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17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90例人员,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对178例乙型肝炎患者、90例健康人员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观察,在对HbsAg检测上Kappa系数0.782,具有极强检测一致性,HbeAg、抗Hbs、抗Hbc经Kappa检验为高度检测一致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经Kappa检验,Kappa系数均>0.81具有极强检测一致性。结论在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具有检测一致性,不同方法临床检测结果可以进行结果互认。  相似文献   

2.
戴玉婷  刘忠伦 《淮海医药》2009,27(5):392-393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的必要性。方法对6 31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21.44%,单独表面抗体阳性率39.99%,五项全阴性比率31.0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复检符合率分别为97.3%、95.5%、72.8%、55.2%、30.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出率及血清模式存在地区差异;本地区人群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者比例较高,应加强预防接种;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复检,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方法5000例行婚前检查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验和化学发光法检验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对比两种方法的检验效果差异。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血清表面抗原浓度下的灵敏度,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检出率。结果化学发光法在不同血清表面抗原浓度下的检测灵敏度均高于酶联免疫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为0.86%(43/5000),高于酶联免疫法的0.52%(26/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化学发光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出率分别为0.40%、0.58%、0.46%、0.48%、0.50%,均高于酶联免疫法的0.18%、0.30%、0.22%、0.24%、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灵敏度和阳性率高于酶联免疫法,相比之下检测更加自动化和科学化,检测结果更加稳定,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血凝法与反向血凝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检测方法快速乙肝表面抗原全血凝集诊断试剂盒(供血凝法用);冻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供反向血凝法用),以上两种方法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2结果与讨论结果:采用快速乙肝表面抗原全血凝集诊断试剂盒检测了382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外周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即为血凝法.采用冻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了408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外周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即为反向血凝法.以上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见附表:从上表可以看出血凝法的阳性率的标准误比反向血凝法的阳性率的标准误更小,即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林芝地区城镇小学生乙肝感染情况,97年9月,我站对八一镇四所小学524人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乙肝e系统进行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对象与方法1、对象:八一镇四所小学6--13岁学生。2、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共调查学生524人,询问其肝病史,采取静脉血2ml备检。实验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滴度>1:8者进行中和实验,阳性者即到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检测试剂:冻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诊断血清和中和试验标准血清,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71297,有效期97,12,6,"…  相似文献   

6.
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抗原)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定性检测是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常规指示,而HBsAg与Pre—S1抗原定量检测,则对乙型肝炎临床早期诊断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分析HBsAg与Pr—S1抗原定量检测结果,进一步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分别对60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V-DNA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乙型肝炎"大三阳"病毒检出率为94.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模式HBV-DNA高于HBeAg阴性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其规律,能更好指导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0-121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并分析.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门诊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67例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HbsAg+、HBeAg+、抗-HBc+HBV DNA 阳性率100%;HbsAg+、抗-HBe+、抗-HBc+、HBV DNA 阳性率51.7%.结论 乙肝血清标志物是免疫学标志物是诊断乙型肝炎最传统的指标,HBV DNA检测已经成为乙型肝炎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指标,与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综合比较,有助于判断其传染性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乙肝患者HBsAg定量与HBV-DNA及乙肝标志物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化法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ELISA三种方法同时检测258份血清标本,并对其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对比分析。结果258份乙肝患者血清HBsAg含量与HBV-DNA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HBVM(乙肝血清标记物)测定与血清DNA测定的意义.方法:对67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sAg阴性的67例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17例占25.37%,在HBVDNA阳性人群三抗体阳性DNA检出率占36.0%,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法对351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组(1组)和"HBsAg(+)、HBeAg(+)"组(2组)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3组)、"HBsAg(+)、HBeAb(+)"组(4组)、"HBsAg(+)、HBcAb(+)"组(5组)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HBeAb(+)"组(6组)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3%,23.7%和4.5%。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定量检测HBV-DNA能真实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447例乙肝病毒感染的HBV-DNA与乙肝五项指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乙肝患者病情、传染性和疗效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解乙肝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我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447例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HBV-DNA,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ELISA法和MEIA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方法: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EMIA法(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对HBV血清标志物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并对强阳性标本进行稀释检测。结果:对100例患者的血清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ELISA法和MEIA法对HBsAb、HBsAb、HBeAg三项标志物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HBeAb和HBcAb的检测,MEIA法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P〈0.01和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MEI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的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均比ELISA法高,同时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不同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 DNA以及ALT,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的检出与HBV DNA及AL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99例HBV患者血清HBV-LP,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相同乙型肝炎模式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92.45%vs42.04%,P<0.05;90.57%vs38.85%,P<0.05)。HBV-LP阳性患者的ALT明显高于HBV-LP阴性患者。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而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阳性患者ALT较阴性患者高,表明HBV-LP同时也反映了乙型肝炎病情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本院经电化学发光法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15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50例的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以对临床检测结果进行相互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对HBV前S1抗原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HBV血清标志物和HBV前S1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HBeAg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为94.0%;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eAg阴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为15.6%;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均是阴性.结论 HBV前S1抗原与HBeAg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其阳性可作为HBV复制的重要依据和HBV存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该联合疫苗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培养灭活后的甲型肝炎疫苗和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所组成,每剂量含有20μg的乙肝表面抗原/p24(HBsAg/p24)、0.3μg的HAV抗原和1.5mg的氢氧化铝。给15名血清阴性的年青成人志愿者注射联合疫苗,每针间隔1个月共注射3针。作者用放免法检测抗-HAV和抗-HBs,在第1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在试验放弃后中途进板和手工加样所得检验结果的质控指标进行比较。方法用freedomevoclinicalTECAN高智能样本处理系统对标本加样,用HAMILTONMicmlabFAME进行ELISA检测,用手工加样进行ELISA检测。结果以Anti-TP室内质控血清为质控物,计算出Anti-TP仪器法的平均值x为7.65,标准方差SD为0.53,变异系数CV为6.93%,在控率为96%;Anti—TP手工法的平均值x为5.30,标准方差SD为0.74,变异系数CV为13.96%,在控率为84%。结论试验放弃后中途进板所得试验结果的质控指标优于手工加样的质控指标,提高了ELISA试验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USA)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比较.结果: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1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82.14%,模式2中前S1阳性率为62.7%,模式3中,前S1阳性率为78.57%,模式4中前S1阳性率为66.66%,模式5中前S1阳性率为23.81%,健康对照组基本上全为阴性.结论:前S1抗原能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较HBeAg敏感,与乙型肝炎的活动性有关,对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HBV-DNA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提供有治疗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初步诊断为乙型肝炎的患者69例,所有患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IA)和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定量检测.结果 HBV-DNA定量:HBV复制标准采用HBV-DNA大于500 copy/ml.其中HBV-DNA检出率在V组患者中检查率为87.5%,与其他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有一定关联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模式HBV-DNA低于HBeAg与HBsAg均为阳性模式.需进一步探索其规律,以便在临床上更好的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