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漆艺这一传统古老的东方艺术样式,在当下的艺术领域拥有广阔的表达空间,在艺术院校传授漆艺技艺与文化并拓展漆艺的疆域,是当下中国漆艺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广州美术学院的漆艺专业教学中,专业课程贯穿本科二至四年级,分为四个阶段:漆工艺基础、漆艺应用、漆艺创作和毕业创作。为了以当代的观念使用漆艺去创造、重塑漆学的艺术可能,广州美术学院漆艺专业近年来举办了"髹漆之深度·中外髹漆艺术教学研究展",并参与国际漆艺展"Diplomarbeiten"等国际漆艺学术、教学交流展,开设不同导向的教学工作坊,以专业的技艺传承与多元化跨学科的教学延续着古老漆艺的血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漆艺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漆》2016,(3):7-12
匠人匠心极致精美的造物神髓,优秀的技艺代代传承,时断时续的中国漆艺造物的古老文化,触动着世界漆文化历史的进程与发展。然而有着8000年历史的华夏民族古老漆文化的价值在当今时代并未获得国人足够的认知,我们有必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重新探索当代漆艺与生活环境的平衡与衔接,启发漆艺人性化、人文化的深层智慧,思考传统文化再生,漆艺如何从工艺美术语言升华为当代艺术语言,更富于时代的表现力及感染力,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3.
江文 《中国生漆》2011,30(1):41-43,5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民族,中国古代漆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美术史、工艺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栽道的传统艺术,在20世纪文化主流化进程的迅猛变化和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观念的缺失、异化,如何能使漆艺创作在当代语境之下寻求和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漆》2015,(1):30-35
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纷纷走上"艺术化"的发展道路。就漆艺而言,传统漆艺并未如现代漆艺一样,依照"学术分科"思维来对"平面漆艺"、"立体漆艺"等加以区分。在古代中国,"漆"一直与"器"密切相连,并植根于礼乐文明,以此来延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所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漆艺髹饰了中华文明的律动,而"器用为本"更是道出了漆艺乃至整个工艺文化传承与沿革的"密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文化、生产及至人们的"思—行方式"都将面临深刻转变。文化环境与礼仪空间的更化,"匠人营国"与艺术家创作间的身份耽溺,"手艺之魂"与工业化生产中的因缘和矛盾……这些久于中国工艺发展历程中徘徊的议题都将纷至沓来。籍此,本文提出"品级化"的理念,探讨当代漆艺文化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传统漆艺髹饰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09,28(2):40-42
髹漆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漆艺为中国传统技艺瑰宝,漆艺髹饰文化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张景 《中国生漆》2019,(2):22-28
广东漆工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与传承了几千年,经历了由辉煌到低谷的历史演变。当下,随着传统工艺的振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东漆艺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满足人们对漆艺的实用与精神需求,同时以"广州十三行"构建的广东漆艺品牌,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理念相融合,开发富含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漆艺产品,积极推动漆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传统天然艺术媒材大漆为载体的漆艺——这一古老的视觉艺术样式——在当代艺术兴起和艺术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仍然被中国和东亚各国以东方的方式传承至今。漆艺在时间层面上的表达、漆艺中通过传统技艺的操作所可以达到的具有其独特性视觉及观念表达的可能性,以及漆艺中传递的对时间流程、创作"事件"始末的记录性和还原性,是一种与影像等涉及到时间的其他艺术样式所不同表达,它的意义正有待被发现。随着当下艺术界、文化界对于大漆及其文化、艺术不断研究、认识的深入,以及漆艺家的实践和探索,关注漆艺与时间的内在关系、漆艺在时间层面上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表达的可能性将会展开,借助此种特殊物质媒材展开艺术探索,是漆艺进入纯粹艺术领域探索和创作的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漆艺于汉代起大量传延至韩国,在当代,韩国漆艺跻身世界前列,漆艺质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优于中国。韩国现代漆艺在民用中追求至善之美,在时尚中传达极致之美,在宗教中寻觅至静之美,在自然中演绎精细之美。韩国漆艺美学思想昭示:漆工艺不仅是传统工艺本身的问题,还关乎"文化立国"的经济立场与艺术身份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漆》2016,(4):26-29
