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研究兔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选取10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肝脏,以及15只种有肝VX2移植瘤的兔肝脏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边缘区、非肿瘤区肝脏、正常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的变化规律。结果肿瘤边缘区HBF、HBV、HAI、PS增高与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边缘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灌注参数在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提供量化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所引起的肝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对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在其接种VX2肿瘤前、后不同时间行肝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的变化规律.结果肿瘤边缘区与非肿瘤区比较:除MTT值降低以外(P<0.01),其他各灌注值如HBF、HBV、HAI、PS均增高(P<0.01).这些变化在接种后5~9天开始产生,随肿瘤生长,各灌注值均有改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肝VX2瘤移植前后可引起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生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兔VX2肝癌模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后复发的早期CT灌注参数改变。方法 将2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分两组,每组10只,进行肝移植瘤种植。第1组接种VX2移植瘤后2周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第2组接种2周后进行无水乙醇介入治疗,且CT灌注扫描动态监测2个月。将采集的灌注参数 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统计学处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BF、PS、HAP、HAF与微血管密度(MVD)均呈正相关(P均<0.05),HBV、MTT与MVD无相关性。介入治疗后第3天,肿瘤边缘PS、HAP增高(P均<0.01),4周时HBF、HBV、PS、HAF、HAP较前及治疗后3天减低(P均<0.01),6周时HBF、HBV、PS、HAF、HAP较4周时增高(P均<0.01),8周较6周时HBF、HBV、PS、HAP增高(P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在显示VX2肝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同时提供精细的解剖图像,对灌注过程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从而评价肝肿瘤生长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5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0例肝肿瘤患者,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A组(115例,原发性肝癌)、B组(112例,肝转移瘤)、C组(103例,肝血管瘤),均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比较三组病灶实质区与周边实质区、正常肝实质区的CT灌注参数。结果:占位病灶实质区CT灌注参数:B组、C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低于A组,平均通过时间(MTT)长于A组(P <0.05),B组HBF、HAF高于C组,MTT短于C组(P <0.05),三组PS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占位病灶周围实质区CT灌注参数:A组、B组HBF高于C组,HAF低于C组(P <0.05),A组、B组HBF、HAF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PS高于C组、A组(P <0.05),C组、A组PS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HBV、MT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型16层螺旋CT对84例受试对象经右侧肘静脉以4mL/s的速率注射对比剂40mL行MSCT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等。结果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HBF、HAF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实验A组PVTT组织的HBV、HAF也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组,而实验A组肿瘤组织的MTT值却短于阳性对照B组。实验A组异常灌注组织的HBF、HBV和HAF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C组。结论MSCTP灌注参数可定量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血流灌注参数在诊断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脏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际病情将其分为A组(肝脏转移瘤,32例)与B组(原发性肝癌,2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肝血流灌注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A组MTT参数大于B组,HAF、HBF及HBV参数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实质区域中A组HBV、PS参数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F、MTT及HBF参数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周边正常区域中A组HAF、HBF参数均小于B组,MTT及PS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参数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实施肝血流灌注多层螺旋CT检查后可获取相应的参数大小值,有利于对肝脏肿瘤疾病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与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兔VX2肝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T灌注成像各灌注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6只VX2肝移植瘤模型兔(种植后2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各灌注参数值,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VEGF、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D,分析灌注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瘤灶中心及边缘区MVD、VEGF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瘤灶边缘区MVD值随着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瘤灶边缘区各灌注参数值: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渗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肝动脉灌注量(HAP)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灌注量(HPP)与MVD、VEGF呈负相关(P<0.01),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容积(HBV)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肿瘤性病变血供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肝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资料齐全者66例,采用CT电影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结果三组样本资料的HBF、HBV、MTT、HAF均数差别各组间具有高度统计意义.恶性肿瘤组、血管瘤组HBF、HAF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而恶性肿瘤组与血管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恶性肿瘤组HBV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血管瘤组和正常肝组织组间及恶性肿瘤组和血管瘤组间无显著差异.