600 mg, 对照组每日口服钙尔奇 D 600 mg, 观察 12个月 . 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腰椎 (L 2~ 4)及股骨颈 (NK)骨密度 (BMD)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 (BGP)和碱性磷酸酶 (AKP)及尿吡啶酚 /肌酐 (Pyr/cr)和钙 /肌酐 (Ca/Cr)比值 . 结果 (1)L 2~ 4、 NK两部位 BMD 研究组治疗后均增加 , 且前者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对照组均下降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P< 0.05). (2)生化指标血 BGP、 AKP及尿 Pyr/Cr、 Ca/Cr 治疗后研究组均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P< 0.05); 对照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绝经后妇女每日服用 1.25 mg利维爱加钙尔奇 D可以提高骨量 ; 单用钙尔奇 D不能防止骨丢失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补充钙及维生素D对孕妇骨代谢及母乳钙含量的影响。方法对照观察服用钙及维生素D前后血清钙、磷、骨钙素及初乳钙方面的变化。结果用药后血清钙、磷、骨钙素高于用药前(P<0.001),用药组骨密度基本维持不变,而对照组随着孕龄的增加密度下降明显(P<0.01)。给药组初乳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补钙加维生素D有明显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和提高血清钙、磷、初乳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妊娠期钙、镁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的变化。方法:120例健康初孕妇女,分早、中、晚期3组,30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测血钙、镁、骨钙素,尿钙、镁、尿脱氧吡啶啉、肌酐。结果:血钙由孕早期至孕末期明显下降(P〈0.01);血镁有下降趋势;血清骨钙素下降(P〈0.01)。尿脱氧吡啶酚/肌酐至孕晚期最高(P〈0.01)。结论:孕期处于低钙、低镁状态,骨吸收增加,骨骼钙负荷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疼痛、骨密度(BMD)以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伴有疼痛症状的PMOP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脉冲磁场治疗组(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2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BMD、骨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BGP)、尿I型胶原N末端肽(NTX)及其与尿肌酐(Cr)的比值(NTX/Cr),并对每例患者进行疼痛分级。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明显改善(P<0.01),BSAP、BGP较基线水平明显提高(P<0.05),但BMD、尿NTX/Cr与基线水平相比没有明显改变。 结论脉冲电磁场疗法能显著改善PMOP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刺激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58例临床确诊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依照入选顺序按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康复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给予口服消炎止痛药、钙制剂和维生素D,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情况,采用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患者关节功能,检测患者双股骨颈骨密度值(BMD)。 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VAS、WOMAC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康复组的VAS、WOMAC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24周后,2组的BMD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且康复组BMD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老年膝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均有显著疗效,综合康复治疗在缓解疼痛、减轻僵硬和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肾病患者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及相关关系。方法选取31例慢性肾病患者,应用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测定L1~4腰椎BMD,并测定血肌酐(Scr)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Scr升高组骨代谢水平高于Scr正常组,Scr水平与降钙素(CT)、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LP)呈正相关(r=0.67、0.81、0.85、0.45,P<0.05),与BMD T值呈负相关(r=-0.60,P<0.01);BMD T值与PTH及BGP呈负相关(r=-0.55、-0.65,P<0.05)。结论随着慢性肾病的病情加重,肾性骨病呈现进展,BMD及骨代谢指标动态监测在肾性骨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福善美片口服,每周1粒(70mg/粒);对照组28例,给予钙尔奇D片,每日1粒,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积分、腰椎(L2~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两组治疗后BMD均有上升,血清钙、磷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L2~4的BMD显著好转(P<0.01),股骨颈的BMD明显改善(P<0.05),ALP下降明显;对照组的BMD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略有上升。结论:福善美可有效减少骨量丢失,增加BMD,降低骨转换,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血清骨钙素的变化,探讨SCI后骨代谢的变化与SCI病程的关系。 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00年8月167例SCI患者经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得的血清骨钙素资料。167例患者按受伤时间分为4组:<3个月组44例、3~6个月组42例、7~12个月组37例、>12个月组44例。对4组的骨钙素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4组的骨钙素值均明显高于临床参考值。(2)4组的骨钙素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两两比较可见3~6个月组骨钙素值较<3个月组有显著升高(P<0.05);3~6个月组骨钙素值与7~12个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12个月组骨钙素值较3~6个月组有显著降低(P<0.05),但与<3个月组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SCI患者早期骨钙素即可出现升高;SCI患者骨钙素的变化与病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背景慢性肝病患者常常伴有骨质的丢失,因此探讨预防此种骨丢失对防治此类患者的骨质疏松极有意义.