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麻醉科推出舒适系列医疗服务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舒适系列医疗服务的内涵、目的 1.1 内涵。舒适是相对“疼痛”而言。“疼痛”,《辞海》解释“疼痛”就是“因疾病或创伤而感觉苦楚”。所有外科手术住院病人和许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疼痛的阶段。而舒适系列医疗服务,就是让病人在无痛苦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疗。 1.2 目的。实行舒适系列医疗服务,把以病人为中心的麻醉科技术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视病人为“上帝”,不是把病人在住院期间痛苦状态看成是自然状态,让病人仍充分得到舒适状态的被服务的权力。 2 舒适系列服务的做法 2.1 无痛服务,让围手术期的病人进入舒适状态。在我国,大多数医院里手术病人只能享受到手术中的无痛苦状态,术前尤其是术后的疼痛则容易被忽略,通常在病人疼痛难  相似文献   

2.
魏青  李庆业 《药物与人》2014,(8):311-311
目的:评价麻醉在妇科门诊无痛舒适化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无痛人流手术、无痛宫腔镜手术病例,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方面,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无痛人流手术、无痛宫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麻醉科可通过其特有的镇痛技术与专用药品提供多种无痛服务,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感到愉悦、舒适,因此麻醉科是临床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  相似文献   

3.
九、麻醉科管理麻醉科的任务和业务范围是:1、临床麻醉,主要是手术麻醉,保证病人手术无痛和安全,调整、控制病人的各种生理功能,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防止麻醉  相似文献   

4.
陈红斌  林征  叶荣花 《现代医院》2005,5(11):128-129
我眼科中心是全国最大的眼科专科医院之一,无论临床医疗或科研均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随着眼科手术的日益精湛、复杂,特别是较复杂的眼底病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院麻醉科的服务对象只是小儿、部分完全不能合作的成人和一些时间较长、刺激较大的手术,大多数眼科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局麻虽可基本消除手术疼痛,但不能完全无痛,患因紧张焦虑和不适出现躁动不安、呛咳屏气,不但影响手术顺利进行,而且可导致眼内压升高而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麻醉与眼科发展相比,显得相对滞后.眼科医院要给病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要提高其国内外影响和竞争力,与国际接轨,就必须重视相关配套科室的建设.现探讨我院麻醉科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和完善科室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客观存在且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当前各级医院间就诊病人数量的不平衡导致的卫生资源相对过剩与国家卫生资源绝对不足同时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当今技术和条件下,利用公共卫生领域和各医院现有的网络和软硬件环境来实现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模式,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当于三级医院的一个病区,可以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也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的就医,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是在当今卫生资源绝对不足和相对过剩情况下提高医疗服务覆盖面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可能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疗专科能力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是如何在医疗技术上得以体现的?怎样监管新技术带来的医疗安全风险?医疗质量管理如何向下延伸,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双提升"的摸底"成绩单"。  相似文献   