恶性肿瘤组较正常肝组织组MTT明显缩短,血管瘤组和正常肝组织组及恶性肿瘤组和血管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T灌注参数和函数图可定量评价正常和病理肝组织血流状态、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供血比例;HBF、HAF对鉴别正常肝实质或病理肝组织具有显著意义;仅根据灌注参数和函数图,尚不能鉴别肝恶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抑或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肝脏肿瘤诊断过程中实施多排螺旋CT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30例病例,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10例、肝脏转移瘤患者10例、肝血管瘤患者10例,分别纳入1、2、3组,诊断过程中均实施多排螺旋CT。结果:1组、2组及3组占位病灶的肝血流(HBF)水平、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依次递减,通过时间(MTT)依次缩短(P<0.05);对比2组及3组,1组肝血容量(HBV)明显更高,3组比2组更高(P<0.05);对比三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水平(P>0.05);1组、2组及3组病灶附近的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依次递减(P<0.05);对比1组及3组,2组肝血流(HBF)水平、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水平明显更高(P<0.05);对比三组肝血容量(HBV)、通过时间(MTT)(P>0.05);1组、3组及2组正常肝脏肝动脉灌注分数(HAF)依次递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水平也依次递减,2组、3组及1组通过时间(MTT)依次递减(P<0.05);对比三组肝血容量(HBV)、肝血流(HBF)水平(P>0.05)。结论:肝血管瘤、肝脏肿瘤诊断过程中实施多排螺旋CT,肿瘤位置不同,影像学差异显著,可诊断肝脏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兔肝VX2移植瘤MSCT灌注成像的血液动力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MSCT灌注成像的血液动力学基础。方法8只实验组大白兔,于其肝左外叶接种VX2肿瘤组织3周后,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CT电影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经AW4.2工作站处理,应用示踪动态数学模型计算出肝脏的灌注函数图,获得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和肝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等。根据各参数图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血流动力学状态。8只对照组亦进行同样的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F、BV、PS和HAF值均较对照组增高,BF值:(70.16±27.62)mL/(100g.min)vs(8.44±4.02)mL/(100g.min)(P<0.01),BV值:(9.56±2.37)mL/100g vs(7.39±2.29)mL/100g(P>0.05),PS值:(33.82±7.45)mL/100g.min vs(21.33±4.59)mL/100g.min(P<0.01),HAF值:(0.53±0.12)vs(0.17±0.06)(P<0.01)。实验组的MTT值较对照组明显短:(8.44±4.02)s vs(18.82±5.35)s(P<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瘤体的灌注特点,并能评价兔肝VX2移植瘤的血供状态及其血液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的CT灌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价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后血流变化的价值。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组(D组)各10只。经CT灌注扫描后应用去卷积模式自动计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等CT灌注参数。结果实验A组BF、BV、MTT和PS值均较对照C组低,BF值:(1.40±0.70)ml/(100 g.min)比(133.21±14.42)ml/(100 g.min)(P<0.01);BV值:(0.33±0.17)ml/100 g比(28.77±3.32)ml/100 g(P<0.01);MTT值:(4.33±1.41)s比(11.67±0.58)s(P<0.01);PS值:(0.15±0.18)ml/(100 g.min)比(22.10±4.39)ml/(100 g.min)(P<0.01)。但实验A组的HAF值较对照C组明显增高:(0.99±0.03)比(0.25±0.06)(P<0.01)。实验B组的BF、BV、MTT和PS值较对照D组降低,而HAF值则明显增高(P<0.01)。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无创直观形象地评价门静脉阻断后兔肝VX2移植瘤的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亚砷酸治疗兔VXⅡ肝癌模型后,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情况.[方法]45只兔VXⅡ肝癌模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TACE联合亚砷酸治疗组(A组),常规TACE组(B组),对照组(C组)三组,每组15只,比较各组实验动物在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及MVD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兔VXⅡ肝癌模型的BF、BV、PS、MV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的BF、BV、PS均显著高于B组而低于C组(P〈0.05),B组的BF、BV、PS显著低于C组(P〈0.05) A组的MVD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MVD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TACE联合亚砷酸可有效降低兔VXⅡ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肿瘤残留灶的MVD,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CT血流灌注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肝纤维化患者、7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组行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用GE AW 4.4肝脏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肝动脉血流(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别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Ⅲ型前胶原肽(type III)、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IV),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肝脏纤维化灌注血流参数在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BF、PS和HAF逐渐升高,肝硬化组BV减少,MTT缩短,血清学指标中HA在肝纤维化S1期即明显升高,LN、IV型胶原在肝纤维化S2~S4期明显升高。结论肝CT血流灌注参数结合血清标志物可对早期肝纤维化做出无创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肝脏灌注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MSCT肝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例正常和1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右侧肘静脉以6 ml/s的速率注射对比剂40 ml,行肝血流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等.根据各参数图评价正常与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13例肝肿瘤患者HAI、BF明显高于正常组[HAI值:0.19±0.06 vs 0.58±0.20,P=0.000;HBF值:(131.31±38.25) ml/(100 ml·min) vs (344.52±95.42) ml/(100 ml*min),P=0.002)];MTT较正常组明显缩短[(12±2)s vs (8±4)s,P=0.028];HBV[(27.49±11.48) ml/100 ml vs (28.67±16.81) ml/100 ml,P=0.913]与PS[(28.09±15.50) ml/(100 ml·min) vs (31.36±23.98) ml/(100ml·min),P=0.678]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肝血流灌注参数HAI、HBF和MTT在正常和肝癌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评价肝癌的血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