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论文进行了红栓菌对硒的耐受力及其菌丝体多糖对硒富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栓菌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菌丝体干重和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mg/mL和29.8mg/g同时进行了红栓菌多糖富硒的发酵务件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pm培养3d,在发酵起始加入硒溶液,菌丝体多糖及多糖中硒含量分别达到27.3mg/g和816.7μg/g,多糖对无机硒的转化率为34.2%。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红栓菌和槐耳菌对硒的耐受力以及菌丝体蛋白对硒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红栓菌的生长速率明显要快于槐耳菌.蛋白质富集硒的能力比槐耳菌强.但对硒的敏感性较强。当发酵培养基中硒的添加量达到25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且在发酵初期添加无机硒.红栓菌蛋白质富硒能力最强.其中蛋白总硒量为255.87μg.蛋白质中硒含量为6.40μg/mg。  相似文献   

3.
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及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五种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的状况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和As-1在耐硒和蛋白质及多糖的合成上都优于其他3个菌株。2μg/mL和5μg/mL硒浓度对5种茶树菇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μg/mL硒浓度中的菌丝生物量和蛋白质、多糖的含量达最高值,野生种和As-1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022mg/mL和0.23mg/mL,多糖含量分别达038mg/mL和0.41mg/mL。硒浓度超过10μg/mL,对各菌株的生长表现为抑制,当硒浓度大于50μg/mL,时,除野生种外所有菌株停止生长。野生种具有较高的耐硒能力,在硒质量浓度在50μg/mL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长。  相似文献   

4.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030.2,KH2V0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Ch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平菇菌丝富硒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梁慧星 《食用菌》2009,31(4):6-7
对平菇菌丝富硒培养进行单因子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富硒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分数1.5%,亚硒酸钠质量浓度8.0mg/L,起始pH7.0,培养时间5d,平菇菌丝富硒量得到最大,为331.49μg/g菌丝。  相似文献   

6.
以松口蘑为材料,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硒,测定分析了松口蘑菌丝体的生物量、多糖含量、硒的积累量。结果表明:0~40μg/mL的硒浓度对松口蘑菌丝体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的增加都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促进作用加强,40μg/mL以上的硒浓度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硒浓度在0~50μg/mL时,硒在菌丝体中的积累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硒浓度超过50μg/mL时,硒在菌丝体中的积累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比较研究了杏鲍菇4个菌株的菌丝拮抗性、酯酶同工酶酶谱、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4个菌株问存在遗传差异。菌株X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长速为0.69cm;菌株X2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572g/100mL;菌株X1菌丝体多糖含量最低,仅为39.07μg/mg,菌株X2、X4和X3菌丝体多糖含量分别为84.28μg/mg、79.20μg/mg和78.99μg/mg。  相似文献   

8.
棉籽壳栽培杏鲍菇和阿魏蘑的营养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杏鲍菇和阿魏蘑干品中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杏鲍菇和阿魏蘑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72g/100g和19.55g/100g.其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G1u、Asp)和甜味氨基酸(Ser、Gly、Ala)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3.24%、24.84%、16.27%和40.97%、27.83%、15.96%。杏鲍菇和阿魏蘑的蛋白质、脂肪、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5.4%、0.55%、52.1%、5.4%和25.6%、0.77%、49.7%、6.7%。铁、钙、锌和硒含量在杏鲍菇和阿魏蘑中分别为2.9mg/100g、14.2mg/100g、38mg/kg、0.023μg/g和3.3mg/100g、6.9mg/100g、78mg/kg0.040μg/go。VC、VB1和VB2含量在杏鲍菇和阿魏蘑中分别为25.3mg/100g、0.193mg/100g、1.43mg/100g和24.5mg/100g、0.248mg/100g、2.12mg/100g。由此可知,杏鲍菇和阿魏蘑是两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阿魏蘑的营养价值优于杏鲍菇。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产的深层发酵产物,研究从桦褐孔菌筛选菌株和发酵配方入手,对5个菌株、10种碳源和10种氮源进行了液体发酵试验,比较发酵产物收率,筛选廉价配方。结果表明:In4菌株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单一碳、氮源筛选基础上,完成2组碳源和2组氮源正交试验,获得了高产配方:麦芽糖15.0 g/L,葡萄糖15.0 g/L,豆粉0.6 g/L,酵母膏2.0 g/L,KH2PO43.0 g/L,MgSO41.5 g/L,VB110 mg/L,起始pH 4.0。发酵周期7 d,菌丝干重22.0 mg/mL,发酵液多糖含量11.3 mg/mL,菌丝体多糖含量132.2 mg/g,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冮洁  宋红梅 《食用菌》2009,31(3):14-15
对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的菌丝体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g/L,豆饼粉3g/L,K2HPO4 1.5g/L,KH2PO4 0.8g/L,MnSO4 0.01g/L;适宜温度28℃。pH7.0,装液量250mL三角瓶150mL,接种量15%。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7d,胞外多糖产量为4.54g/L,比初始产胞外多糖1.28g/L,提高了2.55倍。  相似文献   