7.
引入"顾客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客理论”是把顾客作为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管理理论。在医疗系统中的顾客是指享受医疗服务的人或机构。它不仅包涵传统意义上的病人,包涵受病人直接影响的亲戚、朋友、同事或邻居等,还包涵潜在的医院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由11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正式开始运行。这是继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北京友谊医疗共同体之后,北京市出现的第三艘"医疗航母"。此前,卫生部医改办副主任梁万年公开表示,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医疗联合体模式都将是让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医疗联合体"是指一定地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组合起来,以协作联盟或医疗集团的形式组成利益共同体。医联体的最大特色在于,患者信息能够内部共享,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9.
通过"病人选医生",调整医患关系,让病人充分行使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同时,以提高社会效益为前提,坚持全员参与和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使医疗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得到充分展示才能和工作业绩的机会,从而深化和推进医疗机构改革,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约束、有活力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从整体上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情况1.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享受全科医生提供的良好社区卫生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的强烈愿望,与现阶段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单纯依靠乡村医生的"一村一室"服务形式,偏重于医疗服务的办院思路,医务人员坐等病人的服务观念等原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群众卫生需求,如果不另辟蹊径,乡镇卫生院可能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11.
无痛注射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痛注射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医疗工程领域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经济效益或经济作用,更在于它的社会效益。分析了注射疼痛的产生原因,总结归纳了无痛注射机理,介绍了各种无痛注射技术(如:微型针头、无针注射、减阻注射等)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疼痛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述,最后对无痛注射技术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创建无哭声小儿日间手术室,提高患儿就医舒适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日间病房实施无哭声综合干预方案,包括镇静和麻醉管理、无痛穿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结构化离院评估和AI术后随访等。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由97.9%上升至99.7%,护士满意度由92.1%上升至97.6%。结论基于应激适应理论的无哭声小儿日间手术室的创建,提高了患儿就医舒适度及家属和护士满意度,进而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卢炳益 《现代保健》2014,(28):147-15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胃镜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由于胃镜检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检查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如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止痛处理,绝大部分患者会因难以忍受疼痛而终止检查。为了对无痛胃镜检查时镇痛麻醉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镇痛麻醉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6月在计划生育研究所门诊部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妇女共324例(无痛人工流产218例、传统人工流产106例)进行跟踪调查一年。调查内容涉及是否有重复流产,重复流产者前次流产后避孕情况及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两次人工流产间隔、前后两次流产心理状态等。结果:前次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重复流产率明显高于传统人工流产组(P<0.05),两组在前次人工流产后避孕情况、术后不足1个月恢复性生活、半年内重复流产及前后两次流产的心理状态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虽然解决了术中妇女疼痛问题,但术后存在重复流产率较高的问题,在强调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时应着重于对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后主动宣教,进行面对面咨询并提供辅助资料、免费药具,以及要求男伴参与,必要时转诊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stablish the health status of users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services in England. METHODS: A postal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 64%) covering long-standing illness, use of conventional medical and CAM servic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was sent to more than 14 000 adults in 4 counties. RESULTS: Sixty percent of CAM users reported having a chronic illness or disability; back pain and bowel problems were the conditions most commonly reported. Regardless of whether chronic illness was reported, CAM users reported poorer health than nonusers, particularly in the dimensions of pain and physical disability, and made more visits to general practitioners. CONCLUSIONS: In England, users of CAM services have poorer physical health than nonusers and make more frequent use of conventional medic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16.
Professional boundaries make inter-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 more challenging and can jeopardise the provision of safe, high quality patient care. This in-depth interview study conducted in three UK acute hospital organisations in 2003-2004 explored how professional boundaries affected efforts to improve routine practice by acute pain services (small specialist teams set up to drive improvements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through education, training, standard-setting and audit). The study found that many anaesthetist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nursing staff saw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s a new and unjustified addition to their professional role.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nd strong fears about the risks of treatments meant that health professionals resisted attempts by the acute pain services to standardise practice and to change medical and nursing roles in relation to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Efforts by the acute pain services to improve practice were further hindered by inter-professional boundaries (between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professions) and by intra-professional boundaries (within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professions). The inter-professional boundaries led to the acute pain services devoting a substantial part of their time to performing a 'go-between' function between nurses and doctors. The intra-professional boundaries hindered collaborative working among doctors and limited the influence that the acute pain service nurses could have on improving the practice of other nurses.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address the underlying fears that can lead to resistance around role changes and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minimise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boundaries on patient care.  相似文献   

17.
发挥麻醉科优势建设无疼痛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无痛医院的建设,本文结合医院工作实践,提出了“无痛医院”建设是未来医学发展及医院管理的方向;为每一位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强化无痛医疗意识,建设无痛医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无痛人流终止妊娠与传统的人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06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98例要求终止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本人意愿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无痛人流术组52人,传统手术人流组46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综合症、完全流产率、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完全流产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患者疼痛程度方面比较,传统人流术组明显高于无痛人流终止术组(P〈0.05)。结论无痛人流手术与传统的人流手术相比镇痛效果明显,手术安全高,更能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王瑛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0):77-78
目的探讨无痛留置导尿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00例病人在手术室施行麻醉后做无痛留置导尿的观察。结果病人无不适,无痛苦。结论无痛留置导尿是安全舒适的护理操作,手术病人的留置导尿宜选择在手术室麻醉后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王瑛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0):77-78
目的探讨无痛留置导尿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00例病人在手术室施行麻醉后做无痛留置导尿的观察。结果病人无不适,无痛苦。结论无痛留置导尿是安全舒适的护理操作,手术病人的留置导尿宜选择在手术室麻醉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