目的研究甘草酸对肝纤维化小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及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实验动物中心、中心实验室和药理研究室材料本实验于2001-01/2001-09进行,选择普通级PCR小鼠40只,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22 g,雌雄各半,按质量对等原则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每组10只.方法除对照组外,模型组、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均予400 g/L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5周致小鼠肝纤维化,然后分别应用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10 mL/kg、秋水仙溶液0.1 g/kg和甘草酸溶液0.1 mg/kg进行防治,实验结束时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与肝损伤相关的各种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以及测定股骨的骨钙(Ca2+)量和其他骨微量元素以及骨羟脯胺酸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甘草酸对各组小鼠肝损伤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②甘草酸对各组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的的影响;③甘草酸对各组小鼠骨质的影响;④甘草酸对各组小鼠骨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小鼠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模型组低(P<0 01);模型组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值比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低(P<0.01,P<0.05);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的骨钙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比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右股骨单位骨重铜、镁和锌的含量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甘草酸组的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甘草酸组小鼠肝脏病理改变明显比模型组轻(P<0.01),VG染色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比模型组轻(P<0.01).结论甘草酸提取液能诱导肝药酶,增强肝脏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维持蛋白代谢水平;维持骨的正常的代谢,促进骨Ca2+和骨羟脯氨酸以及骨微量元素的平衡,防治骨丢失.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患儿钙、磷营养状况及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脑性瘫痪(脑瘫)患儿钙,磷代谢平衡及测定有关评价指标,及相互关系。方法 40例脑瘫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测量Ca,P代谢平衡指标及血清Ca,P,骨钙素(ALP),BGP有度和骨密度(BMD).结果 脑瘫患儿Ca,P代谢为正平衡,但每日骨Ca沉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瘫患儿净Ca,P沉积量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脑瘫患儿血Ca,P与对照组比较无区别(P>0.05),血清ALP,BGP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年龄段CP患儿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瘫患儿每日Ca,P沉积不足,骨密度减低,血ALP,BGP升高说明骨矿化不足,丹形成旺盛,骨重建活跃。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尤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被认为是调节骨吸收的重要因子.目的观察实验性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灌服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后骨密度(BMD)和血清IL-6的变化. 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二科和一所中医学院的养生康复教研室.材料本实验于2003-05/2003-08在湖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动物为30只Wistar大鼠,15月龄,雌雄各15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将30只大鼠采用先分层再随机排列表法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补肾健脾活血组.用地塞米松2.5 mg/kg体质量肌注大鼠、2次/周,连续6周,复制老年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补肾健脾活血组灌服补肾健脾活血方药.6周后用摘眼球法采血,离心取血清,采血后各组大鼠均离断右后肢完整取出右股骨.用排开丙酮法测各组BMD,用放免法测各组血清IL-6.主要观察指标BMD和血清IL-6水平.结果病理对照组的B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肾健脾活血组的BMD明显高于病理对照组(P<0.01),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药可减少IL-6分泌,降低血清IL-6水平,从而发挥抗骨丢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补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骨胶囊结合心理治疗对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及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45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补骨胶囊结合心理疏导治疗16周,以生化指标、骨密度、雌二醇水平、Green更年期量表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估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6周后血钙、尿钙/尿肌酐值、血清碱性磷酸酶值降低(P<0.01或<0.05);骨密度值上升(P<0.05);血清雌二醇升高(P<0.01);Green更年期量表评定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躯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临床症状综合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补骨胶囊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及情绪障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确诊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7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更年期骨密度正常妇女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密度(BMD)以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NBAP)、骨钙素(OC)、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腰椎BMD、股骨颈BMD、PTH、OC、NBAP、ICTP、TRACP-5b、IL-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I、PTH、OC、NBAP、ICTP、TRACP-5b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年龄、BMI、腰椎BMD、股骨颈BMD、PTH、OC、NBAP、ICTP、TRACP-5b是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血清IL-33水平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IL-33水平异常能够反映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疾病情况,是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降低和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势雌性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60只10月龄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去势组、0.14 