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加强急诊抢救工作,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 方法从性别、年龄、疾病谱、科别等方面对533例危重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前5位疾病.男女之比为1.6: 1.平均年龄34岁,其中,5岁以下的病人占43.90%.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儿科、内科、外科. 结论 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是院内急救的主要疾病,重度颅脑创伤是急诊主要死因.根据危重病人疾病特点,加强相关科室的急诊工作,对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气管插管的应用对抢救急、危重病人的重要性,以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分析在基层医疗卫生急诊抢救28例资料。结果:插管成功抢救26例,2例插管失败。结论 :实施气管插管应早进行,急救人员应掌握气管插管术保障急救病人及时有效通气。因此气管插管术在基层医院急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斌  田春燕 《健康大视野》2006,14(6):123-123
通过督导认识到基层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促使急诊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重视三基三严管理,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和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为患者实施切实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基层急诊科抢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院危重病人抢救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抢救工作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危重病人抢救统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医护人员在抓抢救时机是否及时,诊断是否正确,抢救措施是否得力有效,以分析研究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措施,为加强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通过了解危重病人的疾病,为防病治病提出客观的依据.1 资料来源资料取自1993年住院部各科“危重病人抢救登记表”,内容除病人基本情况外,主要是“抢救标准”、“主要抢救措施”、“抢救成功标准”.2 1990~1993年住院部危重病人抢救情况分析附表 1990~1993年危重病人抢救情况附表显示,四年来住院部危重病人抢救例数呈上升趋势,1993年比1992年危重病人抢救例数增加了39.74%,危重病人占住院病人比重由1992年的5.19%增加到6.47%.尤其是内科病房,1993年比1992年危重病人抢救例数增加65.69%.危重抢救例数占病人比重由1992年的13.9%增加到17.62%.从内科病房收治的病人情况来看,多是老年病患者,病种多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在提高,出现老龄人口的增多,今后收治和抢救这类病人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作为每个医院窗口科室,不但担负着一般急诊病人的救治,更担负着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危重病人在急诊科救治过程中,由于突发疾病病情不稳、诊断不明确往往死亡率高,风险大,医患矛盾多。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本文提出建立“危重病人一站式流动救护技术平台”,树立抢救室随病人移动的理念,实现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一明确诊断一进一步专科治疗这一流程的无缝衔接,缩短病人在绿色通道中的救治时间。有望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减少死亡,提高急诊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6.
加强急救护理管理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院1983年~2001年急诊抢救资料统计表明:抢救人次由1983年的285人,增加到2001年的1980人;抢救病种逐年增多,抢救成功率在80%~95%;重危病人增多,意外事故增多。2001年意外事故占抢救人次30.98%,意外事故死亡率达27.7%。急救病人在数量增加的同时病情的危重程度也增加了,尤其是多发伤、复合伤病人病情凶险,稍一耽搁就会失去抢救时机,必须提高抢救工作效率。抢救工作中,护士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护士是抢救者、协调者、组织者。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抢救工作效率。本文从急救护理管理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急救工作效率。1.提高急救护士整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救技能培训对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效果。方法对急诊科在岗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专科培训。结果通过对急诊护士的专科培训,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系统有效的专科培训是提高急诊科护士整体素质和急救能力、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质量和提高护士劳动效率,使病区抢救车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简捷化,使危重病人得到快速的救治。方法:遵循《急救物品管理规章制度》要求,研制了病区抢救车。结果:“痛区抢救车”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医院内推行应用。结论:“病区抢救车”结构合理,备用时能上一次性标签锁,大大缩短了护士班班交接清点的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保证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时的应用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急诊气管插管抢救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25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0.6%,插管时间1~5min,平均时间55s,中位时间50s。结论气管插管是急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挽留手术机会以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急诊急救工作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加强急诊科室建设,是发展急救医学科学,做好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医院的急诊科能否优质高效地抢救危重病人,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是病人最急需、家属最关心、社会舆论最敏感、各级领导最重视的热点、焦点和最容易出问题的难点。本文仅就如何提高医院急诊急救水平,加强医院急诊科室建设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妊娠期并发症及急救处理,探讨危重产孕妇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该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抢救危重产孕妇93例。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危重产孕妇主要疾病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农村产孕妇占大多数,因此降低以上疾病的发生,应加强对农村孕产妇的宣传,尽量在分娩前住院,确保分娩安全,减少急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口急救性气管插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28-2229
目的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475例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一次性插管成功472例,成功率99.37%,获得抢救成功387例,成功率81.47%。完成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越短,治愈率越高。结论熟练掌握经口急救性气管插管术,能有效提高危重病人呼吸循环衰竭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731例急诊死亡病例,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最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最后死因等资料。结果 731例急诊死亡病例中,男520例,女性211,男女比2.46:1;20~39岁年龄段和60~79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分别死亡252例和232例,占34.47%和31.74%;急诊患者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创伤、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和完善急救网络,以减少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的使用维护与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张凤东 《医疗装备》2008,21(2):50-52
呼吸机是麻醉、急救复苏及危重病人抢救的必备设备之一,它属于一类特殊的设备,为保证病人使用安全,要注重呼吸机的使用维护与消毒工作,提高呼吸机的完好率、使用率,减少故障率、降低使用与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内科住院急危重病人发病相关因素,在急危重病人的年龄构成、疾病构成、系统构成中找出发病的特点,制定相应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志萍 《现代医院》2008,8(1):74-7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及时的院前急救,有利于对重症呼吸疾病的抢救,减少临床的死亡率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及时与呼救者联系,了解病人情况,指导患者作必要的现场自救。危重病人及时与科室联系,让病人得到及时的进一步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人病案资料的统计分析,为临床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6年来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人的病案资料,对该类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及死因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人中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城乡男女24小时内入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别。60岁以上老年人在该类死亡病人中病死率居首位,损伤与中毒是20~49岁24小时内入院死亡的主因。结论损伤与中毒、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我院24小时内入院死亡的主要死因。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加强交通安全和对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失救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金龙妹  陈亚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4968-4970
目的:探讨危重孕产妇的母婴结局、孕产期保健和构成情况,以降低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72例抢救危重孕产妇的资料。结果:7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0例(97.22%),围产儿死亡8例(11.11%),其中经产妇55例(76.39%),流动人口66例(91.67%),未做产前检查者59例(81.94%),有高危因素者41例(56.94%),产科出血36例(50.00%),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严重并发症31例(43.06%)。结论: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各级领导的强有力的支持是确保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是减少孕产妇重危疾病发生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1呼吸机潮气量检测的重要性呼吸机是麻醉、急救复苏及危重病人抢救必备之工具,其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正确地使用呼吸机,能够挽救或延长病人的生命;反之,则会加重病情使其恶化,甚至危及生命。众所周知,在抢救病人时,呼吸机潮气量的准确与否事关重大,特别是在抢救...  相似文献   

20.
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急诊科来诊的大多是危重病人,此类病人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危在旦夕。必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急诊医护工作人员往往对来诊病人采取迅速有效的物理或药物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的生命。而忽略了心理护理对疾病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监护病房和急诊观察室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也为我们进一步观察了解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提供了条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医护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对急诊危重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