让·杜南作为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杰出的漆艺家,立足本土西方艺术,积极吸取东方艺术的有效养分,精研传统大漆髹饰工艺,采用立体派的造型语汇,巧妙布局抽象的几何形态和精美的线型装饰,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时尚感的立体漆艺作品。反观他的漆艺创作之路与他独特的创作哲学具有深刻联系——凸显文化性、艺术性、本土性,这一高屋建瓴的创作方法使他的作品在装饰运动的诸多漆艺家中独领风骚,这对当代中国立体漆艺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漆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意义。本文结合漆艺的起源与历史,从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及现代室内家具两方面介绍了漆艺在现代陈设中的体现,感受到了漆艺在现代陈设中独特的设计美、材质美、色彩美等美学属性及漆艺的文化与艺术魅力。漆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是材料、艺术、历史、文化等诸元素的综合产物,如何让漆艺陈设回归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使漆艺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提高漆艺的社会认可度,是保护、传承和创新我国漆艺文化遗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漆》2020,(2):46-51
在以多样性文化为核心的后工业时代,不同文化兼生并存,在交融、解构与重建中探索着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传统漆艺面临着复兴和转型,其独特的本土性文化和精神价值被现代人所重新关注,并作为一种再造当今文化的基础和资源。现代漆艺一方面与当代艺术结合进入纯艺术领域,同时也要积极开拓漆艺"新生活用品"领域的探索,并将其再现于当代生活形态和空间中,这也是传统漆艺历经辉煌到失落再到本土意识觉醒,并形成东方设计自觉追求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胡玉康 《中国生漆》2012,31(4):33-34
《现代漆艺美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漆艺美学的专著,它以现代漆艺为研究对象,以美学为理论武器,旨在探明漆艺的基本美学规律、原理与思想,进而为复兴传统文化提供一种学术范式和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漆宝斋     
《中国生漆》2007,26(1):F0004-F0004
北京漆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以漆艺为主,集研发、设计、制作、培训、营销、拍卖、展示、交流,八大功能为一体的民族工艺美术企业。公司以弘扬中国漆文化为使命,以开拓发展漆艺事业为目标,集百名国内外漆艺名家共建“漆宝沙龙”,它是海内外唯一的中国漆艺界名流大师沙龙,是中国漆艺业合作发展与交流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14.
漆宝斋     
《中国生漆》2006,25(2):F0004-F0004
北京漆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以漆艺为主,集研发、设计、制作、培训、营销、拍卖、展示、交流,八大功能为一体的民族工艺美术企业。公司以弘扬中国漆文化为使命,以开拓发展漆艺事业为目标,集百名国内外漆艺名家共建“漆宝沙龙”,它是海内外唯一的中国漆艺界名流大师沙方.县中国漆芗业合作发展与交流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15.
漆宝斋     
《中国生漆》2006,25(1):F0004-F0004
北京漆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以漆艺为主,集研发、设计、制作、培训、营销、拍卖、展示、交流,八大功能为一体的民族工艺美术企业。公司以弘扬中国漆文化为使命,以开拓发展漆艺事业为目标,集百名国内外漆艺名家共建“漆宝沙龙”,它是海内外唯一的中国漆艺界名流大师沙龙,是中国漆艺业合作发展与交流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16.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11,30(4):39-43
本文从"髹"字说起,阐述了漆、生漆制品、漆器、漆画的概念以及"漆黑一团"、"如胶似漆"的由来。再从历史上漆字的演变说明我国漆艺文化的悠久历史,呼吁保护传统漆艺和漆艺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叶杰 《中国生漆》2012,(2):32-36
漆工艺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漆艺逐渐衰微。笔者就以当代漆艺从2000年-2011年期间的研究现状,略论当代漆艺发展之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建议,以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复兴当代中国漆艺,促进漆艺走向健康全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林臻珍 《中国生漆》2013,32(1):18-20
本文通过对现代漆艺的艺术风貌的观察、认识与理解,从当代人的视角去认识现代漆艺在恪守传统,继承民族造型语言过程中对视觉内涵的主动追求,阐释现代漆艺结合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创意文化的视觉意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漆》2017,(4):32-36
作者在台湾艺术大学访学期间,通过田野调查,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台湾漆艺发展近况,在前辈学者对台湾漆艺的历史、漆艺家及典藏机构介绍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研究。文章结合"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文创理念,深入分析了传统漆艺在台湾的传承与精进、生活工艺导向、品牌化与时尚化、工艺文化的大众体验与传播等多元化路径,"工艺生活化,生活工艺化"的产业目标使得台湾漆艺形成鲜明生活化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进而阐述了海峡两岸加强漆艺的交流与合作对复兴中华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剑石 《中国生漆》2011,30(1):29-33
漆艺教育应向开放型、研究型、综合型方向发展,具体内容从三个方面展开:1.漆艺作为纯艺术的表现与开拓。2.漆艺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3.漆艺作为环保材料在现代科技产品、生活器具、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普及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