mT组、0.16 mT组、0.18 mT组和雌激素组,除空白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均切除双侧卵巢以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周,将0.14 mT组、0.16 mT组、0.18 mT组大鼠暴露于相应的PEMFs下,每日1次,每次60 min,为期3个月;雌激素组行雌激素皮下注射。实验期间动态测定大鼠全身骨密度(BMD),第3个月末处死大鼠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和局部骨密度。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5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上升(P<0.01),去势组、0.14 mT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显著升高(P<0.01);干预至第2个月末,0.14 mT组全身骨密度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第3个月末,去势组、0.14 mT组全身骨密度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0.16 mT组、0.18 mT组和雌激素组全身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去势组(P<0.05);第3个月末,各组腰椎骨密度变化趋势与全身骨密度变化基本一致,去势组、0.14 mT组股骨骨密度明显低于空白组,但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0.16 mT和0.18 mT的PEMFs刺激能够促进骨形成,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参考参数;而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0.14 mT的PEMFs可能具有刺激骨吸收的作用。PEMFs对去势雌性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强度窗”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电磁场防治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电磁场防治组(C组)及尼尔雌醇防治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C组小鼠接受15 Hz、1.0 mT电磁场刺激,D组小鼠接受尼尔雌醇1.5 mg/kg体重灌胃,1次/周。实验结束前检测腰椎骨密度。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内眦静脉丛取血,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和小鼠骨钙蛋白(BGP)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ALP活性及BGP含量,并检测血清钙和雌二醇(E2)含量,于术后第6,12周末行腰椎椎体病理学切片检查,观察并分析骨小梁形态及数量的变化。 结果与B组相比,C组血清中ALP活性明显提高(P<0.05),血清中BGP和血清钙含量增加(P<0.05),腰椎椎体骨小梁的吸收减少。 结论15 Hz、1.0 mT的电磁场对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仑磷酸盐(ALN)和维D钙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OP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联合应用AIA和维D钙40例,对照A组40例单服ALN,对照B组40例单服维D钙,各药用法用量3组均相同,用药时间6个月。观察3组用药前后腰椎1—4骨密度(L1-4BMD)、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疼痛的变化。结果:(1)用药后实验组和对照A、B组L1-4BMD分别上升4.9%,3.5%,1.2%。(2)骨代谢生化指标ALP的比较,用药后联合用药组及ALP组下降明显,而维D钙组下降不明显。(3)用药3个月时,疼痛缓解率分别达98%,80%,40%。结论:联合应用ALM及维D钙治疗O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良性腰痛是飞行员的常见病,其病因目前仍倾向于多种因素。为了解飞行员腰痛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本文报告 5种机型 71例腰痛飞行人员骨密度 (BMD)和部分腰痛飞行员血清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 (BGP)、尿钙与肌酐比值 (Ca/Cr)等骨代谢指标的研究,以探索飞行人员腰痛与骨代谢关系。 1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 5种不同机型健康飞行员 171例,良性腰痛飞行员 71例均测定骨密度,部分人员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 测定方法: (1)血清 Ca,P,ALP及尿 Ca,Cr测定:采用清晨空腹血及清晨第二次空腹尿液,利用美国 BECKMAN公…  相似文献   

19.
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有关骨矿物质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结肠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对4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血镁(Mg)、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并与45例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肠癌组的BM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Ca、P、Mg、ALB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ALP无显著变化。行化疗患者与未行化疗患者相比,BMD值也显著降低(P<0.05),但Ca、P、Mg、ALP、ALB无显著变化。结论:结肠癌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骨吸收增高,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可能与结肠癌患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手术、年龄及化疗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仑磷酸盐(ALN)和维D钙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OP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联合应用ALN和维D钙40例,对照A组40例单服ALN,对照B组40例单服维D钙,各药用法用量3组均相同,用药时间6个月。观察3组用药前后腰椎1—4骨密度(L1-4BMD)、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疼痛的变化。结果:(1)用药后实验组和对照A、B组L1-4BMD分别上升4.9%,3.5%,1.2%。(2)骨代谢生化指标ALP的比较。用药后联合用药组及ALP组下降明显.而维D钙组下降不明显。(3)用药3个月时,疼痛缓解率分别达98%,80%,40%。结论:联合应用ALN及维D钙治疗O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