11.
陈志杰  袁书林 《食用菌》2009,31(5):14-15
对以糙米浆、麦芽汁和黄豆芽汁为培养基组成的灵芝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灵芝深层发酵的起始pH5.5、接种量10%、装液量40mL和接种菌龄5d时可以获得最大灵芝菌丝干重。方差分析表明装液量和接种菌龄对灵芝生长有显著影响。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第7d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g/L。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菌丝体循环富硒法的建立及其硒多糖抑癌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富硒蛹虫草菌丝体循环富硒作用及该法获取的硒多糖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采用循环富硒法获得蛹虫草富硒菌丝体并制备硒多糖,经硒定量和多糖含量测定后采用MTT.法检测硒多糖与正常蛹虫草多糖(12.5、25、50、100、200μg/mL)作用Hela细胞72 h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循环富硒法可有效促进蛹虫草菌丝体对硒的富集,硒含量为680.2μg/g,多糖含量为47.4%;硒多糖与正常蛹虫草多糖(100μg/mL)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1.87%和77.98%.其IC50分别为18.5μg/mL和48.5μg/mL.循环富硒法可有效制备富硒蛹虫草菌丝体和硒多糖,循环富硒法获取的硒多糖能有效的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以1株鸡腿菇菌株Cc-900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鸡腿菇菌株Cc-900的生长、富硒效果和菌丝合成蛋白质和多糖的影响,以期为富硒鸡腿菇的栽培和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鸡腿菇菌丝可耐受10 mg·kg-1硒浓度的固体培养基和最大硒浓度为3 mg·L-1的液体培养基,高浓度硒对菌丝活性损伤较大;当液体培养基中硒浓度为3 mg·L-1时,菌丝干质量可达1.97 g·L-1,菌丝干粉的硒含量为38.24 mg·kg-1,其硒富集系数可达12.75,菌丝中粗蛋白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58%和3 081.82μg·g-1,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50.98μg·mL-1和266.38μg·mL-1。液体发酵培养中硒浓度在3 mg·L-1以下可促进鸡腿菇菌丝的生长和硒的富集,同时促进菌丝中蛋白质的合成和释放,但会抑制菌丝中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富硒平菇栽培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缺硒或贫硒地区采用低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直接向子实体表面喷施和添加到培养料中的方法,将无机硒富集到平菇体内,结果表明,使用1~9μg/mL(微克/毫升)的硒溶液,直接喷施到子实体表面,其菇体内硒的富集量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硒含量最高达13.8681 μg/mg(微克/毫克)(9 μg/mL(微克/毫升)组),且随着喷施时间的延长,同一处理组后期采收的子实体内硒的含量与早期采收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其范围在17.02%到45.43%之间,最高为75.24%(1μg/mL(微克/毫升)组),但这种方式各处理组都会导致平菇总产量的下降;按20 mg/kg~40 mg/kg(毫克/公斤)添加量将硒添加到培养料中时,仅头潮菇产量就可增产3成左右,菇体内硒的富集量可达12 μg/g(微克/克)干重左右,按每人每天进食100 g~200 g(克)鲜平菇汁,未超出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摄入量为50μg/d~200μg/d(微克/天)的标准,且采收的鲜菇不需经特殊处理即可上市出售,采用此法,可为食用菌产业带来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白晨  王淑珍  陆文蔚 《食用菌》2010,32(1):17-19
通过摇瓶正交试验,在确定了适宜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用于健康食品生产的羊肚菌液体发酵适宜条件为:22℃、pH7.0、120r/min,10%接种量,装量100mL/250mL,时间4d,获得干菌丝体17.0g/L、胞内与发酵液多糖积累量分别为14g/L、0.78g/L。在此基础上,采用10L-自控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试验,结果与摇瓶相符。  相似文献   

16.
以柑橘果汁为自然发酵原料,结合有机硒含量及感官评价结果,采用亚硒酸钠抗性平板筛选与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得到一株富硒能力较强的酵母菌B1,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该富硒酵母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菌B1富硒发酵最适亚硒酸钠浓度为75μg·mL~(-1),在此最佳硒浓度下,当菌株接种量为5%,发酵液初始pH为4.4,在装液量为80%的摇瓶(250mL)中32℃发酵3d后,其总硒含量可达4 756.76μg·L~(-1),同时该菌株的生物量可高达2.57g·L~(-1)。  相似文献   

17.
八种灵芝菌株的比较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8个灵芝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沂山灵芝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91mm/d;经150r/min、25℃液体摇床培养10d后,安丘大灵芝菌株获得的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22g/100mL;济宁圆芝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17.59μg/mg。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初步认为沂山灵芝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对灵芝菌丝体富集有机硒的影响。结果表明,镧能有效促进灵芝菌丝富集有机硒,当发酵培养基中镧的添加浓度为100mg/L时,菌丝产量和硒转化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中对灵芝菌丝体富硒影响最大的是镧浓度,其次是硒浓度、培养时间和pH值,最佳发酵条件是镧浓度100mg/L,硒浓度100mg/L,pH值4.5,培养时间7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47.3g/L,硒转化率88.1%。  相似文献   

19.
以亚香棒虫草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C-10为试验菌种,利用培养基发酵培养C-10,用来转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pH、光照情况、营养因子、振荡、金属离子对虫草多糖的影响。试验表明,亚香棒虫草内生真菌C-10在pH 6.2条件下发酵液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3723mg/mL;pH 5.7条件下菌丝体中多糖量较多,含量为0.2909mg/mL。避光条件下菌丝体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5035mg/mL;不避光条件下发酵液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036mg/mL。正常摇荡条件下菌丝体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3409mg/mL;前2d摇荡、后3d静置条件下发酵液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0456mg/mL。加入甲硫氨酸的条件下,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多糖都较多,菌丝体中多糖含量为0.7758mg/mL,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0.0478mg/mL;加入锰离子的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中和菌丝体中多糖含量较多,分别为0.6072mg/mL、0.1989mg/mL。  相似文献   

20.
富硒平菇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种平菇菌种培养因子和加硒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9种不同的平菇菌种在含硒量为6mg/L的PDA中均能正常生长,平菇菌种P13生长速度和状况最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种P13在pH值为7、硒浓度为7,5mg/L、PDA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富硒量达371,1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