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采用全站仪非接触量测洞内变形,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得出:隧道岩溶发育区以及岩溶段经相应的处理后,可通过对其附近隧道监控量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围岩变形规律,同时确保处理后的岩溶已消除对隧道安全施工的影响;监控量测断面距工作面距离约为5倍隧道跨度时,变形量基本稳定;通过对隧道变形曲线进行回归拟合,可以更好地掌握及预测隧道围岩变形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重庆某暗挖地铁车站左线DK55+962~DK55+985段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对比分析隧道开挖留设核心土、核心土开挖后隧道塌方与塌方后进行处治加固3种情况的围岩变形情况。监测数据表明,浅埋大断面隧道进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核心土的留设对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同时科学合理的监控量测对隧道围岩变形具有重要的预见作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同时对4种回归函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项式函数对浅埋大断面隧道拱顶沉降预测时更为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3.
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掌子面稳定的基础.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公路隧道的围岩级别在勘察设计阶段与实际施工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在施工期间对围岩级别进行核定.通过对断面进行超前预报和现场力学性质测试,修正了设计围岩级别,并通过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IV级、V级围岩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的取值范围,评价了隧道已优化结构的稳定性,验证了超前预报的正确性,降低了工程造价,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进行隧道开挖和围岩支护.  相似文献   

4.
厦门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的第一条海底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是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隧道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进行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绘制围岩变形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和变位预测计算,及时反馈量测信息,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力  陈思甜  飞渭  谢孝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0):113-114
围岩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变化进行量测,并对围岩力学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量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以长江路鹅岭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实施情况,系统地说明了量测计划的编制、实施及对测得数据的处理方法,论述了量测对鹅岭隧道扩建施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隧道施工安全要求、施工中各工序协调运行和大型机械设备运作,故要找出合理的最大施工安全步距。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深埋隧道Ⅳ级围岩安全步距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以实际监控量测数据相印证与参考,探求Ⅳ围岩及支护条件下的安全步距理论值。研究结果发现:当步距120 m时,隧道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都在限值之内,塑性区也没有扩展,而且支护后没有产生塑性区,并且隧道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与监控量测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吴吉民 《矿冶工程》2014,34(5):23-25
为了确定关虎冲隧道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针对关虎冲隧道典型断面的周边收敛、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等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判断。隧道监控结果表明, 关虎冲隧道在施工过程中, 各断面的周边收敛及拱顶沉降都是前期变化较快, 后期变化缓慢,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分析方法对类似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信息的合理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焱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Z1):295-298
重庆通渝隧道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了新奥法监控量测指导施工,通过开挖面地质素描、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锚杆轴向力、喷层应力、格栅拱架压力、围岩内变形、二衬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与否的参数的跟踪量测,并及时将量测数据的散点、回归图等处理信息反馈给施工,以了解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情况及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实践证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离式隧道的稳定性问题,以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前坑隧道施工为例,应用FLAC3D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隧道围岩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情况进行监控量测,从而判定隧道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支护参数和支护时机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结果表明,利用数值模拟与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隧道动态设计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围岩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总结了西康线吕河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实施情况,论述了量测对吕河隧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监控量测是现代化隧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可预测预报围岩应力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优化设计和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使工程投资经济合理。主要针对湖北省沪蓉西高速公路漆树槽隧道恩施端连拱隧道,结合现有的隧道安全监测经验和规范要求,介绍施工中采用的监测方案、手段以及结果,为隧道施工监测提供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连拱隧道是一种新兴的隧道形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使用效率。针对张石高速二期隧道群中岔道2#隧道的选择常用的三导洞法和中导洞法两种开挖方案,对典型的Ⅲ类围岩段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进行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施工过程,通过对围岩应力场、位移和中墙变形等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的数据进行验证,从而使隧道施工方法优化分析可以指导连拱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隧道工程广泛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已成为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量测数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设计、施工,是保证安全优质高效的基础。科学合理的监控量测及在此基础上的数据分析,能直观的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更好的服务隧道施工。结合张家界老木峪隧道监控量测实例,介绍了监控量测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综合小岭隧道施工期间的初期支护变形情况,通过对隧址区地形地貌、地质、地层岩性、监控量测资料情况及初支面背后地质预报综合分析,确定了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防治和治理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经隧道环向注浆与未注浆的监控量测资料对比,环向注浆改变了隧道围岩的力学特性,提高了其抵抗变形的能力,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变形的概率大幅减小,说明隧道环向注浆对围岩变形防治和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上部为Ⅴ级围岩、下部为Ⅱ级围岩的典型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量化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确定以拱顶最大沉降量和能够反映隧道破坏本质、具有严格力学依据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双重指标;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对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围岩自稳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围岩自稳曲线,进行组别划分,进而建立了典型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量化评价标准。研究成果对复合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标准制定起到了细化和补充作用,可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监测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监控量测工作中,隧道地质和支护观察是其重要环节之一,围岩地质观察不仅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提供直观依据,还能预测前方围岩地质条件;而对已支护段进行支护观察,可获取判断支护段稳定性、检验支护设计参数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唐金 《采矿技术》2016,16(3):33-36
结合檀树湾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了隧道围岩的变形特征。通过分析隧道拱顶变形和周边收敛变形发现围岩变形曲线主要表现为台阶型、抛物线型和厂型3类曲线,且各类型曲线变化过程可划分为快速变形阶段、过渡变形阶段和稳定收敛阶段3个阶段;对围岩变形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指数函数能较好的拟合围岩拱顶沉降曲线和周边收敛曲线;通过围岩变形与掌子面的距离空间效应分析,给出了施作二衬的合理间距。结合隧道监测结果,分析了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围岩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东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Z1):198-199
结合金丽温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实例,介绍围岩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包括量测方法,数据分析、反馈等.  相似文献   

19.
双连拱隧道开挖跨度大、施工工序多,对围岩形成反复扰动,容易导致围岩自稳能力的丧失,施工中一旦控制不力很容易导致隧道围岩失稳、坡面下滑开裂等事故,进而危及隧道的施工安全。针对某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洞口段围岩失稳事故的处理,以隧道的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为基础,研究制定了洞口段围岩的加固措施,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先义 《建井技术》2002,23(6):22-25,32
详细介绍了重庆市轻轨较新线大坪车站隧道施工中的现场监控量测情况。通过对各施工阶段隧道内围岩表面位移。支护结构受力及应力,地面建(构)筑物沉降和爆破振动速度的监测与分析,并及时反馈监测信息,较好地指导了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